APP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

2018-11-20刘肖莉张立霞鲁晓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8期
关键词:预防对策职业倦怠医务人员

刘肖莉 张立霞 鲁晓辉

摘要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使用Maslach倦怠量表一服务行业版问卷对166名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医务工作人员存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较低现象;年龄、职业、学历为影响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结论:医务人员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需采取积极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 职业倦怠;医务人员;预防对策

职业倦怠是因连续不断的工作压力而产生的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其中个人成就感、去人格化及情绪衰竭为3个主要维度[1]”。因医务人员的工作与患者的生命安全紧密相连,具有高要求、高责任、高风险、高负荷等职业特征,因此成为了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2]。基于此,我院对166名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职业倦怠现状,并为该现状的改善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具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根据自愿原则,选取我院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发放问卷180份,并将166张有效问卷收回,其中男女各83例。

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一服务行业版问卷进行调查。该量表包含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部分,共22题,其中情感衰竭维度9个,去人格化5个,个人成就感8个。采用7级评分法进行评估,情绪衰竭维度评分>27分表明情绪衰竭程度较高;<16分则较低;去人格化维度评分> 13分表明去人性化较严重,<6分则较低;个人成就感维度评分> 39分表明成就感较强,<31分则较低。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单因素分析人口学因素,计量资料以(x±s)表示,其中性别差异采用样本t检验,其余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同岗位对职业倦怠影响: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平均分,通过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性别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不同性别医务人员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对职业倦怠无影响,见表2。

年龄对职业倦怠的影响:41~ 50岁年龄段医务人员去人格化最为严重,该年龄段对职业倦怠影响最大,见表3。 学历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不同学历医务人员在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博士学历医务人员个人成就感最高,本科学历则最低,硕士医务人员人格化最严重,本科以下医务人员情感衰竭表现最为严重,见表4。

讨论

职业倦怠是发生于某些职业员工中的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一种综合症状[3]。首先,个体因长期面对工作压力使自身有效资源逐渐被耗尽,进而产生情绪衰竭现象;其次,个体对人群产生排斥感以防御方式使自己远离人群,情感投入日益减少;最后,职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自身工作状态与原先期望值存在较大差异,致使个人成就感明显降低[4]

据调查显示,与其他职业相比,医务人员因职业倦怠而自杀人数明显偏多,因其处于特殊的助人行业,所需面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加之患者的过度需求与社会过高的期望,在压力得不到缓解情况下,极易对职业产生倦怠感。因此,需对医务人员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予以高度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在166例被调查医务人员中大多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且该现象的产生与岗位、年龄、学历均有较大关系,表明本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象十分严重。在无法改变社会压力与社会进程情况下广大医务人员需学会自我缓冲,主要措施:①正视问题,调整心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使自身综合素养得以提高,并采用最根本、有效的学习方法加强自身业务水平,使自己有更强的业务能力来适应工作需要。②保持心理健康:維护自身心理健康是减少挫折感与对职业倦怠感的最根本途径,通过提升心理素质可对自身情绪与压力进行管理,若因性格缺陷给自身带来困扰可通过自我完善方法将其纠正,必要时可向心理医生咨询,进行治疗。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应学会放松,注意劳逸结合,可通过运动、休假、旅游、听音乐等方式来应付压力以达到最佳放松状态。④分析压力来源:可从知识层面角度对压力来源进行分析,并学会乐观看待一切,可适当降低对自身要求或减少外界的要求。⑤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人际关系、医患关系及社会氛围均需医务人员自己去建设与维护,而在职业倦怠产生过程中,个人因素为最主要因素,通过建立与外界各种友好关系能够使其倦怠感得以明显改善,并营造良好的组织与工作环境,从而改变、促进医患和谐,改变社会对医疗行业的偏见[5,6]

总之,医务人员只有正确认识职业倦怠,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学会维护与外界各种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个人职业信念,才能有效缓解职业倦怠现象,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易慧宁,彭宇竹,朱敏,等.江苏省不同等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2017.21(4):27-30.

[2]柯颖达,苏家春,耿道颖,等.上海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压力与倦怠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5):12-16.

[3]李烟然,吕红亮,刘毅.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9):3489-3492.

[4]任素娟.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压力源因素分析一一以锦州某医院的调查为例[J].医学与哲学,2014,35(7):32-33.

[5]朱陶,张树山,陈栋洋,等.南充市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6,34(12):928-930.

[6]赵利华,赵大仁,何思长,等.成都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3):387-389.

猜你喜欢

预防对策职业倦怠医务人员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提高医务人员英语水平的主要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