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矿2408工作面沿空留巷支护方案设计

2018-11-20刘志坚

现代矿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隔离墙空留巷离层

刘志坚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

某矿2408工作面标高为376~456 m,工作面回采长度为1 500 m,工作面倾斜长度为260 m,煤层厚度为3.5~4.3 m,平均厚度为4.12 m,开采煤层有益厚度为4.07 m,煤层倾角为4°。该工作面煤层直接顶为灰黑色泥岩,平均厚度为5.6 m;老顶为灰色中砂岩,平均厚度为4.5 m;煤层直接底为中砂岩,灰色中砂岩,平均厚度为1 m;老底为黑色粉砂岩,平均厚度为1.58 m。为确保该工作面安全开采,本研究对该工作面沿空留巷支护方案进行设计与应用。

1 2408工作面沿空留巷胶带巷支护设计

1.1 支护设计参数

1.1.1 原顺槽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

原顺槽断面为矩形,宽4.6 m,高3.9 m。

(1)顶板锚杆(索)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顶锚杆规格为φ22 mm×2 400 mm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800 mm×800 mm;锚杆初锚力大于20 kN,锚固力大于60 kN,扭矩大于200 N·m。锚固剂为MSCK2455树脂药卷,选用2卷,为加长锚固。护顶金属网采用菱形金属网,网孔规格为50 mm×50 mm,长边搭接0.1 m,每隔0.2 m用14#铁丝系1扣,每扣扭结不得少于3圈。护顶钢带采用“W”型钢带,长度为4 400 mm,宽度为250 mm,厚度为5 mm。锚杆托盘采用120 mm×120 mm×10 mm正方形碗状钢板托盘[1-3]。顶锚索规格为φ21.8 mm×6 300 mm,预紧力不宜低于80 kN,锚固力不宜低于200 kN,间排距为1 600 mm×1 600 mm。顶帮锚索锚固段锚固剂采用3卷MSCK2455型树脂药卷。

(2)煤帮锚杆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帮锚杆规格为φ20 mm×2 000 mm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800 mm×800 mm;锚杆初锚力大于10 kN,锚固力大于30 kN,扭矩大于200 N·m。护帮采用长为10 mm,宽为1 mm的聚丙烯双抗网,双向抗拉网长、短边均搭接0.1 m,每隔0.2 m用14#铁丝系1扣,每扣扭结不得少于3圈。护帮采用长为2.7 m的四眼圆钢钢带配合帮侧锚杆打注。帮锚杆托盘采用120 mm×120 mm×10 mm正方形碗状钢板托盘。帮锚杆的锚固剂采用1卷MSCK2455型树脂药卷为端头锚固。原顺槽支护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2408工作面原顺槽支护断面(单位:mm)

1.1.2 沿空留巷加强支护形式

沿空留巷帮部原先的支护形式在回采过程中受到了动压影响,煤帮出现了一定范围的塑性区,需要对巷道帮部进行加强支护,留帮侧加强支护的锚索规格为φ17.8 mm×4 300 mm,间排距为800 mm×1 600 mm巷道帮部支护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2408胶带巷加强支护断面(单位:mm)

在沿空留巷过程中由于老顶关键层的回转、下沉会导致顶板发生离层和下沉,影响巷道的稳定性。巷内顶板采用锚索梁结构的加固方式进行处理,已经加固的部位不再加固[4-6]。顶板加强支护选用型号为T140桁架钢带(长度为4 000 mm),锚索规格为φ21.8 mm×6 300 mm,间排距为1 600 mm×800 mm。巷道顶部锚索布置方式如图3所示。

图3 2408胶带巷顶板加强支护示意(单位:mm)

1.1.3 隔离墙及其结构件的布置方式及参数

沿空留巷隔离墙布置于巷内,墙厚1 000 mm,高4 000 mm,高度随着工作面的移动随时调整,隔离墙紧贴采煤面布置,留巷宽度为3 600 mm。沿空留巷隔离墙布置方式见图4。

图4 23208胶带巷隔离墙布置示意(单位:mm)

隔离墙构件几何参数及布置方式:①铰链网,规格为RJF40-7×10,长10 m,宽8 m,施工时提前铺设于支架上,隔离墙巷内外包1 m;②锚柱,型号为DM108-30/42,最大高度为4.2 m,最小高度为3.3 m,可伸长1.2 m,排距333 mm,即1 m 布置3个,最大高度为4.2 m;③菱形网,网孔规格为40 mm×40 mm,锚柱侧满铺;④模袋,型号为HT-TJD2-11H43,长2 m、宽1.1 m、高4.3 m,2 m布置1个;⑤网孔模板,型号为TMB2×2,网孔规格为100 mm×100 mm,采用φ6.5 mm圆钢冷拉焊接加工而成,模板规格为1 800 mm×1 500 mm(长×宽),单体柱侧满铺;⑥木板梁,规格为2 000 mm×150 mm×10 mm(长×宽×高),间距为500 mm,巷内布置;⑦单体柱,型号为DW45-300/110X,间距为500 mm,最大高度4 500 mm。

1.2 2408工作面沿空留巷隔离墙施工工艺

(1)运输顺槽超前滞后加固。为形成隔离墙安全施工作业空间,避免工作面前后方支承压力对预留巷道的影响,需要对工作面前后方巷道进行加强支护[7-11]。超前支护设计:在工作面前方50 m处采用π型铰接顶梁+单体柱,1梁3柱,间距根据巷道内的设备布置情况而定,不宜大于1 000 mm,排距为500 mm。滞后工作面支护结构为:在工作面后方80 m 处采用π型铰接梁+单体柱,1梁4柱,间排距为800 mm×500 mm。

(2)沿空留巷隔离墙施工工艺。回采之前进行架前铺网,架前网选用铰链网,铰链网总长7 m,外伸入巷道内1 m。紧跟排头架施工顶、底锚栓,打设锚柱,在隔离墙内轮廓位置打设惠天锚柱,间距333 mm,即1 m 3根。在隔离墙外轮廓位置支设单体液压支柱,间距为500 mm,即1 m 2根。锚柱和单体液压支柱形成了架后安全隔离空间。在采面侧以及排头架侧垂直施工顶、底锚栓,锚栓外漏长度为100 mm,间距为333 mm;在隔离墙中间部位底板上打设地锚,地锚外露300 mm。挂设HTT模袋时,从外侧锚柱底部开始,每500 mm用铁丝将模袋羽檐固定1个点,同样从单体柱内侧底部开始,每500 mm 用铁丝将模袋羽檐固定1个点。在巷内采用单体柱进行2道加固,第1道加固于单体柱底部,用单体柱顶π型梁,排距为1 000 mm,第2道加固于距底板1 500 mm处,采用单体柱顶π型梁。待模袋浇筑完毕后,采用浇筑顶端小模袋进行接顶,浇筑顶模袋的材料选用清洗泵管的材料添加外加剂,形成黏塑性密封。

2 沿空留巷支护效果

2.1 巷道表面移近量监测

工作面端头设置第1个测站,随着工作面的推进,每推进20 m设置1个测站,在各测站断面内分别在顶、底板和左帮、右帮(采空区侧)布置测点。在2408工作面胶带巷沿空留巷期间,通过分析观测巷道顶板移近量、煤帮移近量可知: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顶板移近量和煤帮移近量总体呈现增大趋势,主要是由于回采动压的影响,围岩应力重新分布,顶板暴露面积增加导致巷道变形不断加大;留巷在20~40 m 范围内变形增长速度较大,留巷超过40 m后,变形较平稳;顶底板移近量和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337,239 mm,能够保证留巷后的巷道宽度大于2 500 mm。

2.2 顶板离层监测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在距离工作面滞后40 m处设置观测站,工作面每推进40 m设置1个测站,共设置了3个测站,编号分别为1#、2#、3#。在各测站内分别布置有深基测点(埋深5 m)和浅基测点(埋深2 m)。分别在各测站顶板中部安设1个离层指示仪,深基点的离层指示仪布置于顶板5 m深处,浅基点的离层指示仪布置于顶板2 m深处。

分析图5可知:1#测站深部离层值累计为32 mm,浅部离层值累计为19 mm;2#测站深部离层值累计为28 mm,浅部离层值累计为17 mm;3#测站深部离层值累计为30 mm,浅部离层值累计为18 mm。可见,在锚杆、锚索支护作用下,沿空留巷顶板岩层稳定性较好。

图5 巷道位移变化特征

2.3 隔离墙结构荷载监测

在隔离墙顶部布置压力计,每20 m布置1个测站。由图6可知:随着距离工作面越来越远,隔离墙上的压力呈增大趋势,在工作面后方0~40 m处,隔离墙上压力值较小,主要是由于此时上部岩层荷载主要由锚柱和单体柱支撑,随着锚柱切顶和老顶关键层回转下沉,岩层运动越来越剧烈,此时上部荷载加载到隔离墙上;在工作面后方40 m后,隔离墙荷载增加缓慢,工作面后方100 m后,隔离墙荷载基本保持稳定,主要是由于岩层运动已经达到稳定,隔离墙上的最大压力小于C3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说明隔离墙不会发生破坏,满足留巷要求。

图6 隔离墙载荷变化特征

3 结 语

对某矿2408工作面沿空留巷的支护方案进行了设计,巷内支护顶板采用锚杆+锚索+钢板钢带,留帮采用锚杆+锚索+单托盘的支护方式,巷旁支护采用锚柱网预支撑袋铸混凝土隔离墙结构进行支护,巷外切顶采用锚柱网条状集中应力切顶。采用上述方案支护后,巷道顶底板、煤帮变形量较小,工作面后方隔离墙未发生破坏和失稳。

猜你喜欢

隔离墙空留巷离层
WBY-10型顶板离层仪的优化设计
204 沿空留巷快速维修技术研究与应用
综采放顶煤沿空留巷矿压规律分析
改性土-膨润土隔离墙对苯酚吸附规律及其微观特性研究
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宽度与支护技术研究
煤矿顶板离层水害形成机制、致灾机理及防治技术
基坑开挖隔离墙措施对既有水工隧洞保护作用分析
10-1002工作面顶板离层水防治技术实践
煤矿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
特朗普威胁派军队“修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