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尴尬地位

2018-11-20|

教育家 2018年41期
关键词:工作量德育工作北京市

文 |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后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中再次强调了关于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要求的落实。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旨在改变目前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只管教不管导,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2017年8月,教育部再次颁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南中明确了中小学德育的四大目标 、五项内容、六大育人途径。而文件落实到学校中,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中,有这样一支队伍是育人的主力军——班主任。

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二条内容定义了班主任的工作性质: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班主任主要依托班集体的独特功能,对学生施加教育与影响。之于每个学生个体而言,班级是沟通个人与宏观社会的重要中介,同时又置身于家庭、社区、校外同辈群体、大众媒介等多重社会化机构之中,所以班集体作为一个高级形态的社会群体,具有调控社会、家庭、学校多重教育影响的独特功能。同时班主任老师通过集体的组织功能、个性化功能、集体的教育功能与社会化功能,在集体建设及过程中的各种隐性教育中,在与学生的互动交往中,逐渐地形成班级亚文化,持续对学生的“三观”产生影响,形成学生信奉的生活信条与行为理论。因此“班集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的重要中介条件。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教育首先从爱集体开始,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更是离不开以班集体为背景的教育。教师通过班级建设的全过程、与学生交往中的教育及其中的隐性教育对学生传递做人、做事的原则与信条。班主任同时利用班会及微班会,及时根据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接广阔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热点话题,进行价值引领。班主任是我国特有社会制度下的产物,经过级任制、导师制,最终形成班主任制,在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具体到学校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定位为负责本班学生在校期间一切事务的全责教师,负有组织本班学生参与学校的一切学习与教育活动的职责。因此,班主任也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的重要桥梁。同时班主任老师在学校都为学科教师,绝大多数小学班主任兼任语文数学老师,因此在课程育人方面也承担着较之于其他学科更重要的育人责任。由于班主任在育人方面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使之成了学校育人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的工作实在太重要了”,许多小学家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如果遇到一个好的班主任,胜过找一所名牌学校”。一些中学领导与老师也说:“虽然现在许多中学实施走班制,但是一个固定的行政班给了学生很大的归属感,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不能取代。”德育特级教师、原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张景浩校长说:“德育工作是学校发展的定盘星与稳船石,而学校班主任恰恰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北京在学校学生感染诺如病毒期间,某小学两位班主任老师不同的工作处理方式,获得了家长截然不同的反应。一个班级的家长不断上访,学校领导极为被动;另一个班主任老师冷静处理,与家长妥善沟通,全班学生家长克服种种困难,全部按学校要求把孩子在指定时间接走,事后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无一人上访。小小的班主任工作,如果处理不好,甚至发酵为社会热点问题。例如中关村二小的“欺凌事件”,如果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或者在情况发生后,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介入,这种事情完全可以避免。

由此可见,班主任之于家长,之于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的稳定何其重要。

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尴尬地位

正因为班主任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因此国家非常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工作。

早在1998年3月16日,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就颁发了《中小学德育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这是有关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的、法规性质的文件。这个文件涉及了中小学一系列方针、政策、规定、要求,涉及中小学德育工作中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因为其具有法规性质的特点,因此,同教育部颁发的一般文件相比较,规程比《关于××的意见》,或《关于××的通知》更具有全面性、权威性、稳定性、长期性。(注:此段引自《再说德育》,孙学策著)

此文件第28条指出:中小学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学校党组织的负责人、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团委书记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是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要注重德育的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培养造就中小学德育专家、德育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

2004年2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2009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第四章专门强调了班主任的待遇与权利,其中第十四条写道: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17年8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再次强调要加强班主任培训,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很重视班主任工作,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却是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担任班主任。许多中小学领导反应:现在许多老师都不愿意当班主任,每到开学,都为各班的班主任人选犯愁。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的鲁老师说:“我是一个在同事眼中‘有病’的老师,因为我始终担任班主任,愿意担任班主任……”从鲁老师的话中,我们不难窥见大部分教师对班主任岗位的认同情况。“我从初一就带一个班,当时这个班在年级的分数排名是中游水平,后来这个班让所有领导教师都震惊了,中考成绩竟然超出同轨班三十多分,校长非常感动,甚至想专门为我创设一个特殊的奖励,肯定三年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上的付出与取得的巨大的成绩,但是我现在也想从班主任岗位上退下来……”。

众所周知,干好工作的前提首先是想干、愿意干,然后才是怎么干、怎么干好。老师们为什么都不愿意当班主任了呢?访谈与调研发现:班主任工作责权利的失衡是教师不愿做班主任的主要原因。

古人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为了更好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调动德育主力军——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我们有必要对班主任工作责权利的失衡现象进行分析。

班主任工作责权利失衡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虽然规定了“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由于学校教师编制的原因,几乎所有的班主任老师都在课时基本满工作量的情况下,继续担任班主任。这就使任课任务本来繁重的教师,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满负荷运行。在这样的付出中,班主任希望得到相应的尊重与职业发展,而现有与所有教师利益关系最为密切的“评价制度”与“职评制度”不能满足班主任的心理需求,出现了失衡。

第一,实际工作的专业要求与“评价制度”的失衡。北京市教师最关心的所有评价制度中,莫过于“北京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评选”。许多班主任老师在班集体建设、个别生教育、家校协同育人、班会及班级各种活动中,花费了大量的心力。他们在整个德育工作中好的经验与做法得到学校、上级的认可,有的老师的德育成果得以推广。可是这些被学校广大教师认可的德育类成果却无法参与现有的“北京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与学科骨干教师”的评选。有的班主任说:“学校在布置工作中,要求很高,我们用心按要求创造性地完成了工作,然后写论文、写案例,终于盼着发表了,可是没想到工作的成果毫无用处,因为根本没有‘北京市班主任带头人与班主任骨干教师’的评选,为什么德育成果总是低学科一头呢?”而中学老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基本是没有人走班主任评职这条路径的,全是走学科评职路径。大家普遍的共识是,走班主任专业评职路径基本到区级层面就“到头”了,而走学科评职路径,可以直通市级层面。

之所以得到这样的共识,是因为北京市许多区县在实际的工作中,已经看到了这个弊端,很多地区也纷纷加大了对班主任工作的建设力度。北京市十七个区县绝大多数都有“区级班主任带头人”“区级骨干班主任”评选。许多区县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既可以参评“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同时也可以参评“区班主任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尤其是朝阳区,对于双重荣誉的教师给予两份奖励,各个区县都有“十佳班主任”评选。这些制度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班主任的工作热情。但是由于缺少市级层面相应评价政策的对接,又难以吸引更优秀的老师对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实际工作的专业要求与“职称制度”的失衡。职称评定关乎每个教师最核心的利益,代表了社会与学校对教师专业工作的认可。而在现有的职称评定中,德育高级教师的评选只针对德育干部与专职班主任,没有与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班主任这支队伍的对接。正如一些班主任所说的那样:“一说工作全是班主任的,安全出问题找你,纪律出问题找你,学习出问题找你,卫生出问题找你,法制问题、心理问题、家校沟通问题全找你,就是评职没有你!”

北京市垂杨柳中心小学德育正高级教师郑丹娜校长,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李娟主任也认为:班主任工作对于学校、学生、家长真的太重要了,班主任的育人工作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份工作需要班主任很好地了解学生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需要班主任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在职称评定中,需要有对班主任队伍的德育高级职称的评定,这样班主任可把自身工作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我们布置工作也才会理直气壮!

第三,实际的政策要求与现实对接的失衡。《中小学德育规程》中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培养造就中小学德育专家、德育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班主任工作规程》中第三条要求:“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应有的待遇与权利。”

北京市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回应了政策的相关要求。例如“北京市人民教师”“北京市十佳教师”的评选,每年有“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学生最喜欢的班主任”的评选,每几年开展了“班主任基本功大赛”。2017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开展“首届中小学班会评优交流活动”,通过对班会这个重要育人渠道的研究,提升班主任育人的核心能力。这些评选与研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同时表明班主任队伍建设也得到了领导的进一步重视。

2017年9月21日,在北京市第30届“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表彰暨“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评选30年纪念活动中,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林克庆对全市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三点要求:要整体提升班主任队伍思想道德素质,要采取更加有利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切实加强和改进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有一些要求没有落实,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这些要求学校没有很好的进行对接,导致班主任工作的时间无法得到充足保障,这种实际的政策要求与现实对接的失衡也是导致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的原因之一。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文件要求、区县调研情况中问题的分析与领导讲话精神的要求,我们认为北京市教委在班主任建设中,应该提供保障班主任责、权、利相统一的评价对接,出台更加符合学校要求的激励机制及政策保障。具体建议为:

第一,设立“北京市中小学班主任带头人”“北京市中小学班主任骨干教师”评选。

第二,允许班主任申报“德育高级”教师,为班主任工作专业性赋权,打通职称评定通道。

第三,合安排班主任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有时间有精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工作量德育工作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作量多源线性估算方法仿真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