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PLC法测定蒙药妇灵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2018-11-20朱艳红王明新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黄色素红花羟基

朱艳红 王明新

(1.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内蒙古 通辽 028000; 2.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本品是由地丁、黄连、姜黄、闹阳花、紫檀香、 瞿麦、 红花、白蔻、 全石榴、熊胆粉10味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功能:祛寒、粘,主治妇女赤白带下,月经淋漓。红花为该方中主要成份之一,对本方的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以红花中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定量指标,可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1-6]。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方法。

1 仪器、试剂和药品

岛津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SPD-20Avp检测器。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高纯水,磷酸为分析纯。羟基红花黄色素A(批号:111637-200905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妇灵丸批号:20171208 20170606 20170612由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制剂室提供。

2 方法和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Inertsil ODS-4 (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检测波长:403.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照品适量,加25%甲醇制成每1mL含羟基红花黄色素A 0.1305mg·mL-1,精密量取3mL对照品贮备液,置10mL棕色量瓶中,加25%甲醇稀释至刻度。

2.2.2 供试品溶液 取妇灵丸,研细(过三号筛),取粉末1.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25%甲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50kHz)4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25%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2.3 阴性对照溶液 按照妇灵丸的制备工艺制备不含红花的阴性对照样品,并按“2.2.2”项下方法制成阴性样品溶液。

2.3 干扰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结果:阴性对照溶液色谱中,在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照品以及供试品色谱图相对应的保留时间处无色谱峰出现,见图1。

2.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配制好的对照品溶液2、6、8、10、15 、20 、30μL分别进样。以峰面积A为纵坐标,以对照品进样量X(μ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样量在0.0783~1.174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3298191.6X-46673.2 r=0.99998

2.5 精密度试验 取“2.2.1”项下的对照品溶液10μL,重复进样6次,测得峰面积平均值为1235513, RSD为0.5%。

2.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20171208)妇灵丸供试品6份, 按“2.2.2”项下方法操作,进行测定含量。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平均值(n=6)为1.08mg·g-1,RSD为0.4%。

2.7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20171208)妇灵丸供试品溶液,室温放置,分别于0,2,4,6,8,12,24h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测得羟基红花黄色素A峰面积的RSD(n=6)1.0%。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室温放置24h内稳定。

2.8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约0.8g,共6份,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照品溶液,按“2.2.2”项下方法操作,测定含量,并计算回收率,羟基红花黄色素A平均回收率(n=9)为99.3%,见表1。

表1 妇灵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回收率

3 样品测定

取妇灵丸,按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并按上述色谱测定,见表2。

表2 妇灵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结果(n=3)

3 讨论

3.1 先后考察了超声40、50、60min的提取结果,含量接近,故选用40min。该法提取效能高,干扰物质少,操作简单、快捷。

3.2 配制一定浓度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照品溶液,分别在200~500nm波长内进行全扫描,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403.0nm处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实验选择403.0nm进行测定。

3.3 本文建立了一种准确可靠、专属性强、简单快捷的定量方法,通过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达到控制该制剂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黄色素红花羟基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黄顶菊黄色素稳定性研究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临床药师持续4年干预骨科使用红花黄色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结局
12β-羟基藜芦酰棋盘花碱在小鼠体内的代谢
红花黄色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心肌损伤
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