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优先 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

2018-11-20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领导决策信息 2018年25期
关键词:名村名镇文化名城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据住建部资料统计,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13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已分6批公布了25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即将公布第7批约6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是培育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存在重物质遗产、轻非物质遗产,重经济价值、轻精神价值等倾向,迫切需要各地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和利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大拆大建、拆真建假、拆旧建新、拆小建大、过度开发等问题仍比较普遍。进入新时代,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强化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理念,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保护、改善、利用、发展统一的保护利用新模式,通过试点示范,探索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强化保护的新路径。要坚持规划先行,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要坚持最小干预,重视遗产展示利用提升和整体环境优化,保护好名城名镇的格局、肌理、风貌,使各类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在科学标准的指导下达到“原真性保护”。建立健全历史城区的有机更新和民生改善机制,各级政府财政可以共同投入来引导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保护更新。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约束措施,遏制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政绩的冲动,引导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建立由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者为负责人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领导机构,确立名城保护优先的发展导向和评价体系,把保护优先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和地方政府工作评价体系。

【链 接】

苏州织就古城、古城墙、古镇、古村全涵盖的立体保护网

3月1日,《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苏州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办法》正式施行,与此前已经出台的《苏州市古村落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条例一起,共同形成了古城、古城墙、古镇、古村全涵盖的立体保护网。《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共49条,涉及重点保护历史城区、齐抓共管管理机制、规定保护内容和要求等诸多内容。

资料来源: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

■加强整体性保护,见物更要见人

建筑物可以修复,但建筑物里的人文精神、人文生态很难复制,“人”和“人的生活”才是装在名城名镇众多特色建筑中的灵魂。当前“原居民完全迁出型”模式在全国仍属突出问题,失去原居民的名城名镇成为物质性的“躯壳”,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和宝贵的“乡愁”价值难以保护和传承。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需在“保得住、护得紧”的基础上,确立“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重要理念,构建全方位的复合保护系统,在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传统村落保护时,强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孕育发展的人文环境,尊重当地居民保护文化传统的主体地位,规定或约定原住民在名城名镇中所居住比例,鼓励原住居民依据保护规划要求在原址居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事当地特色产业的生产经营等相关活动,不得以保护利用为由强制将原住居民整体迁出,留住原住民和他们的部分生活方式,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原有形态、生活方式的延续传承,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实现“既有本身的业态,又有原住民生活”,实现“人”与城镇的融合共生。原住民是文化传承和名城名镇保护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其保护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名城名镇的开发、保护、经营活动中来,把名城名镇交还给原住民,让原住民有权利、有条件享受现代生活,及时分享发展红利,实现原住民与城镇的融合共生,让文化传承具有真实性和持续性。

■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法律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在管理层面上,还存在着忽视文化遗产整体性、忽视活态性保护、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约束指导等问题。与世界上文化遗产保护较好的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保护立法至少晚了半个世纪,且法律体系、配套政策不健全,严重制约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整体性保护。要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形成完整严密的名城管理法规体系,尽快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法》提上日程,同时加快《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修订,以此形成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以提升立法层级和法律约束力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整体性保护。特别是在立法、修法过程中重点研究新形势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做好名城名镇名村的整体保护和活化利用,不要再以破坏遗产为代价换取新一轮政绩。各地要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对各自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做出修改,在有关申报条件、申报材料、保护规划编制等内容中,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增加保护原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抓紧编制老城整体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导则,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纳入城市体检,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让人们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

(2018年 6月 24日 09∶00)

(2018年 6月 24日 08∶38)

(2018年 6月 20日 21∶44)

猜你喜欢

名村名镇文化名城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云南拟新增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分析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曲霞:汤包名镇 香飘四海
走进文化遗存 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古城
陈承宝长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获奖名单
孤山、前所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