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三台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发展方向探析

2018-11-20文/王

中国记者 2018年6期
关键词:评论员总台广播

□ 文/王 珏

内容提要作者介绍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建立后进行的初步融合尝试,并对融合后新闻采编的融合发展方向做出讨论。

一、时代与科技的大背景下,融合是发展的前提

2018年3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成立,撤销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制,对内保留原呼号,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归口中央宣传部领导。

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加强党对重要舆论阵地的集中建设和管理,能够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广播电视媒体、新型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国际传播力的建设。鉴于电视和广播都是线性播出的媒体,三台融合实际上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促进传统媒体在继续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进行相互融合。最终,成为拥有数字化手段和平台的权威新闻提供者,是三台融合的发展方向。

三台融合,首先从概念上来说,应该是一场媒介大融合的实践。通常,广播或者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或者营销领域的互动合作,是最简单的战术性的融合,例如,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摇一摇”等。而本次三台融合除了是组织结构的整合外,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一个结构性媒介的融合。其主要特点是一个超大型传媒公司或者集团,同时拥有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端等媒体形式。各媒体在统一的目标之下表现为电视+广播+新媒体/两微一端的同一个呼号、台标、内容等进行推广。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共享、开发与整合,协调合作,拓宽受众领域,创造更大的传播效果。也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1+1+1>3”的目标概念。

三台融合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资源共享。最理想的状态在业务层面上表现为面向“采、编、播、制、存、管、运(运营)”七个流程环节的全流程管理。一方面,素材输入系统可以只需一次输入,其中包括素材回传,大数据分析,舆情监控,信号收录,个人爆料等等。另一方面生产层面,面向不同媒体终端分批次分发、编辑。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端等受众具有不同特性,在根据其用户特性分发后,个性化编辑由各终端最后完成。第三方面整合终端订阅消费者发布和上传的媒体素材再加工。三方面相加,形成一个新闻资源生产和发布的数字化平台。

二、三台新闻系统融合的初步实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建立后进行了初步的融合尝试。如央广的播音员首次走进中央电视台配音间,为《新闻联播》配音,并制定了常态化的值班表。央广著名播音员方亮为“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的栏目“夜读”录制音频内容“花正好,你可好?”,受到网友的大量点赞。

进一步的尝试是“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整体报道中。央视记者张羽、央广记者马闯、国际台记者肖中仁,同时出镜进行大会报道,完成了一次优质资源整合的精彩亮相。同时,一直以“特约评论员”身份在央视新闻频道做评论的洪琳(国际台华语中心副主任、国际台首席时事评论员)也首次以“本台评论员”的身份正式亮相博鳌亚洲论坛后方演播室参与整体报道的评论工作。

这些初步尝试,带来了新的亮点,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三台记者同时出镜报道时是不是应该以统一呼号和包装出现,保留的内部呼号是否应该淡化?产出的音视频素材是否适合三台同时播发?三台报道步调如何完成既个性又统一?等等。

三、三台新闻系统融合的几点构想

(一)理想状态

在机构整合调整的大背景下,最理想的状态是可以尝试建立一个新闻生产枢纽(Integrated Newsroom)。这个枢纽的主要功能包括前端的策划和采集,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新闻生产和多终端(电视、广播、网络、社交媒体、移动端等)个性化一级分发。媒资共享,人员共享,数字化融合,形成“同平台采集、多终端分发”的权威新闻提供集团。

(二)现有条件下的资源优化式融合

1.统一整体形象和包装。博鳌亚洲论坛的报道已经在尝试做融合的努力,但这种情况还只是把三个台的人都做成直观并列的结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三台整体融合,三台整体真正融合,出现的应该是同一个形象。逐渐推进统一标识、统一形式、统一包装。

2.建立大指挥中心,统筹策划机制。三台整合并建立统一的新闻协调指挥中心制度(以总台DESK的一桌两会制为核心),新闻专题整体策划。当前采编流程是相对独立的,所以需要构建一个新闻协调指挥中心。这个新闻协调指挥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确定三台在每天或者每一段时间当中的重大选题和重要节目整体的策划方案。报道思路的精准化处理,同时提供报道角度、观点、方向和评论范围,完成对三台重点节目方面的融合。至于具体的三个台各有自己特色的专栏,都还是由各个台来操作更合适。

3.优化评论员、新闻智库资源。评论是新闻的高级产品,也是新闻中要求最高和最严格的部分,三台中目前只有央视建立了成建制的评论员和智库的管理体系和管理部门,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运行机制,以及规范化的新闻评论产品及智库产品。其他两台目前没有具体的专门部门操作评论业务和专家管理体系。其他两台的评论员和专家的管理分散在各个节目组,由各个节目组根据当天节目约请,随意性风险性都比较大,不利于评论产品的生产和专家队伍的管理。所以,以目前央视新闻中心现有的评论员、专家运行机制和平台为基础,整合央广和国际台已有的评论员、专家资源,把相关资源集中优化。

4.音视频资源和媒资分发。以目前的资源和三台情况来看,三台之间要做到完全双向的分享存在困难,这是由新闻产品和制作的技术特点决定的。可考虑运用人工智能建立统一的音视频资源池,各个办公区根据自身需要抓取新闻采集资料。(1)拳头产品再加工。怎样借助每个台的拳头产品,把它们进行再加工。比如《新闻联播》在央广怎么体现。现在传统方式就是再播一遍声音或者用《新闻与报纸摘要》的方式在做。可以考虑把重点的栏目打包提交给其他的两个兄弟平台,给他们做再加工和再利用,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放大一个台的重点内容的多元化使用。(2)内容形成深度加工。这种深度加工,实际上是一种接力,对于某些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选题。比如说“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十个专题片,在这个深度加工的过程当中形成不同的版本。包括电视版本,包括广播版本,包括国外版本。这三个版本形成之后,编辑加工不同,但是有同样的台标。这样就可以在策划和操作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它推广出去。

5.统筹整合国内外记者站资源。目前三大台在海内外拥有数量众多的记者站,在总台统一指挥协调下,应尽快将这些资源统筹整合。国内和国际两条线,将央视,央广,国际台记者站,三个平台在同一个城市或区域的记者站合并办公(人员,设备,办公地点等),可以极大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由新闻指挥协调中心统筹报道任务,共享新闻采集信息,根据各自平台新闻制作特点分发新闻产品。

6.人员的统筹整合。播音、主持、评论员、采访记者、新媒体编辑等,人员的统筹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组织架构的大规模调整,需决策层统筹考虑。

7.新媒体平台运营整合。三台其实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别,就受众定位的不同。对于三台的受众进行效果评估是下一步很重要的工作。明确受众的群体和定位,哪些是重合的资源,哪些可以进一步深挖和开发的资 源。

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其媒介终端都是线性的接受终端(收音机或者电视)。而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越来越成为受众消费新闻的终端。因此,生产数字化的,非线性的,适合移动消费的新闻内容,将是三台融合之后的主要使命。整合三台的资源优势,控制成本,提供快速、准确、权威的新闻,应将是三台融合之后的发展方向。(作者是央视新闻中心高级编辑)

猜你喜欢

评论员总台广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召开青年英才座谈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2020,化工跃上风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政部联合摄制的《中国地名大会》开播
“十四五”财政改革 更多关注支出划分
改革创新谋发展奋发有为谱新篇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