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命与危机:砥砺前行的中国共产党

2018-11-20

支部建设 2018年21期
关键词:腐败总书记中国共产党

■ 秦 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报告,开篇即向世界昭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历史使命是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

使命,一个充满责任与挑战的词汇。尽管在不同时期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不惧千难万险,勇于承担,哪怕是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97年前,1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员齐聚在上海现兴业路76号,代表全国50多名共产党人参加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此后,这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救国家于战乱、救民族于危难、救人民于涂炭,担负起救国救民的使命,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使命的顺利实现并非偶然,而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人正确的建党思想。“千年伟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共产党宣言》树立起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所要依靠的领导力量、所要开辟的未来道路和所要运用的实践方法,号召全世界共产党人为解放全人类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光荣使命而不懈奋斗。然而,马克思对于如何建立社会主义政党,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如何建立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并没有提出多少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开创了建党初期的党建理论。他提出党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群众路线,为党正确开展工作提供了基本的工作原则;他提出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还要从思想上建设党的思想,有利于保持党的纯洁性;他提出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党的优良工作作风,为党赢得人民的支持。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我们一定要把领导上的老爷式作风、官僚主义作风、命令主义作风,完全消灭得干干净净”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完成了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进入北京建立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之前,毛泽东曾经这样戏称:我们这是要进京赶考!的确,如何从革命党转变为领导经济建设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党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一方面,新中国一穷二白,没有经济基础;帝国主义极度仇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内忧外患让第一代共产党人精力憔悴。另一方面,在西方资本主义正陷入经济危机,哀鸿遍野之时,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经济建设一片蒸蒸日上,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之时,经济跃居欧洲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之时,经济跃居世界第二。在这种情况下,在外交上,选择了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在经济上,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以发展工业为主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在国防上积极加强军队建设与军工建设。然而在不久之后,以苏联经济为模版建立起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显露出难以回避的矛盾,首先波兹南事件发生。1956年波兰统一工人党领导人在得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诸多过错后,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消除个人崇拜的消极影响,更没有准确判断波兰人民对于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合理诉求。为表达不满、争取利益,波兰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演变为流血冲突的游行示威。波兹南事件平静后,与之性质相似的匈牙利事件随即爆发。由此可见,在这些国家中工人纷纷罢工的原因在于他们需要提高工资、提高生活水平。的确,将大量的社会资源投入到重工业建设中的经济模式是以牺牲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为代价,这种危机也曾在中国显露出来并标志着此种经济模式的失败,这便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第二次危机。需要明确的是,如同一位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中国在建国初期的问题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实,我们还应当看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整个共产主义运动史中的一部分。

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受命于危难之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不仅仅在于将党和国家建设的关注点放在经济增长上,而且改变了以牺牲民众个人生活的改善来发展经济的观念。此外,国际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与美国、日本等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1979年,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造成了一定冲击,计划和市场双轨制使得部分中国共产党员以权谋私、消极腐败,将人情凌驾于真理之上、将派系凌驾于党性之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极其严峻。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讲话中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江泽民同志十分认同毛泽东和邓小平将党建置于重要地位的理念,并指出党的建设必须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两大历史课题;胡锦涛同志同样深谙党建的重要性,阐明为搞好党的建设,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任后,极为重视反腐败斗争,他曾强调:“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将腐败问题上升到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层面来看待。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伟大工程即党的建设是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导力量,腐败必然会导致人民的背离,会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因此必须从反腐败斗争着手,根治中国共产党的腐败。

首先,“打虎拍蝇”,严惩人民群众的敌人,初步实现不敢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腐败不仅会伤害到全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革命性,同时会威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为治理中国共产党的腐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全新理念,手持“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的政治账,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中国式的反腐败斗争。反腐败斗争无惧身居关键职位、手握重要权力的“老虎”,决不姑息长期与人民群众直接打交道的“苍蝇”,对待已经退休的“老虎”和“苍蝇”更要进行追责,肃清消极影响;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猎狐”行动,追踪潜逃海外、企图躲避惩罚的腐败人员;反腐败斗争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对任何人的任何腐败行为均采取“零容忍”态度,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实属首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之下,在严厉手段和有效措施的高压之下,人民群众的敌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党员领导干部感受到极大的震慑,深刻意识到腐败的红线决不能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表述的那样:“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

其次,“扎牢笼子”,规范人民群众的公仆,力争实现不能腐。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欲善治国家,必先严治自身;为严治自身,必先严立、严守法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制度建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党章规定和中央指示深化转职能、转方式和转作风,充分发挥监督和问责作用;党委和纪委分别负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将更多精力投向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纪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除此以外,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腐败、惩治腐败,强化反腐败国家立法的纵深推进。制度和法规为中国共产党员认真履职、恪守己任提供了严格而富有实效的规范,制度和法规的刚性运行将保证中国共产党员能够预见腐败行为的严重后果,从而引导其时刻保持警醒与清正廉洁。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怀追求私利之心,才能为人民群众谋取福利;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制度和法规的“笼子”中规范好行为、运用好权力,才能有效降低腐败的发生率。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扎牢“制度和法规的笼子”,实现腐败的红线碰不到,以此维护中国共产党的实力与形象,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系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三,“构筑堤坝”,教育人民群众的公仆,最终实现不想腐。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腐败是部分中国共产党员党性不坚强、意志不坚定等内因与金钱、权力等外因交织作用而成的产物,内因是腐败的根本,外因是腐败的条件,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腐败、预防腐败,必须从内因出发,即从主观入手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员的思想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思想建党,强调以思想教育为根本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深入推进思想教育提供真理性指导,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必须认真学习并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和行为标准。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建的新要求:“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用理想信念补足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构筑思想堤坝,让其从制度和法规约束下的“不敢腐”、“不能腐”,走向以自律为基础的“不想腐”。

面对多次国内外危机,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时刻坚守先进纯洁,作举旗定向执政党,为人民群众忠心仆,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体中国人民以新思想为理论武装,争取新作为,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奔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腐败总书记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时局图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陕西亮剑高校腐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