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克服“不懂得用笔杆子”缺陷的方法路径

2018-11-20陈志发

党课参考 2018年22期
关键词:笔杆子绣花写文章

〉〉〉〉〉 陈志发

重视“用笔杆子”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遗憾的是,现在有些领导干部没有将这份宝贵的革命传统继承和发扬下来。邓小平同志在1950年《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讲到,“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领导本身就是很有缺陷的。”新时代,领导干部如何克服“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大“缺陷”呢?

做好分内事,扛起职责来

现在的领导干部几乎都有大学学历,有的还是硕士、博士,知识和能力上已经具备亲自动手写文章的条件。不懂得用笔杆子、不愿亲自写文章,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上有误区。认为写文章是具体的文字工作,秘书人员的职责就是为领导做好日常文字服务工作,这也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二是作风上有问题。认为每天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写文章非常花费时间和精力,主观上不愿静下心来,不愿下苦功夫去劳心伤神、字斟句酌地“爬格子”“敲键盘”,写文章的事只得由秘书人员全部代劳。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秘书只能找材料,如果一切都由秘书去办,那么部长、局长就可以取消,让秘书干。”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写文章,这既是一项政治工作,也是一项职责要求,完全是自己的“分内事”。我们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项开创性的伟大事业,既无现成模式可以照搬,又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要保证这项伟大事业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统一思想、团结群众,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拿笔杆子去点拨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方法、新经验,需要我们用笔杆子来总结和推广。领导干部不会使用笔杆子、缺乏必要的文字表达能力是难以完成这些任务的。重视用笔杆子来领导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教育群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共同努力奋斗,这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勤奋读书,充足底气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提倡领导干部握紧笔杆子,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时不我待的学习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这是克服“本领恐慌”的一项有效措施。领导干部“不懂得用笔杆子”,这是一种“本领恐慌”,说到底就是读书不多、底气不足。读书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话的意思是,在读书方面肯付出辛苦,写起文章来就会轻松自如。读书是写作的基础,读书愈多愈广,就愈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说,读了很多书,写起文章来,文思就会敏捷,如有神力相助。毛泽东同志笔法的“神力”就来自于他“让读书学习占领工作以外的时间”这一读书习惯。写作是读书的动力,写作能促进我们去多读书、多学习。领导干部要写出力透纸背、内容充实、生动活泼、指导性强的好文章来,就必须重视读书、加强学习。

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今天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一辈子读书,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并率先垂范。一个懂得用笔杆子亲自动手写文章的领导干部,就会自觉、主动地勤奋读书、努力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用笔杆子亲自动手写文章”与“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要求是一致的。

发扬钉钉子精神,下一番绣花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钉钉子就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一颗钉子接着一颗钉子钉好。干事业好比钉钉子,写好文章也好比钉钉子。发扬钉钉子精神写文章就是要历经甘苦、锲而不舍。“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但“苦差事”本身也有很多乐趣和享受。领导干部经历了炼字、炼句、炼意的写作过程,必能体味到写作的艰辛,才能感受到自己思想之苍白、知识之贫乏、实践之缺失,从而激发起用好笔杆子的强烈愿望和内在动力,进而推动领导干部写作水平和素养的不断提高。发扬钉钉子精神写文章就是要咬定目标、勤耕不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写文章是真功夫、硬本领,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克服畏惧心理,坚定信心,扎实苦练。好文章是日积月累磨练出来的,好文章也是反复修改提炼出来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隔三差五拿一回笔,这样是不可能有名篇佳作问世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脱贫攻坚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要像绣花一样抓扶贫。凡做成事都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写好文章也是如此。在写文章上下绣花功夫重在“精心”、做到深思熟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绣花”要心中有图,否则就难以“下针”。写文章好像“绣花”一样,拿笔写作之前,就要做好谋篇布局,精心“宿构”、打好“腹稿”。经过深思熟虑,方能高屋建瓴,驾驭全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体现理论高度和精髓,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在写文章上下绣花功夫贵在“细心”、做到细致入微。“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写文章也同“绣花”似的,字字要斟酌、句句要推敲,小到标点符号使用、细到修辞手法运用,通篇文章都要经过精雕细刻,不留任何“硬伤”。

深入调查研究,抓住问题本质

青年毛泽东背着雨伞走村串户调查数月,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纠正了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为党的领导干部做调查研究工作树立了榜样。只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才能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在这个基础上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毛泽东所说的“长江大河、势如破竹之势”。毛泽东指出,“写大文章不是大笔一挥,滔滔不绝,要根据下级和群众的意见,要有材料有分析,过细研究才行”。他称赞中国古代《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他不到处跑怎么能写得那么好”。写文章之前,最好到处去跑跑,把写文章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这是党的优良文风的突出体现。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要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搞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弄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整透彻。撰写调研文章是做调查研究工作最终的、必要环节。领导干部要写出真实可靠的调研报告,就必须亲自下到基层、走近群众,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领导干部撰写调研报告不能只当照相机和录音机,要对得来的第一手资料作深入思考、认真梳理和归纳总结。撰写调研报告的过程就是领导干部整理信息、思考问题、找准问题本质的过程。因为基层情况千差万别、信息繁多、意见纷杂,不经过周密思考、全面分析、反复甄别,就难以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只有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把零散的材料系统化、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透过表面现象抓住问题本质,才能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结论,才能得到反映实际情况的调研报告。■

猜你喜欢

笔杆子绣花写文章
写文章
我写我的
下“绣花”功夫:让古都洛阳换新颜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立法”
早春,就着一条绣花裙
离题万里
笔杆子为什么歇不得
不一样的“笔杆子”
不做“笔杆子”
“三斧头”与“绣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