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2018-11-20王蒙
决策探索 2018年23期
文/王蒙
一次,齐王问孟子,卿(古代高级官名)应该做一些什么事?孟子说,这些人看到君王有错误,一定要告诉君王,让君王改。齐王说,不改怎么办呢?孟子说,就看这个卿跟王室是不是同宗的了。是同宗怎么办呢?要警告君王这件事办错了,必须改!提醒多次还不改就把他换掉。孟子多牛呀!齐王一听脸色都变了。可是后面孟子解释说:君王,承蒙您问我问题,我不能不说老实话。我说的是如果和君王同宗的公卿里面有这样的人,他就要这样做。后来齐王问,要是不同宗呢?孟子说,不同宗好办,跟君王打个招呼,自己收拾行李离开这儿就行了。
所以孟子只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你以为他真要得罪君王?孟子并不是要把矛盾尖锐化。外来的人,提点意见供君王参考可以,君王若不爱听,那还是赶紧辞职离开吧。
孟子还讲过一个更出人意料的故事。孔子在鲁国当过几年官,鲁王对孔子还不错。但是有一次孔子参加祭祀,祭祀的肉迟迟未送到,孔子就说,我不干了!别人问孟子,说孔子那么伟大的人,在鲁国干了那么多年,最后因为一次祭祀的肉未及时送到就走了,火气怎么那么大呀!孟子的解释与众不同:表面上看,他是因为一块肉走了,实际上是孔子在那儿待了三年,发现他“为政以德”的理念实现不了,再待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但是孔子又不能不感谢鲁国君王对他的礼遇,所以,他找一件小事作为借口,宁可让天下人说孔子的脾气倔,也不能说孔子和鲁王最后发生冲突了。简单地说,孔子不是以不同政见者的身份走的,这样就留有余地,面子上好看,将来再回来也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