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2018-11-20罗松涛
■ 罗松涛
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明智则生慧
2007年2月7日,习近平在《做人与做官》中写道:“俗话讲,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还有,‘百行以德为首’,‘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等,这些讲的都是做人与做官、修身与立德的道理。”(《之江新语》)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出自王安石之语:“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不患无位,而思德之修也,不思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洪范传》)大意是,首先要加强身心修养,规范德行,而后才能从政治理国家。不要担心没有官位,而要想想德行的修为够不够;不要考虑职位是否尊贵,要检点德行能不能得到尊崇。
在“修心治身”方面,《洪范传》的作者王安石堪称楷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对王安石如此评价:“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跋王荆公禅简》)
王安石一生清廉朴素,坚持自我完善。南宋学者曾敏行记载,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招待来京城的儿媳妇家亲戚吃饭。王安石对远道而来的贵客只准备了三巡酒、两块饼、一份肉菜和一个汤,还居然将客人吃过剩下的饼一扫而光(《独醒杂志·卷二》)。王安石不近女色,在操守上特立独行。同时代的学者邵伯温对王安石有这样的记录: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日:“何物也?”女子日:“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日:“汝谁氏?”日:“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日:“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日:“九十万。”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初,尽以钱赐之。北宋时期,男人有三妻四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妻子亲自置办小老婆,王安石理应笑纳,但他根本就没这个心思,问明对方遭遇后,还花钱为其还债赎身,让其夫妻团圆。
王安石修身立德,常以梅花自喻,期望达到梅花不畏寒冷、独自芬芳的高洁境界。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朝廷,虽然他主导的变法有利有弊,后人也对其毁誉不一,但其立身行事确实体现了一个封建士大夫应有的风
范。
唐太宗曾说过:“且君之化下,如风偃草。上不节心,则下多逸志;君不约己,而禁人为非,是犹恶火之燃,添薪望其止焰;忿池之浊,挠浪欲止其流,不可得也。莫若先正其身,则人不言而化矣。”(《帝范》)大意是,君王如果以仁义和诚实的风范引导天下,民心所向,百姓服从和实行起来就会像风过草伏一样顺理成章。相反,在上如欲望横流,不加检点,下边的人就会无所顾忌地为所欲为。君子如果不能严于律己,反倒要求别人不做坏事,这正像是怕火燃起,却用加上柴薪的办法去扑灭火焰;也如同讨厌池水混浊,却自己动手不断搅动,企图它能澄清一样,是同样荒谬的!与其制止别人的不良行为,不如先从自己做起。自己做好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了,你的为人自然就会成为大家的典范,你即使不用说什么,人们也会不约而间地向你学习。
古代帝王充分认识到修身立德的重要意义,而如何修身立德和为官治国,《礼记·大学》里有这样的说法:“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想治理好国家,先要管好家;要管好家,先要提高自身修养;要提高修养,先要端正思想;要端正思想,先要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怎么获取知识呢?研究事物,获取知识;获取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思想才能端正;思想端正后,才能修养德行;德行提升后,才能管好家,进而好好治国,最终实现天下太平。
此段文字层层归纳又步步演绎,都指向一个核心:格物,即通过实践、探索,研究万事万物,而连接个人与家国之间必备的三个环节是诚意、正心、修身,即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孔孟学者与王安石如出一辙,都表明了一个道理:要想“为政于天下”,必须“修其心治其身”。封建社会法律苛刻,刑罚残酷,官员们伴君如伴虎,很多人深知要想苟全性命,保持名节,务必“修其心治其身”。
习近平引用“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出发点是“官德”。古代人“修其心治其身”的途径在于格物致知,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理论修养;向品行高洁的入学习,并运用到社会交往和工作生活之中;如此方能做好家庭的表率,进而治理好国家。今天,党员干部有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作为参照,可以更方便地主动学习提升,增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求真务实地开展工作。党员干部也只有做一个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好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才干,为国家和社会奉献力量。
《咏 梅》
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
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
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拔清诗成走笔,
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
只买夭桃艳杏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