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企A股史

2018-11-20晓亮学者

支点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三安湖北上市

晓亮(学者)

正如巴菲特所说,“股市短期看是投票机,长期看是称重机”,决定股价长期走势的,还是企业的盈利能力。

鄂武商A是湖北第一股。图为2015年9月拍摄的武商集团。

10月19日,天风证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对于中国股市来说,一家公司的挂牌,并无特别之处。但对湖北来说,天风证券的上市意义重大。

天风证券成立于2000年,总部设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家拥有全牌照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天风证券不仅是湖北第二家上市券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还是湖北在A股的第100家上市公司。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当前,上市公司数量能否突破100家,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甚至被戏称为“上市公司数量指数”。

在天风证券的“助力”下,湖北成为A股第11个上市公司过百的省份。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山东、福建、四川、安徽、湖南。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数量多的省市,基本都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

某种意义上,上市公司的多少不仅体现了地方经济实力,也反映了经济质量。近年来,湖北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呈现出质效提升、新动能增强的良好态势。而如果从上市公司的视角梳理湖北经济发展的脉络,则会对湖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荆楚第一股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股市,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最早上市的只有上海本地的8支股票,包括飞乐音响、延中实业、豫园商场等,被称为沪市“老八股”。这八家企业最显著的特点是,规模不大,多为集体性质企业,比如豫园商场前身是老城隍庙商场,而飞乐音响是由上海电声总厂发起成立的音响设计安装公司。显然,第一批在上交所上市的“老八股”,体现的是当时上海经济最显著的地域特征——领先于全国的商业以及成熟发达的轻工业。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第一批在深交所上市的只有5支深圳本土股票, 即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深原野,被称为深市“五朵金花”。深发展是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深万科、深安田都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深安达是一家货运公司。可见,最早上市的深圳本土公司也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湖北A股涨幅TOP10

湖北A股跌幅TOP10

不论是沪市“老八股”,还是深市“五朵金花”,最早上市的公司,都与当地的资源禀赋与时代特征密不可分。湖北最早的上市公司也是如此。

湖北地处中国中部,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作为省会城市,两江交汇的武汉,早在唐宋时期就成为商业繁荣、水运发达的中部大都会,到民国时期更是成为“驾乎津门、直逼沪上”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武汉在商贸领域的成就。始建于1959年的武汉商场,早在1981年销售额便突破亿元大关。那个时期,在被称为“武汉商业教父”的毛冬升的带领下,武汉商场进行了两次扩建,并于1986年底成功实现股份改造,成为国内商业企业首家股份制改造案例。

1992年,武汉商场销售额突破2亿元。也就是在同一年,武汉商场向A股发起了冲刺。在那个股市刚刚起步的年代,申报上市是一项极其繁琐的工作。据毛冬声回忆,当时一个月要坐两三次飞机跑中国证监会,准备材料的复印机都用垮了两台。半年下来,才把大大小小100多个章盖完。1992年11月20日,鄂武商A(000501)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交易。

鄂武商A是湖北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公司。在武商的带动下,随后几年内,武汉有中百集团、武汉中商、汉商集团等多家商业企业登陆A股,进一步促进了武汉商业的繁荣。

“三二一”与“二三一”

尽管自鄂武商A之后,湖北不断有企业在A股上市,但事实上,每年湖北企业上市的数量并不平均,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甚至无公司上市。

比如,1996-2000年期间共有43家企业上市,其中1996年、1997年各有11家企业上市,但在2005-2006年期间,湖北没有一家企业登陆A股。

数量上的不平均,或许与证监会的审核政策有关,但不同年份上市的企业所属产业的不同,则从另一侧面“还原”了湖北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

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产业结构经历了不断调整的过程。来自湖北省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从1992年起,湖北在一二三产业中将原有的“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即原来是将第二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现在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直到2000年,湖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和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湖北的这一产业结构调整在上市公司中也有所体现。1992-2000年间,湖北共有49家公司在A股上市,其中第一产业2家,第二产业28家,第三产业19家。很明显,这一阶段湖北的上市公司,以第二产业为主,比如1997年上市的襄阳轴承(000678),主业是交运设备;1998年上市的京山轻机(000821),主业是机械设备;1999年上市的东风汽车(600006),主业也是交运设备。

2004-2016年,湖北的产业结构再次调整,从“三、二、一”恢复到“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大力实施“工业第一方略”的发展目标,第二产业进一步加速。到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1.2:44.9:43.9。这一期间,湖北共有上市公司38家,其中第二产业18家,第三产业20家,基本与产业结构的比例一致。

从2017年起,湖北的产业结构又从“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再次发力第三产业。由于从2017年至2018年10月22日,湖北只有6家公司登陆A股,受观察时间过短、样本过少等限制,目前产业结构的调整还难以完全在上市公司中体现出来,但相信随着湖北调结构、转方式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未来会有更多来自第三产业的优质公司上市。

谁是“龙头”

既然是从上市公司的视角来观察经济发展,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价是绕不开的话题。股价虽然波动较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公司业绩的“晴雨表”。

为了能相对公平比较企业上市以来的股价表现,笔者设置了这样的规则:以每支股票上市当日的开盘价为基准,统计自上市之日起至2018年10月22日收盘这一期间股票的涨跌幅。股价是复权以后的价格。

统计结果表明,在100家湖北上市公司中,自上市以来涨幅最大的股票是三安光电(600703)。该公司于1996年5月28日在上交所上市,当日开盘价9.50元,2018年10月22日收盘价为310.85元(复权后),相比上市当日涨幅高达3172%,雄居湖北上市公司榜首。

不过,这位湖北上市公司“状元”实际上跟湖北的关系不太大。三安光电的前身是天颐科技,后者是一家位于湖北荆州的股份有限公司,主业为农副产品、油脂化工、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并于1996年在A股上市。但在2008年,天颐科技因经营不善与三安光电重组,股票也更名为三安光电,即三安光电借天颐科技的“壳”上市。三安光电的总部位于福建厦门,主营业务是LED外延及芯片生产。只不过,借“壳”上市后,三安光电的注册地仍是湖北,但公司总部已搬至福建,虽然名义上是湖北的上市公司,但实际上与湖北的关系并不大。

除去被借“壳”的以及总部不在湖北的公司,真正意义上土生土长的湖北上市公司中,涨幅排名第一的是人福医药(600079)。人福医药于1997年6月6日在上交所上市,当日开盘价为16.51元,2018年10月22日收盘价为224.57元(复权后),相比上市当日涨幅为1260%,即增长12.6倍。人福医药成立于1993年,主营业务是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总部位于武汉。自2007年起,该公司净利润便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从当年的6762万元一直增长至2017年的20.69亿元。

人福医药业绩持续上涨。图为第73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的人福医药展台。

涨幅排名第二的本土上市公司是天茂集团(000627)。天茂集团于1996年11月12日在深交所上市,当日开盘价为19.3元,2018年10月22日收盘价为191元(复权后),涨幅890%。天茂集团的总部位于荆门,原本的主营业务是从事化工和医药原料药的生产和销售,但从2016年后开始转型,在获得国华人寿51%的股权后,公司主营业务转为保险业,公司业绩也实现大幅增长。2011-2014年,该公司扣非净利润基本每年都亏损约1亿元,但从2016年转向保险业务后,当年便实现扣非净利润12.21亿元,2017年增长至12.86亿元。

“难兄难弟”

股票有涨也有跌。既然有涨幅最大的公司,自然也有跌幅排行榜。

⋆ST双环(000707)成为自上市以来跌幅最大的湖北上市公司。⋆ST双环于1997年4月5日在深交所上市,当日开盘价为21元,2018年10月22日收盘价为4.22元(复权后),跌幅高达79.9%。⋆ST双环全名为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销售纯碱、氯化铵等盐化工产品的公司,总部位于孝感。该公司股价不振,与业绩不佳有很大关系。2011年,该公司扣非净利润为3.41亿元,但之后年年亏损,2017年亏损额高达7.86亿元。

与⋆ST双环同为“难兄难弟”的,还有两家公司,股价自上市以来的跌幅都超过60%。

第一家为南国置业(002305),该公司于2009年11月6日在深交所上市,当日开盘价为25元,2018年10月22日收盘价为8.13元(复权后),跌幅为67.48%。南国置业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以商业地产为引导的综合性物业开发企业,总部位于武汉。财报显示,2014年,该公司扣非净利润高达4.91亿元,但到2015年便下滑至3096万元,2016年反弹至4251万元,但2017年又亏损9404万元。

第二家为⋆ST凡谷(002194),该公司于2007年12月7日在深交所上市,当日开盘价为45.22元,2018年10月22日收盘价为14.93元(复权后),跌幅为66.98%。⋆ST凡谷全名为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射频器件独立供应商,总部位于武汉。与南国置业类似,股价的低迷也与该公司近年来糟糕的业绩有关。2014年,该公司扣非净利润为1.35亿元,到2015年便下滑至7049万元,2016年亏损1.8亿元,到2017年亏损额更是扩大到5.57亿元。

A股上市公司过百的省市

从涨跌幅的情况来看,在相对较长的周期内,业绩持续增长的公司,股价迟早会反映其基本面的变化,这也正如巴菲特所说,“股市短期看是投票机,长期看是称重机”,即决定股价长期走势的,还是企业的盈利能力。

“倍增计划”

如果一段时间内公司股价下跌,就需要从公司的基本面上找原因。如果一段时间内一个地方上市公司数量减少,也需要从当地经济发展上寻求对策。

长期以来,湖北上市公司数量连续多年位居中部地区第一,但在2017年被安徽和湖南超越,排在第三。这表明,湖北在经济发展上还存在短板。有统计显示,在经历了2013年IPO停发后,近几年民营企业保持了快速的上市步伐,每年新增的上市公司中民企占比都在80%以上。由于历史原因,湖北国企占比较大,相对来说,民营经济发展略显不足。

若与沿海等发达省份相比,湖北的差距就更大。目前,A股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省份是广东,截至2018年10月22日共有584家,仅2017年IPO的企业就多达98家,比当年湖北的上市公司总数还多。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湖北“双创”类企业少有龙头,使得上市资源较为短缺,优秀企业较少,难以形成闯关IPO的竞争力。

就算是在湖北内部,上市公司在各城市间的分布也极不均衡。在A股的100家湖北上市公司中,省会武汉就占了57家,占比57%,而排名第二的襄阳只有8家,占比只有8%,与武汉差距巨大。至于其他地市,数量更是稀少,有些地方如恩施、天门等,甚至连一家上市公司都没有。

另外,即便是在已上市的公司里,湖北公司的市值与其他省份也有较大差距。以2018年10月24日收盘为例,来自湖北的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是三安光电,达554.7亿元,而同期湖南与安徽市值最大的公司分别为爱尔眼科(300015)680.5亿元、海螺水泥(600585)1732亿元。

无论是上市公司数量、市值,还是区域内城市的分布,未来湖北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盘活民营经济,从政策、资金、人才、产业环境等多个维度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在大力推动企业上市方面,湖北已经开始行动了。今年5月,湖北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力争到2022年,全省境内外各类上市公司总数翻番,并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

可以预见,若湖北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的话,在不久的将来,A股市场将会看到更多来自湖北的上市公司。

猜你喜欢

三安湖北上市
山西三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三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企业“三安”平台建设效果实证研究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The rise of China-Chic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三安模式助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