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正反典型为镜鉴加强党性修养

2018-11-20摄铺程

支部建设 2018年27期
关键词:私德

■ 摄铺程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而思想品德建设又是一个人的立身立业之本。“德、能、勤、绩、廉”,德是第一位的。共产党人的思想品德建设其着力点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并明确提出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并重的“四德”标准和考核要求。俗话说:“才不够,可以学;德不够,很难补。”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因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选人用人的根本所在,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功的根本所在。正如群众所言:大德大才是极品,德才兼优是精品,有德有才是合格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也就是说,“德”必须驭“才”,“才”必须从“德”,绝不能舍本逐末。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和正反典型,谈一点粗浅认识。

关于大德大才。大德大才是人中极品,一般人很难超越,如历史上所称的伟人与圣人,堪称人中俊杰。这些人可担当重任,能安邦定国,能开创盛世,能标新立异,能独立特行,能承继绝学。他们见识高远,胸怀天下,文韬武略,抱负宏大,有极高尚的品德,极出众的才能。如开国领袖毛泽东、伟大公仆周恩来、改革导师邓小平等人,就是大德大才之人。周恩来总理一生信念如一、操守如一、言行如一、表里如一。他一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动摇,坚定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的信念不动摇,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动摇,信念的光辉照亮了他的一生。他修养深厚,集东西方智慧于一身,一生坚持行重于言。他对人民、对国家、对领袖始终忠心耿耿,越是在艰苦环境下,越是在危难局面下,越是在重大转折关头,他的大智慧和浩然正气越是充分显现。郭沫若曾称赞周恩来总理“思考事物的周密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如电火行空”。

关于德才兼优。德才兼优是人中精品,也是老百姓所说的出人头地者,史上所称的贤人与志士,今天所讲得先进与楷模。精品是靠历炼与打磨而成的,只要不断努力,普通人就会变得不普通,平凡人就会变得不平凡。这些人可领航率众,能成就事业,可包容并蓄,能运筹帷幄,可独立思考,能知人善任。古人云:律己定能服人,身先足可率众。又云:德高为范,方显率众服人之威。示范引领,才有感召力、带动力、凝聚力。如黄大年同志,他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他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用五十八载灿烂人生唱响“我爱你中国”。如廖俊波同志,他在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他们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为民情怀,有“天下为公”的不懈追求,有“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有“我是人民的儿子”的赤诚之心。正是因为民情萦怀、冷暖牵心,才能够将内心的大爱化作为民的举动,立功于世、造福于民。

关于有德有才。有德有才之人也就是德才兼备之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品,也是人中正品。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为,对祖国的忠诚热爱,是每个公民的起码道德要求;爱岗敬业,是每个人养家奉亲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所在;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也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仁义友善,是待人处事的前提,是天下老百姓道德的最高选择。对共产党员来讲,忠诚、为民、干净、担当是最重要的品格,最基本的要求。党员干部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先进分子,心灵纯洁,思想先进,又红又专,广大党员干部属于此列。

关于有德无才。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人也称之为人中次品或赝品。这些人的特征是志大才疏,力不胜任,政治上虽可信赖乃至依赖,但能力上难托重任,难成大业。所以,我们的用人标准为:德才兼备提拔重用,有德少才培养使用,有才欠德控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如果进一步推演来分析,也就是做人与做事的关系,德讲的是做人,才讲的是做事。做人靠道德,看态度;做事靠本事,看能力。可是态度再端正,道德再高尚,没有做事的能力,办事的水平,只能是红心让我们去战斗,我负红心败下阵。

关于有才无德。或称之为缺德多才者,是社会的危险品,也是人中毒品。司马光说过,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小人之所以小,是小在人品上,小在道德上,小在人格上,小在做人上。他们说一套做一套,不琢磨正事,只琢磨歪事;他们投靠谁背叛谁,效忠谁出卖谁,也就是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如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苏荣、孙政才等高官,他们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严重违纪违法,背离了党的宗旨,走向了人民的反面,表面上看,他们是受金钱、美女和权欲的影响与诱惑,但本质上是官德修养不够、党性坚守不牢、品德培育不足,是精神上得了软骨病、思想上患了狂妄症,是道德严重滑坡所致。古人云:“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又云:“爵禄易得,名节难保。爵禄或失,有时而再来,名节以亏,终身不复。”德的堕落,是由内而外,腐在根、烂于骨,积重难返,有药难医。必须严查之、清除之。

关于无德无才。无德无才是人中庸人或愚人,是社会的废品或垃圾品。如历史上有名的乐不思蜀的阿斗刘禅,虽为龙种,但终究成了扶不起的窝囊废。又如无德无才无貌的谷俊山,201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被授予中将军衔。一位老上级感慨道:我曾说他无德无才无貌。现在看来,会来事也是一种能耐。这个能耐不需要德和才的支撑,也不需要理想与信念的引领。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会左右逢源,善于察言观色,能讨人喜欢,没有人品送礼品,没有能力靠逢迎。得的是无德无才者的志,伤得是党和人民的心。

因此,党员干部要以正反典型为镜鉴,加强道德修养,加强党性修养。“三严三实”开篇第一句就是严以修身,这就说明严以修身是第一位的,不仅是做人做事之本,也是立身立业之本;不仅是成才成事之基,也是成德成功之基;不仅是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关键点,也是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的落脚点;既是“实”的本源,也是“实”的灵魂。只要把这一条做到了做好了,严到位了,修到家了,主观上的“严”就会为客观上的“实”启迪心智、把握航向,锤炼意志、坚定信念,提升品位、提升境界。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化为一种境界。”“要加强道德修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所以,我们要时时处处以党性来修炼自己,以党性来完善自己,以党性来提高自己,增强政治定力,补足精神之“钙”,培育一身正气,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一要审视自我,战胜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说:“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希望同志们,‘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又云:越人者,人恒越;越己者,恒越。可见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是多么的重要。只知道认识他人而不了解自己的人是不会成为洞察秋毫的明白人,只知道胜过他人而不能战胜自己的人也不会成为内心强大的超强人,只知道超越别人的人永远会被别人所超越。因此,只有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衡量自己、鞭策自己,经常自警、自醒,“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地反省自己,检验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能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与症结,才会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立大志、发大愿、修大德,从志于修身做起,向善于修身迈进,达乐于修身之巅峰,以自胜者自强的决心,越己者恒越的心态,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二要加强学习,充实自己。古人云:学有大益。又云:学为德之源,业之资。学可益智,也能修身,兼备养性。只要通过坚持不断、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就可以逐渐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涵养正气,祛除邪气;涵养静气,祛除躁气;涵养锐气,祛除惰气;涵养雅气,祛除俗气。正如培根(英国)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同时,学习可以成就自己的理想与事业,提升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其代表作《第三次浪潮》中说:“明天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只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摒弃闲适,选择充实,工作起来才会更加自觉、更加自信、更加自立和更加自如。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在索契接受专访时讲,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多读书,修政德》一文中,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在《要善于学典型》一文中说:“‘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我们就是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修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进、保持先进、赶超先进。”因此,我们要把善于学习养成一种生活习惯,形成一种工作自觉,当作一种精神追求,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通过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站位,涵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和为民情怀,淬炼思想,升华境界。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做到“见贤思齐”,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从而督促自己不断进步。通过学习党的纪律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信念上的守护人,工作中的实干家。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打牢我们的文化根基。

三要自我革命,改造自己。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红色基因、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革命意味着事物的质变和飞跃,自我革命是更高层级的自觉与自省,是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刀口向内,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通过照镜子,认真搞好诊断。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通过正衣冠,全面转变作风。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的良好形象。通过洗洗澡,坚决清除积弊。以整风的精神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达到排毒消疲,恢复体力,焕发精神,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目的。通过治治病,彻底解决问题。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下猛药、动手术、除病根,达到加大疗效、扶正祛邪的效果。“延安五老”之一的革命前辈谢觉哉,把自我批评比作“跟自己打官司”:自己当被告、当律师、当法官,他对自己的缺点毫不客气,在不断“审判”中擦亮党员底色。因此,我们要经常与自己“打官司”,审视信仰真不真、党性纯不纯、觉悟高不高、问题有没有,敢于“审判”自己,勇于改造自己,经常杀毒灭菌,在灵魂深处勇于较真较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四要强根固本,修炼自己。古人说:“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作为共产党人就是要坚定信仰、信念、忠诚不动摇,培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松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共产党员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德即政治品德,公德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私德为个人品行和家庭美德。明大德,就是要不断磨砺自己的政治品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忠诚是共产党人政治品质的本质和核心,入了党,就要一辈子一心一意跟党走,对党忠诚,就要知恩感恩报恩。时刻牢记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衡量自己、鞭策自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守公德就是要做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模范。作为共产党人来讲,要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优良作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同时,要模范遵守职业操守和行业规矩,带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精业乐业,立功立德立言。严私德就是要独善其身与弘扬家庭美德。梁启超在《论私德》中说:“欲铸国民,必以培养个人之私德为第一义。欲从事于铸国民者,必以自培养其个人之私德为第一义。”天下之本在家。常言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把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人生的第一课堂。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许许多多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的滋养。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是我们每一个家庭的责任担当。作为党员干部,严私德就是要加强道德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始、慎独、慎微;就是要争做家庭美德的楷模,做家庭美德的弘扬者、宣传者。通过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五是知行合一,提升自己。知行合一,是客体顺应主体的高度统一,是人的认知与行动的有机融合,也就是说人不仅要认知事物,尤其要勤于实践。宋代大学问家陆游诗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遗力”就是不遗余力,勤奋用功、孜孜不倦;“要躬行”就是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皆成于实。只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研究、勤于实践,达到高度的知行一致、知行合一,工作就会有起色有成效,自己就会有进步有收获。我们常说,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先干一步就是学在前、干在前、走在前。学在前是认知,干在前是实践,走在前就是知行合一能力与水平的集中体现。或者说,要做一个有知识、有素养、有思路的实践者,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思想家,慎思笃行,行以致知,使知行合一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一言以蔽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动才能把握方向,以行为检验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知的行动必然是盲动,脱离行的知则是空谈,也就是说“知”是前提与基础,“行”是重点与关键,必须以知践行、以行促知,使二者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要满怀激情地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锐意进取,专心致志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建功立业,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壮丽篇章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不断追求卓越是每个人应有的精神世界,不断超越完善自己是我们最重要的人生修炼。加强党性修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一生的修炼与净化,一世的坚持与革新,终身的磨砺与完善。佛家有一偈语: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汪国真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的思想需要不断的拂拭与净化,世界观也需要不停的改造与革新。习近平总书记说:“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因此,我们要把严以修身当作终身的目标来修炼,要把理论武装作为一生的功课来完成,让党性修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成为一种使命,成为一种乐趣与享受。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如《左传》所言:“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是为不朽。”如宋儒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忘我精神,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猜你喜欢

私德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私德”与“公德”的差异及其与当代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梁启超国民素质培养观念的体系性认识
私德教育
“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公德与私德,一个都不能少
优秀传统文化对私德培养的路径探析
私德培养新路径探析
论私德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