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40年厚积薄发
2018-11-20胡静
| 文 · 本刊记者 胡静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改革开放至今,经过40年的砥砺奋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事业普惠民生,文化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2018年 9月 11日,2018年国际文创产业合作伙伴大会(简称GCPC)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主要围绕文创产业高峰论坛、影视动漫、演艺娱乐、IP及衍生重点产业领域展开专题研讨,目的是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整合新时代国内文创产业高端资源与合作需求,探讨国内外文创产业合作的新蓝图、新模式、新路径。
提到文创产业,故宫衍生品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其文创产品数量超过1万种,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成为国内博物馆文创的最大玩家,可以说是我国文化领域当之无愧的头号“网红”。
最近,又有消息传出:故宫博物院正在启动一场建院以来最大规模的外展,将“打包”1000余件宫廷珍藏,并随着故宫南大库家具展厅的开放,紫禁城开放面积扩大到80%。
近几年来,文化产业迎来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一些一直以来给人以“曲高和寡”“端庄贵气”印象的世界遗产也焕发新机,带动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与发展。故宫正是其中的代表。
事实上,随着国家建设文化强国步伐的加快,文化产业已经迎来黄金发展期,可望成为国民经济新引擎。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 年全国5.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共实现营收91950亿元,比2016年增长10.8%。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真正的风口产业。
这一切的背后,则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华文化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的表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改革开放至今,经过40年的砥砺奋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0年前埋下的“彩蛋”
历史发生转折时,往往润物细无声,只有在回首的瞬间,才发觉当初为今天埋下了太多太多的“彩蛋”。改革开放为文化产业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改写了很多人的命运。
1975年,17岁的黄巧灵带着《易经》与《红楼梦》参军,没有人会想到40年后,他创立的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会连续9届获得“全国文化企业30强”。
如今,他是一名商人,也是一名艺术家:在商界,他打造了中国文化演艺第一股;在艺术圈,他被誉为中国旅游演艺导演第一人。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而黄巧灵的转折是在10年后,1988年,三亚提出把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围绕发展旅游产业,搞好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1987年)我在一个报告会上听到海南要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消息,令我心潮澎湃,当天便决定要去海南闯一闯。”黄巧灵时任浙江省丽水市新华书店总经理,前途一片大好,做出这样“冲动”的决定或许源于那个时代强有力的感召力。
就这样,黄巧灵成为海南旅游首批投资者,直至后来成为旅游演艺导演第一人,都是站在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性的起点上。“站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超前试验的基地,共同见证、参与到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我们要走的是前人未走过的路,要做的是前人未做过的事。”
今天的成就,也许是当初的黄巧灵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如果时间退回到40年前,那时的黄巧灵想过要当医生、当学者、当作家……甚至当记者,惟独没有想过要当商人,直到现在,黄巧灵也常说自己不是“儒商”,而是“商儒”——落脚点是在一个“儒”字上。他,仍怀揣着当初那个文化梦。
像黄巧灵这样,在时代的感召下投身改革开放建设中的人不少,但也有一批人却是因为1977年恢复高考这个巨型“彩蛋”而造就了一番精彩人生。
1977年10月21日,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1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这是中国高考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冬季高考,却改变了20多万人的命运,也重塑了中国经济格局,包括文化产业。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举国振奋,一时间“漫卷诗书喜欲狂”。而在这次录取率仅有4.7%的高考中,余华落榜了,他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小镇卫生院,闲暇时在不甘、迷茫中思考人生,后来他写出了《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等著作。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5月起,余华将《活着》在内的13种作品授权作家出版社出版,迄今销售总量已达866.8万册,其中代表作《活着》的销售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86.9万册,创造了当代纯文学作品销售的奇迹。
虽然今天的“超级畅销纪念奖”获得者余华当年落榜了,但有一名四川考生却很幸运,他得知高考恢复消息的时候,正是报名截止的当天,赶了20多里山路仍是错过了报名的时间。年轻人为了梦想找老师求情,终于将名字加在了报名表上。而他就是如今的著名画家罗中立。那一年,他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的作品《春蚕》曾在北京保利2014春拍中以4370万元人民币成交。
1977年恢复高考引发了全社会的读书热,很多青年人的求知欲、读书欲被唤醒,被激活。有人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少有的一场读书热潮。在这场全社会的读书热潮中,正是这当年朗朗的读书声,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前奏曲,让人们看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
“厦大院士三剑客”之一的田中群院士在后来回忆起1977年的那场高考时说,大家都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们原本以为,我们没有机会读书了。”
是的,“我们原本以为,我们没有机会读书了”,是改革开放打开了希望的大门,很多人的命运就在这里被改写,中国就此开始迎来了一个知识的春天,文化复苏的春天。
那一年的高考走出了作家肖复兴、法学教授陈兴良等人。
2012年12月8日,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向外界发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演说时说,“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30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80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始尝试用笔来讲述故事。”
1978年的高考改到了夏季,张艺谋和顾长卫同在这一年考上大学。张艺谋曾说:“没高考,没现在。”顾长卫在后来如此评述1978年的那次命运“彩蛋”:“那就像一道光。”正是改革开放这道光,不仅照亮了这些人,也同样照亮了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票房总量为558.89亿元,仅次于北美地区的 714.28 亿元(约合109.77亿美元),中国电影市场继续保持全球第二位的水平。2017年中国票房同比增长22.78%,2016年中国票房同比增长3.29%,两者相比,显示出中国电影票房迅猛的增长势头。
陈燮阳指挥《浦东交响》惊艳东方艺术中心
恢复高考之际,大学被奉为象牙塔,金榜题名者则被称为天之骄子。他们从乡野厂矿、从市井摊头汇聚到了象牙塔里,被改革的洪流与外面的世界所吸引,最终迸发出耀眼的光芒。高考点亮了他们的人生,而他们也注定会回馈给社会更多鲜活的颜色。
事实上,改革开放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是解放了生产力。在40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天之骄子已成为国家栋梁,也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0年来走过的路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从产业角度去认识和推动文化发展,却是近些年来的事情。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文化发展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文化主体和文化产品单一,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可以说,我国的文化产业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后。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中国大地,一股思想解放的思潮也随之而来。
1978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动,国内部分文化事业单位开始推行“以文养文”的收费服务模式,这一模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初形态,也形成了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同时存在的“双轨制”。
“以文养文”是指,文化事业单位不改变原单位属性,但开展了文化产品的市场化收费,作为文化经营单位拨款不足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由社会资本承包文化单位的经营场所,以文化企业主体开展市场化经营,帮助文化事业单位提升经济收益的“多业助文”也开始出现。
同时,人们的业余娱乐生活也开始丰富了起来。1979年,广州东方宾馆开设了第一家音乐茶座,被当作中国娱乐市场重新兴起的一个标志。
此后,我国的文化产业开始萌芽、诞生并进入初步探索期,报刊、杂志、书籍、磁带、录像带等在内的大众文化消费品开始逐渐出现。在此后的20年间,文化市场不断发育,从书摊、报摊、民间卖艺摊的简单市场向美术、演艺、电影、音像、书刊等专业市场过渡。
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但此时的文化行业,行业壁垒较高、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单一化仍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抓紧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
十六大的召开,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由此带来了大规模、大范围、时间跨度长达10年的文化体制改革。
至2012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实现转企改制,建成一批国有文化骨干企业,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以及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领域改革。
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69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29万个以上,580多家出版社、850家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3271种地方非时政类报刊完成改革任务。
其间,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成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社会文化企业大量涌现,全国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大幅增加,文化市场活力迸发,文化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10年的文化体制改革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释放出巨大的动能。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开始实现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变。自2013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增长轨道:国产电影成功“逆袭”,在中国电影市场确立了主导地位;影视剧、出版、广告、传媒迎来创作与生产的大繁荣时期,“文化+”模式下的产业融合让文化成为各产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数字动漫、文化创意、新媒体技术甚至走出国门,引领全球文化风潮。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对新时代文化建设做了深刻系统的阐述。党的十九大的召开,让文化产业站在了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毫无疑问,40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创作生产了一大批精品力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同时,也向世界讲述了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据统计,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已经超过341万户,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正在不断提升。
40年来的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把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有效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
统计局数据显示,经初步测算,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5462亿元,比2004年增长9.3倍;2005年-2017年年均增长19.7%(未扣除价格因素影响,下同),比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高6.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2.15%提高到2017年的4.29%,增加了2.14个百分点,占比逐年提高,对GDP增量的贡献年平均达到4.7%,文化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化产业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具有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特点,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文化骨干企业5.5万家,比2012年增长51.3%,2013年-2017年年均增长8.6%;从业人员为854万人,比2012年增长22.2%,年均增长4.1%;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2012年增长63.4%,年均增长10.3%。骨干企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发展的主体力量,2016年,骨干企业数仅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4.2%,但实现增加值2040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6.3%,有力支撑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事实上,文化产业门类众多,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对促进就业也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16年底,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吸纳就业人员2178万人,比2013年增长23.8%,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2.8%,比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出台,我国文化贸易迈上新台阶,文化产品进出口连续多年保持顺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取得积极进展,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和文化投资并举的“文化走出去”新格局逐渐形成。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 年底,我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累计签署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近800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网络。
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126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97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293.9亿美元,同比增长14.4%。
在文化产品方面,出口实现快速增长。文化产品出口88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4%;进口89.3亿美元,同比下降7.6%。顺差792.6亿美元,规模较2016年同期扩大15.2%。
文化产品出口的技术含量有所提升,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出口同比增长19.4%,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至34.5%。
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开展了合作。
这5年来,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文化出口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文化领域境外投资步伐不断加快;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进出口额达176.2亿美元,增长18.5%,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至18.1%;文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文化贸易发展呈现出服务化、数字化趋势,文化服务出口比例提高。
另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出版业共输出版权13816项,其中输出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版权12651项;版权输出总量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出版物版权输出增长29.0%。尤其是对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尼泊尔、吉尔吉斯斯坦、阿联酋、黎巴嫩、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版权输出增长较快,表现抢眼。
毫无疑问,“一带一路”作为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并存的“双核战略”,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新一轮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稳步提升提供了契机。
回顾往昔,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文化产业化的崭新一页。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文化产业不断壮大的40年。展望新时代新征程,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高质量、跨越式的崭新局面,中华文化将持续焕发出创新活力与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