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中丝路”助力“一带一路”

2018-11-20王越

中国新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民航业迪拜航空工业

| 文 · 王越

“‘空中丝路’将让‘一带一路’建设覆盖的维度更加广泛,不仅连接大陆、沟通海洋,还在浩瀚天空中架起合作桥梁。”

2018年的国庆假期,小米与同学相约带着家人开启了一趟迪拜之旅。之所以选择迪拜,小米表示,假期珍贵,想去远一点的地方看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恰好重庆可以直飞到迪拜,于是就想带孩子看看另一个国家。

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搭乘国航航班直飞到迪拜国际机场,用时7小时20分钟、小米的同学则从上海的浦东国际机场出发,搭乘东方航空航班直飞迪拜国际机场,用时12小时30分。

此次迪拜之行,其实是小米计划已久的,她早就想去看看这个“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奢华之都。奈何,在没有直飞航班开通之前,小米必须转机前往,一来一回,路上就耗时差不多两天,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而国航在2016年开通了重庆直飞迪拜的航班后,小米立刻就开始计划出游。“一边计划,一边攒钱,凑巧的是,今年春天在同学群里聊起来计划去迪拜的时候,有在上海的同学也要一起去。上海去迪拜的航班多,加上我已经制定了迪拜游玩攻略,两家人很快就商定好时间了。”

现在,越来越多像小米这样的旅客,搭乘飞机飞往世界各地,旅游、工作、探亲。交通便利的背后,是中国民航和航空工业的长足进步。

天堑变通途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各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截至2017年底,中国企业投资已经覆盖全球80%的国家和地区。

过去,我们靠的是“降低门槛”把外国企业引进来,而现在,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中国企业正在积极“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多重红利。“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超过5.5万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82个,累计投资28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民航业则被当作是国际贸易经济和商务旅游最敏感的“晴雨表”。中国如今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同时,中国也是最大的国际旅游客源地。2018年的“十一”黄金周,中国出境游人数高达700万人次。中国民航见证了中国作为全球经贸和旅游大国的崛起,而成绩的背后,更有一分中国民航业的支撑。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信息,截至2018年8月我国已经与“一带一路”的沿线45个国家、81个城市开通了432条国际客运航线,每周共有约5100个往来航班,占中国国际航线一半以上,总里程超过150万公里,每天8.7万人通过飞机往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客运量在国际旅客中占比已超过50%。对人员流动、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民航业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标准规范,现在在安全管理和行业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止到2018年6月底,我国民航已经连续安全运行超过94个月、6245万小时,2010年-2018年的百万小时事故率为0.02,这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记录。

“走出去”并不仅仅是开通一班航线,中国民航业更注重对当地的贡献,从管理、技术、标准、产品和服务上“走出去”,实现输出。中国民航业积极输出优秀经验,从航班安排、机场运营、人员管理等多方面,通过培训、研讨会、企业考察等形式展开国际合作。中国民航局设立了多个对外合作平台,其中包括中国民航对中亚合作平台、中国民航对非合作平台、中国东盟航空区域合作平台、中国-中东欧空中丝绸之路。民航局国际合作服务中心翻译部副主任王堪林介绍,中国民航对非洲的合作平台,为非洲国家举办航空安全、飞行标准和安保培训班,目前已全部兑现了中国民航在2015年-2017年间对非洲国家提供100个奖学金名额的承诺,中方承建的多个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

2018年9月16日,以“汇聚广州·连通世界”为主题的2018年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在广州举行。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在会上说,近年来,受全球经济状况好转等因素驱动,世界民航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中国是世界民航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共同见证者、积极推动者,为世界航空运输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中国仍将是全球发展最快的航空市场之一,市场规模将持续增加,“买全球,卖全球”将为航空市场拓展提供有力支撑;消费群体将持续扩大,未来几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将持续增长,巨大的消费群体将为航空市场拓展奠定坚实基础;保障能力将持续提升,到2025年中国将新增布局机场130余个,机场规划布局总量预计将达到370个,空域容量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这将为航空市场拓展提供极大空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力的扩大,民航“走出去”的机会更多。中国民用航空局国际合作服务中心(ICSCC)和走出去智库(CGGT)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用航空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称,未来10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将翻番,人员和货物流通需求规模也将空前增长,必将为区域民航运输发展带来更大的航空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航空工业 “走出去”先锋

如果说民航是连接两地的空中轨道,那么航空工业就是搭建空中轨道的工人。民航业的发展离不开飞机制造、机场建设、空中资源统筹等航空工业活动,航空工业先进与否也直接影响了民航产业的进步。

2018年9月13日,“空中丝路”国际航空合作高峰会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有关校企发起成立“空中丝路”联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荣怀在会上介绍,“空中丝路”是中国航空工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自身优势,面向航空全产业链提出的整合资源走出去战略,目标是通过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布点”带动航线运营“建网”,进而促进航空制造维修、临空产业发展和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产业联动,使航空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使沿线国家在与中国合作中建立自身造血机能,形成产业合作良性互动。

航空工业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高端产业,其技术和经济的溢出效应明显。发达的航空工业对贸易、产业升级、经济协同发展等有巨大助推。航空工业也是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建立独立自主稳固国防的重要基础。现代社会,国际化越加深化,航空工业更成为一国国际地位的基石,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尺。

1978年11月2日-12月23日,航空工业高级代表团访问欧洲,这是中国航空工业由封闭走向世界的一次标志性事件。此次考察,让中国航空人了解了国际先进航空产业的技术和经济贸易信息,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工业产品少有能出口到国外,而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充当“走出去”先锋,率先实现海外销售。1979年,出口到埃及的歼6飞机是中国航空产品第一次以贸易形式打入国际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K8教练机国际销量看好,最高曾占到国际市场七成的份额。

进入新世纪,中国航空工业加大“走出去”力度,拓展国际化路线,通过工程建设、海外投资、工业产品出口、人力资源输出等方式参与到更多的国际合作中。

哈萨克斯坦当地时间2018年9月26日12时26分,由中国航空工业出口至哈萨克斯坦的一架运8飞机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机场,标志着首架进入独联体国家市场的运8飞机成功完成交付转场。尼泊尔航空公司2018年10月6日正式恢复中断两年的加德满都-卢卡拉航线,这次通航使用的是从中国引进的运12E飞机。尼航是尼泊尔唯一国有航空公司,目前拥有9架小飞机用于国内航线,其中6架来自中国。

从军品出口到民用飞机的出口,中国航空工业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全面发展,在国际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航空工业不仅解决了国内超过40万人员的就业,还在海外贡献了3万个岗位,技术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轨道交通、汽车、新能源等领域。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航空工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务院国资委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张发卫说:“‘空中丝路’将让‘一带一路’建设覆盖的维度更加广泛,不仅连接大陆、沟通海洋,还在浩瀚天空中架起合作桥梁。”

猜你喜欢

民航业迪拜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计量所60年发展史的回望与传承
淬火冷却介质在航空工业的应用
一次难忘的迪拜之旅
航空工业向阳:战略引领 砥砺前行
享受惊艳奢华梦——“随尚赫游世界”迪拜站
我在迪拜教书法
如何凝聚人心,确保民航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生 荣耀迪拜行
转型发展时期中国民航业管制政策
纪念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五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