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研究
2018-11-19朱颖
朱颖
【摘 要】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我国已开始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变革、创新生产经营思路,以达到紧跟潮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目的。“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入手,对“互联网+”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lso faced with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Starting from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
[Keywords] "Internet +";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国家总理李克强明确指出:要把“互联网+”列入到国家的《政府报告》中。这一举动充分显示出了国家领导人对“互联网+”的重视[1]。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时代特点融合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更加与时俱进的状态走向社会,是每位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1 “互联网 +”时代带来的改变
“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互联网时代,主要是以信息的传播为主体。在人们的生活中互联网只是一种快速传递信息工具。而“互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信息技术,逐渐演变为一个各种信息、各种物质相互交换的综合性平台。在这个平台当中,以“互联网+产业”为主体,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教育行业当然也在其中。微课、慕课的产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体现,人们的学习方式不在受到局限。“互联网+”时代下,原本只能从课堂和书本中才能学到知识,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随时随地的观看浏览相关教育视频,不出家门就能学到需要的知识。当然,“互联网+”改变的不仅只是教育行业,还包括旅游业、金融业等等。可以说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深受影响,通过互联网动动手指就能购买到远在千里之外的物品,通过互联网不用去银行就能完成账户之间的汇款业务。但在“互联网+”时代下,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网络虚拟化削弱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和传递,人们逐渐抛弃真实的社交生活,而投入到虚拟化的网络世界中,这对人们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
2 “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1 “互联网 +”时代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优化方面:教育环境的优化、教学形式的优化、教学渠道的优化。首先,“互联网+”时代优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思想政治的教育主要是讲台老师教授,台下学生听讲的方式。往往是一个教师要面对一个班级,甚至多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授课。受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无法与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即使能够单独交流,受教师学生之间关系的影响,也会带来很多的不便[2]。而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可以利用互联网中的社交功能,将教育环境由线下变为线上,极大了优化了思政教育的教育环境。其次,“互联网+”时代优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互动,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及时的互动,并且在教学形式上,可使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将理论知识由抽象枯燥转变为学生易于接受,容易消化的形式,进而提高大学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最后,“互联网+”时代优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渠道。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仅限于课堂,在“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可有效利用各种互联网传播工具进行思政教育内容的传播。
2.2 “互联网 +”时代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同样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优化方面:权威性的挑战、不良信息的传播、学生学习的片面性。首先,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平等的互动交流,这也导致学生在自我意识下对思政教育产生不满情绪,对思政教育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其次,在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时,各种信息会趁机加入扩散,包括不利于思政教育的信息和一些不良信息,这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3]。最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知识信息越来越碎片化,学生在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时,受互联网特点的影响,很可能只停留在表面信息的获取上,缺乏对思政教育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3 “互联网 + ”时代下,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结合时代特色,转变教学思维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学思维,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各项挑战,抓住带来的各项机遇。教育工作者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鲜明特点即网络泛化的特点,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可以将思政教育的知识制作成微型视频,结合时事热点,通过互联网在学校传播。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规划。
3.2 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學内容
相比其他学科,思政学科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这种引导属于意识形态上的引导,教师的这种教育属于意识层面内的教育。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的教育内容已经固化,学生明显感到枯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结合时代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在创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各项机遇和挑战,带来的机遇包括教育环境的优化、教学形式的优化、教学渠道的优化等,带来的挑战包括权威性的挑战、不良信息的传播、学生学习的片面性等。针对“互联网+”背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提出了结合时代特色,转变教学思维;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加强学校的网络管理工作,为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对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等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莉萍.“互联网 +”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研 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48-50.
[2] 景言.“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 究[J].山东工业技术, 2017(7):208-208.
[3] 秦玉.高校思想政治课创新应对策略研究——基于网络新 媒体[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02):74-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