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莆田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的人口投入产出分析

2018-11-19高荔

中国市场 2018年35期

高荔

[摘 要]自从省委、省政府出台《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来,莆田作为试点城市,着力构建一主、两次城区和若干中心镇、中心村(社区)的城乡发展格局,努力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示范区。《方案》提出要加快人口和资源向中心城镇靠拢,其重要一环就是人口城镇化。文章利用莆田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编制城乡人口投入产出表,剖析莆田市城乡人口的平衡关系,从多种角度对莆田市城乡人口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研究,并对莆田市未来城乡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乡人口投入产出;人口城镇化;人口转换系数;人口结构系数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5.030

在推进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莆田应该走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动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而城乡一体化又必然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概而言之,城镇人口自然增长、行政和地域的机械变动及城乡人口的迁移是城镇化进程中三个基本的推动力量,立足莆田市目前人口现状,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人口问题势在必行。因此,文章将运用投入产出知识对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城乡投入产出表进行编制,对建立莆田市城乡人口之间进行建立,结合人口问题的流量与存量关系,从多方面对莆田市城乡人口的投入产出关系开展研究,并对莆田市城乡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1 莆田市人口投入产出实证分析

以下将莆田市的人口按照居住地的不同,分为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利用人口投入产出编制表(见表1)来分析莆田市城乡人口结构、城乡人口特征以及由城乡人口的变化对本地经济带来的影响。

1.1 城乡人口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人口投入产出分解表见表2。

1.1.1 行平衡关系

通过表1可知,由纵向来看,2010年莆田市城镇人口的总投入为1666406人,占人口总投入的54.3%。其中以城镇人口状态离开2009年又仍以城镇人口状态进入2010年的有1427685人,以农村人口状态离开2009年又以城市人口状态进入2010年的有56578人,2010年出生的城镇人口为12248人,由省外迁入的城镇人口为169895人。从横向来看,2010年莆田市城镇人口的总产出也为1666406人,其中以城镇人口状态离开2010年又以城镇人口身份进入2011年的有1409781人,以城镇人口状态离开2010年又以农村人口状态进入2011年的有1234人,2010年城镇人口死亡5643人,迁出省外有249748人。城镇人口总投入等于城镇人口总产出。

同理,从纵向来看,2010年农村人口总投入为1400360人,其中,以城市人口身份离开2009年又以农村人口身份进入2010年的有1234人,以农村人口状态离开2009年又以农村人口状态进入2010年的有1360740人,2010年出生的农村人口有18118人,由省外迁入的农村人口有20268人。从横向来看,2010年农村人口总产出也为1400360人。其中,以农村人口状态离开2010年又以城市人口状态进入2011年的为56578人,以农村人口状态离开2010年仍以农村人口状态进入2011年的有1310915人,期間死亡的乡村人口有10402人,迁出的农村人口有22465人。农村人口总投入等于农村人口总产出。

1.2 人口投入产出系数的计算分析

1.2.1 人口转换系数

人口转换系数指第t年第i种状态的生存下来的人口转为下一年(第t+1年)第j种状态流入人口的比率。人口转换系数的概念与一般的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直接分配系数相对应。定义人口转换系数为C(t),则其公式为:

人口转换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当前人口的中间投入与人口总产出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紧密程度。当人口结构系数较大时,说明第t年第i种状态的人口产出与第t+1年第j种状态的人口投入依存关系较大,也就是说,第t+1年的人口中间投入主要依存于第t年的人口产出。

根据表1计算,2010年莆田市城乡人口投入产出表的人口转换系数为:

G(t)=0.84600.00070.04040.9361

这说明,2010年莆田市城镇人口总产出中,以城镇人口状态离开本年度又以城镇人口状态进入2011年的占84.6%,以城镇人口状态离开本年度又以农村人口状态进入2011年的占0.07%;2010年农村人口总产出中,以农村人口状态离开2010年又以城镇人口状态进入2011年的占4.04%,以农村人口状态离开2010年又以农村人口状态进入2011年的占93.61%。

1.2.2 人口结构系数

人口结构系数指在第t+1年第j种状态的人口中,根据第t年的第i种状态的人口转换得到的比例。人口结构系数的概念与通常的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相对应。定义人口结构系数为Gij(t+1),其公式可以表示为:

人口结构系数的概念与通常的投入产出模型中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相对应,与人口转换系数有不同的地方。根据表1计算的2010年莆田市人口结构系数为:

这说明,在2010年的城镇人口总投入中,由上年城镇人口产出转来的占85.67%,由上年农村人口产出转来的占0.09%;2010年的农村人口总投入中,由上年城镇人口产出转来的占3.4%,由上年农村人口产出转来的占97.17%。

1.3 最终流量构成

1.3.1 最终人口产出构成

最终人口产出构成指人口最终产出占人口总产出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根据表1计算出城镇人口最终产出构成和农村人口最终产出构成为:

城镇人口最终产出构成=5643+2497481666406=0.1533=15.33%

农村人口最终产出构成=10402+224651400360=0.0235=2.35%

通过以上两个算式,可说明2010年莆田市死亡和迁出的城镇人口占城镇人口总产出的15.33%,死亡和迁出的农村人口占农村人口总产出的2.35%。

1.3.2 最初人口投入构成

最初人口投入构成指最初投入各项占人口总投入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根据表1计算出城镇人口最初投入构成和农村人口最初投入构成为:

城镇人口最初投入构成=12248+1698951666406=0.1093=10.93%

农村人口最初投入构成=18118+202681400360=0.0274=2.74%

通过以上两个算式,可说明2010年莆田市出生和迁入的城镇人口占城镇人口总投入的10.93%,出生和迁入的农村人口占农村人口总投入的2.74%。

2 结 论

由莆田市六普数据及投入产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若人口转换系数不变,则莆田市每年将有4.04%的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由此判断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大。在“农民进城”的同时,每年有少量城镇人口反向转移到农村,转换速度为每年0.07%。

第二,农村死亡和迁出的人口比例大于城镇,而出生和迁入的农村人口比例却小于城镇的出生和迁入人口比例,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城镇人口越来越多,这种巨大反差,将对城镇住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较大压力。

第三,城镇化空间广阔。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城镇化率(常住人口)达到59.6%,较2010年提高8.8个百分点,仍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因此莆田市城镇化进程尚有广阔的空间。由于推动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已接近饱和,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城镇化已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途径,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重要红利。不过,未来城镇化的提升,不仅是量的积累,更应是质的变革;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就业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第四,户籍城镇化水平尚低。2017年按户籍人口计算的莆田市城镇化率达43.8%,尽管大量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是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这样的城镇化只是一种“半城镇化”。

3 建 议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到十九大明确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对莆田来说既充满机遇也极富挑战。推进城乡一体化,既是建设美丽莆田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美丽莆田示范区的重要抓手。结合六普人口数据研究情况,文章对莆田市城乡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城乡融合——深度发展。紧紧围绕十九大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以开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年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建设美丽莆田城乡建设专项行动计划,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全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美丽莆田。

二是新型城镇化——良性增长。在农村人口转移城市、农村土地并入城市过程中,争取转移人口的就业方式、居住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城市进行深度融合,并入土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与城市土地实现衔接。加强推进城镇化的良性内生增长模式,注重产业布局优化、转型升级与城镇化的内在协调联动,为莆田长期、稳定、有序、健康发展注入内在活力。

三是人口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化的实质就是“人的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率提高的根本。它的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到拉动内需的实现、改革红利的释放,大大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应尽量放宽现有户籍制度,加快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等民生制度改革,全力实现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全力构建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农民工享受到与城里人同等的待遇。

参考文献:

[1]杨雯,罗进忠,敖翔, 等.云南人口投入产出模型研制及应用[C]//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省统计局,云南财经大学,2004:711-728.

[2]蒋萍.人口投入产出及应用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3]靳玉凤.人口投入产出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1(3):17-28.

[4]王庆石.人口核算与投入产出分析[J].统计研究,1987(2):39-43.

[5]李树茁,严军.人口控制经济效益评价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J].人口与经济,1998(4).

[6]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總体方案[N].湄洲日报,2012-07-31.

[7]祖晨阳,郭环洲.“城乡融合”理论视阈下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J].学术交流,2012(6).

[8]傅伯仁,李爱宗.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新变化以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11):21-26.

[9]高秉雄.农村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研究的国际化视野[J].社会主义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