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散瘀汤加减熏洗治疗炎性外痔(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
2018-11-19张玥郑兰张亮亮
张玥 郑兰 张亮亮
【摘要】目的 观察活血散瘀汤加减熏洗治疗炎性外痔(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活血散瘀汤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7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散瘀汤加减熏洗治疗炎性外痔(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活血散瘀汤;熏洗;炎性外痔;气滞血瘀型
【中图分类号】R2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02
炎性外痔为肛肠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因肛门皱襞结缔组织发生充血性水肿,其发病急骤,主要表现为肛缘皮肤突发的局限性肿块,充血、水肿、剧烈疼痛,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不便和痛苦,因手术费用高、恢复期长,中药坐浴可通过血管直达病灶,安全、有效、方便,已逐步成为治疗炎性外痔的主要治疗方法。活血散瘀汤加减熏洗治疗炎性外痔(气滞血瘀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09月~2018年05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炎性外痔患者50例。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灼热、疼痛,年龄18~65岁。并排除严重的心、脑、肺、肝脏疾病及其它肛肠科急症,将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活血散瘀汤加减,药物组成:桃仁20 g、当归尾20 g、川芎15 g、赤芍15 g、牡丹皮15 g、大黄6 g、苦参6 g、黄柏6 g。将上药加水2000 mL,浸泡15 min,煮沸后改文火再煎15 min,将液体倒入盆中,同法再煎一次。两次药液放到一起,分成两份,早晚各1份。待药液准备好后,趁热气盛时,利用药液的水蒸汽熏蒸患处5~10 min,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再将患处全部浸入药液中持续
5~10 min。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熏洗坐浴方法同观察组。两组均每日两次,连续7天。
1.3 疗效与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疗效评定標准制定并辩证为气滞血瘀证,起病未满3天,同时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者。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检查时痔核红肿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检查时痔核红肿缩小。未愈:临床症状及痔核均无变化。
2 结 果
两组组患者经治疗7天后观察疗效,见表1。
3 讨 论
炎性外痔(气滞血瘀型)是肛肠科常见的病症之一,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多是因感染而发病,致使肛门皱襞炎性水肿及疼痛。在起病初期,以肛缘突发的局限性肿块、充血、水肿、灼热感及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其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因手术治疗费用高、创伤大、恢复期长、痛苦大等缺点,非手术治疗更为被患者所接受。非手术治疗多采用外治法,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也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重视。
传统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因为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醇酒厚味以致湿热内生、下注肛门,以及久坐久蹲、负重远行、便秘努责、妊娠生育以致气血不畅、血脉瘀滞、湿热与气血相搏结、筋脉阻滞、结聚不散而成。治疗上当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原则。
方中以桃仁、当归尾为君药。桃仁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其化瘀止痛之功尤为显著,故常常用在血瘀经脉症型中;现代药理证实:其具有抗菌、消炎、镇痛之功,可使微小血管的外周阻力明显减小、加速血流速度[2]。当归尾活血化瘀,尤善破血,乃是治疗活血化瘀的常用药。两者相兼为君药,使其活血化瘀之效更为显著。川芎可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乃“血中之气药”,性善走散,乃气血病的首选药。现代药理表明:川芎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减小血管阻力、降低血栓形成,同时可增大局部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状况[3]。赤芍、牡丹皮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同时具有镇静、解痉、镇痛、抗炎之功。生大黄可清热凉血、泻火解毒,通经活络,具有抑菌、杀菌作用及抗病毒、抗过敏、免疫调节作用[4]。上诸四药共为臣药,以助桃仁、当归尾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苦参、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使皮下渗血加速吸收的作用[5]。两者共为佐药,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同时增强活血消肿止痛之效。纵观全方,以活血为主,切中病机,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汤加减熏洗坐浴治疗炎性外痔疗效确切,方法简单,便于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
[2] 朱建红.嵌顿性环状痔手法复位治疗10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845-846.
[3] 张文海.川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6:117-118.
[4] 程少晖,程少华.外敷大黄芒硝敢的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9):67.
[5] 侯小涛,戴 航,周江煜.黄柏的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498-500.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