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2018-11-19李永红庞晓彬
李永红 庞晓彬
【摘要】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应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某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两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参照组,均应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标志物,观察检测结果及血清标志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TnI、Mb和CK-MB mas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病6 h内和6~12 h的TnT、Mb和CK-MB mas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I、Mb和CK-MB mass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率分别为94.23%、92.31%和82.69%。结论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标志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清标志物;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闭塞,阻断了血流,导致心肌因长时间的严重缺血出现坏死,是当前引起人们急性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临床多行心电图诊断,但该病早期无典型症状,约1/3患者心电图检查未见特殊表现。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心肌钙蛋白I(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等血清标志物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2]。为了探究血清标志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某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发布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WS319-2010)》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及以下纳入标准:发病至就诊时间<12 h、有缺血性胸痛症状;并将合并恶性肿瘤和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50例作为参照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8.71±4.36)岁;参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8.69±4.4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验方法
参照组受检者于体检时采集3 mL空腹静脉血,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于发病6h内和6~12 h分别采集3 mL空腹静脉血,待血清样本完全凝固后,以3500 r/min的转速进行
5 min的低温离心,离心出血清,应用贝克曼化学发光仪测定TnI、Mb和CK-MB mass,每份血液标本进行2次测定,取平均值,所有检验操作均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按照仪器及配套试剂的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血清标志物的检查结果及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率。TnI参考值:0~0.04 ng/mL;Mb参考值:男性17.4~105.7 ng/mL,女性14.3~65.8 ng/mL;CK-MB mass参考值:0.6~6.3 ng/mL。检测结果高于或低于参考值均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清心肌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发病6h内和发病6~12 h的TnI、Mb和CK-MB mass水平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发病6~12 h的TnI、Mb和CK-MB mass水平均明显高于发病6 h内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心肌标志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率
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nI阳性49例,Mb阳性48例,CK-MB mass阳性43例,TnI、Mb和CK-MB mass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率分别为94.23%、92.31%和82.69%。
3 讨 论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是化学发光分析技术与磁性微粒分离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检测方法,其可操作性、准确度、重复性均较高,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
CM-MB是心肌细胞中主要的能量调节酶,生理状态下在人体肌酸激酶总活力中所占的比例<5%,若患者心肌受损,CM-MB可快速进入血液[4]。CK-MB的测定包括酶活性和酶质量,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CK-MB mass是以顺磁性微粒为固相载体,以CK-MB单克隆抗体,三联吡啶钌[Ru(bpy)3]2-作为发光物质,应用先进的生物素-链酶亲和素技术进行检测,反应时可形成生物素-抗体-抗原-抗体-钌复合物,不会与同工酶CK-BB和CK-MM产生交叉反应,且不受血清中其他蛋白物质和酶类的干扰,心肌受损后2h即可检出。本次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CK-MB质量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病6~12h的CK-MB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发病6 h内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準确率为82.69%。
肌钙蛋白(Tn)包括肌钙蛋白C(TnC)、肌钙蛋白T(TnT)和肌钙蛋白I(TnI)三种亚基,其中TnI的分子量较小,生理状态下,人体血液中TnT含量不足较低,当心肌细胞受损时会破坏,血浆中游离的TnI可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TnI水平不断升高[5]。本次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TnI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病的6~12h水平明显高于发病6 h内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率为94.23%。
Mb是氧结合血红素蛋白的一种,也是横纹肌细胞的细胞浆蛋白,具有转运和储留氧的作用,多分布于骨骼肌和心悸组织中,生理状态下,血清Mb的浓度较低,而心肌受损2~3 h血液中Mb因大量Mb融入血液高于正常值,且随着病情的发展,Mb溶度不断升高,于受损9~12 h时达到峰值[6]。本次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M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病6~12 h的Mb水平明显高于发病6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率分别为92.31%。
综上所述,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TnI、Mb和CK-MB mass等血清标志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率较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 锐,陈宏海,马 跃,等.D-二聚体鉴别诊断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和社区获得性肺炎及评估其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学,2018,47(20):2756-2758.
[2] 袁 冰.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记物检验的临床意义[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1):230-231.
[3] 雷 娜,张彦平,薛 丽,等.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4):478-481.
[4] 王 志,程飞飞,周国红.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K-MB的方法学评价[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4):236,238.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