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亿级产业集群:城市升级争夺战

2018-11-19陈文博张慧敏

决策 2018年6期
关键词:集群计划人才

陈文博 张慧敏

过去许多省份提出建设万亿级产业集群,但省级层面的产业集群没有实际意义,这是因为省级的产业集群需要通过其中心城市为载体来实现,而重点在城市层面推动和发展产业集群才是切实可行之路。

眼下,国内许多城市纷纷升级原有的千亿产业集群规划,提出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的计划,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根据“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要达到上述目标,就要求各省市产业要继续做大规模,提升增量。过去许多省份提出建设万亿级产业集群,但省级层面的产业集群没有实际意义,这是因为省级的产业集群需要通过其中心城市为载体来实现,而重点在城市层面推动和发展产业集群才是切实可行之路。

规划遍地开花

目前,我国内地GDP过万亿的城市已有14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这14个“万亿俱乐部”成员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和长江中游地区,可以说大城市群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通常情况下,GDP超万亿的城市都是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领头羊,扮演着增长引擎的角色,需要通过集聚要素资源,形成巨大的集聚效益,进而带动辐射周边。而产业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 ,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诸多城市推出了万亿级产业集群计划。

截至目前,已有多个GDP过万亿城市提出自己的万亿产业集群计划。成都在2017年7月发布《产业发展白皮书》,计划通过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产业共同促进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计划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一万亿元,建成万亿级产业集群。武汉计划实行“万千百工程”,加快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加快打造万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西安则提出一系列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建设计划,首先通过全力推进“三廊两轴两带一通道”建设, 重点发展大数据与云计算、机器人、无人机等九大高新技术产业,计划到2021年,打造成第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随后将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发挥西安在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使先进制造业成为第二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最后要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借此打造第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杭州计划通过坚持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打造“互联引领、智造主导、创新驱动、服务协同”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万亿级信息经济产业集群。

同时,正在大力推进建设的雄安新区也不甘落后, 计划以“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作为产业定位,利用作为政策洼地的优势,推动信息服务与软件企业向雄安新区聚集,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力争在十年内形成万亿产业集群,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软件产业集聚区。

政策+人才

各地方政府为推动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提出各式各样的举措,其中兩个特点尤为显著,即有清晰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以及特别重视人才战略的支持。

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要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和行动路线图,同时要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考虑到对原有产业继承和延续,例如,由于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原本就有较强的基础且增速比较快,所以在继承原有优势产业的原则下,成都提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先是发布《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通过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产业共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成为全市首个万亿产业集群。随后又出台了“产业新政50条”,计划从培育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供给、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

此外,各城市在制定产业政策和规划时,十分关注核心产业集群的辐射效用, 计划通过万亿级建设产业集群,发挥其对城市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示范、带动作用。

人才发展规划多,从管理制度、培养模式、结构层次、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从战略高度推进人才发展规划,以支撑万亿级产业集群。人才战略主要通过引育结合的方式实现,一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搭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构建灵活的引进机制;另一方面立足于本地区多渠道培养人才,依托本地高校,加大相关产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工作。

杭州结合自身打造信息产业集群的特点,实施“海外工程师”计划,从海外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国际顶级软件工程师和系统架构师。争取到2020年,引进海外工程师2500人次。其中,要引进或培育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国内外顶尖设计大师各30名,同时培育市级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8个。与此同时,还开展青年企业家培育计划,实施新锐企业家提升行动;实施“杭州工匠”行动计划,在职业院校中新开设全市紧缺人才专业,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破解掣肘

首先是产业集群协同作用难发挥。虽然各城市在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的计划中都提到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各城市主要考虑的还是城市自身的利益,难以考虑到整体利益。单从GDP破万亿的城市来看,这些城市的辐射作用没有完全体现,特别是中西部“一城独大”现象十分普遍,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超过全省三分之一。这就给万亿级产业集群在区域协同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上带来巨大挑战。

因此,城市在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时,要完善集群区域协同的制度和机制。在制度层面,要促进与周边城市科技政策的对接与协调,在相关领域现有的技术标准、规范、资质认证制度逐步形成统一;在机制层面,要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异地交易机制。此外,产业整合是发挥产业集群协同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做好上下游的整合,通过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充分发挥产业集群自身优势,做到让产业迅速大起来、强起来。

其次是创新能力不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核心技术进步上依旧缺失。在最近的美国制裁中兴禁用美国芯片事件爆发后,人们注意到目前我国国产芯片的成功应用大多在消费类领域,而在核心集成电路中,国产芯占有率很低,多数靠进口。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升级,特别是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除了要向国外学习之外,也要不断加大资金和设施的投入,实现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在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基础上,促使产业链向上游移动,以获得更大利润。 此外,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开拓“互联网+”、“智能+”、“共享”的商业模式,从商业模式的创新上促进产业升级。

最后是政府产业政策及角色定位的掣肘。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打造产业集群都离不开政府提供具有集群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在我国,地方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打造城市万亿产业集群,需要政策引导和对市场的干预。此时政府的政策不能一味模仿和复制其他区域的产业政策,必须兼顾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体现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促进产业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做到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政府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企业做产业集群发展的主导者。

此外,在投资融资方面,也应当按照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配套服务多层次。除部分关系国家安全战略的产业之外,应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吸引各类金融机构、社会团体甚至是民间资本参与产业投资,拓宽产业的资金来源。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集群计划人才
人才云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