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路
2018-11-19卢刚
卢刚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得到了提升,各项改革也已进入深水区,在这一大环境下,推行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已迫在眉睫。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进行机构改革和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后的财务管理问题逐渐得到社会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完善财务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转企后的经济效益,并在最大程度上充分的发挥出事转企的效能。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研究了当前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对其财务管理改革提出了几点的措施,旨在为提高我国事业单位转企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
一、前言
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促进事业单位转企后内部管理朝着现代企业要求的方向发展,提升事业单位转企后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经营性事业单位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和业务特点出发,了解当前财务管理的先进方式,借鉴优秀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转企改制等方面的了解,从而逐渐应用到转企后企业的发展中。由此可见,改革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行转企改制对经营性事业单位的发展是具有一定帮助。
二、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渐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在这一大环境下,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势在必行。我国事业单位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逐渐不适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只有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并进行转企改制才能更好的顺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且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进行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促使经营性事业单位突出主业,做大、做强、做优主业,才能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具市场竞争力,并迸发出更多的活力,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实施分类改革更是对经营性的事业单位的转企改革具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更有利于建立健全现代组织体系,且能有效的保证组织体系可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从而有效的符合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因此,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还是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营性事业单位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便进行了转企改制,但转型后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完善,仍存在几点问题,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虽已健全,但与转企改制所要求的現代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相差甚远,原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不适用于转企改革后的财务管理工作,甚至会影响事业单位转企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可以自行决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但在此情况下,由于成本中并不包含这些费用,便使得成本核算缺乏完整性,更是在无形中虚增了盈余,从而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造成了数据失误等现象的发生,不能满足转企改制后对核算的要求,不能真正的体现出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
其次,当前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缺乏一定的重视程度,也没有注重财务管理与转企改制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如何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发展和业务工作的开展上,没能更好的意识到进行内部的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战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单位内部财物管理人员能力的了解和培训也仅仅是敷衍了事,这种情况在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事业单位体现格外严重,长此以往,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单位员工实际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情况缺乏一定的了解,便会滋养事业单位中失职情况的出现,甚至是对财务管理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最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转企改制后,尚未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致使财务管理工作与转企改制的要求不符,甚至出现一定的滞后性。一直以来,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都是整个管理过程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主要体现在很多管理者的内控意识不强,甚至将内部控制当做部门的职责,还有些事业单位将其他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照搬到本单位中,导致在落实的过程中便会发现根本无法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的创新举措
1.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财务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经营性事业单位需要认真的了解转企改制对于会计核算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在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便需要将转企改制与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有机的结合,了解企业财务管理以及发展战略等相关的因素和方式来总结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还要将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衔接,保证其会计工作可以进一步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以往的效率。与此同时,相关转制单位也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将以往的会计科目以及相关的核算方式进行重新设置,其中主要包括对应收账款的提取坏账准备,以及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提取折旧、摊销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以此来有效的实现管理和费用的合理控制,并将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在第一时间进行分析和统计,以此来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专业性。除此之外,在转企改制后,为了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一致的先进性,要引进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体系,创建先进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发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优势和先进性,以此来弥补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中的不足。
2.提升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首先,提升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财务管理的又一重要举措,只有提升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转企改制后的财务管理的实际重视程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水平,并实现促进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朝着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因此,事业单位领导需要尽可能的了解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制定财务管理相关制度,与转企改制的要求相贴合,从而对后续的转变和改革提供准确的环境保障。其次,事业单位领导需要加大对转企改制后企业财务管理的投资力度,虚心的借鉴其他单位进行转企改制后对财务管理的转变,了解以往财务管理中的不足,汲取优秀的财务管理经验从而应用在自身的财务管理之中。最后,在制定新型的财务管理体系后,还要观察财务管理的在本单位的实际落实情况,一旦发现在落实过程中出现歧义,要在第一时间查明原因,并进行有效的解决,修正相关的条令和规定再进行新一轮的磨合,直至转企改制后的财务管理可以完全的适用于自身的发展中。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学习企业化管理方式,将转企后企业的公益性质得到发挥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增强市场竞争力,其中包括风险防范机制、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等,促使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财务管理方面,尽快向企业管理模式转化。
3.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财务管理的关键举措。由于内部控制一直都是现代企业提升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并带来了巨大的成效,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是能够有效的提升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一直以来,内部控制都是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薄弱甚至是较为缺失的一个环节。在进行转企改制后,只有及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才能有效地进行后续的财务管理。财务内部控制也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相关环节和条款进行规范,尤其是要形成各个岗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有效且高效的落实事前审核、事中复核,事后监督的有效举措,以此来有效的保证事转企后财务内控体系的完善性和科学性。事转企单位还要设立相关的风险防范机构,按照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方式,实行全过程动态的风险管理机制,对运行的项目展开全过程的监控,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行。
五、结论
总而言之,转变以往的财务管理方式,适应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要求,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事转企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在侧面说明很多单位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方面的原因。因此,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提升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事转企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并促进其事转企单位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红梅.浅析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财务管理改革思路[J].会计师, 2014(7):68-69.
[2]曾芳.探析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路[J].企业导报, 2013(14):30-31.
[3]张美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路[J].财会学习, 2017(6):24-25.
[4]陈秋娟.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财务内控管理的改革思路[J].财会学习, 2017(3):246-247.
[5]杨菊华.园林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财务改革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 2014(17):2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