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凯:为艺术做服务的人

2018-11-19郑晶心

风流一代·青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张凯大川年鉴

郑晶心

入行

张凯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是一名典型的理科生,可他对艺术行业充满向往。大学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他回到家乡常州,在一条不算热闹但房租便宜的街口租了一间门面房,开起了画廊,名叫亲贤堂。此时是2006年。

画廊,听上去既高级又体面,可真的把店面开起来,张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两眼一抹黑。不认识一位艺术家,手上没有一幅画,自己又不会画画,更没有客户。

为了开拓业务,张凯做的最多的事就是跟各种朋友吃饭,希望通过饭局认识一些艺术家或者客户。然而,都不成。

就在这时,张凯看到一篇文章说,这个时期画廊整体行情都不太好,文章给了一些转行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做装裱服务,因为艺术家们的画都需要装裱,这一块无论怎样都会有市场。其次,当时流行十字绣,十字绣作品绣好了,也需要装裱,这也是一块市场。

张凯觉得很有道理,就开始拓展这一块业务。首先请了一位装裱师傅,开始买木材、买机器、做框子,边摸索边朝前走。

转折

不久,张凯认识了一位苏州艺术经纪人,他认识的一位台湾艺术家想开一个展览。两人聊着聊着,就商议给台湾艺术家在常州开一个展览。

展览怎么开?张凯最初并不懂,但他想总归会有第一次的,于是,就到刘海粟美术馆租了场地,没有预算,没有规划,尽可能地邀请到一些业内人士,把画展开起来了。以现在的眼光看,当时的画展规格既寒碜又简陋,可画廊总算开了局,从事与艺术相关的业务了。

正是通过这次展览,张凯认识了一些常州当地知名的艺术家,大家都知道了张凯所做的事,有办展需求的时候就会找他。随后,张凯又举办了一次画展。这次展览以后,张凯就在举办展览的公园内的文化中心租了一间好一点的门面,心里想着,既然要开画廊,就要开得像样一点,好歹墙上也要挂上画。这样,宫院画廊开起来了,当初的亲贤堂画廊就专做装裱去了。

可让张凯没想到的是,宫院画廊的业务依然不算太好,只依靠常州当地的艺术家们,需求仍然是有限的。就在这时,各种艺术培训开始风行起来,家长问到学校,学校就推荐了张凯的画廊。恰好,张凯也认识了一些艺术老师,他们的作品不算太知名,也愿意教孩子们,这样,张凯的画廊一下子就转型开始做艺术培训。

虽是误打误撞,培训的行情却越来越好,从2008开始流行到现在,市场需求仍然旺盛。

老师好找,学生也不愁,管理却是令张凯很头痛的一件事,中間还出现过他信任的老师把学生全部带走,在张凯的门店旁边另开了一家培训中心的事。

这件事让张凯感到很灰心,他不想对老师们进行严格的管理,但完全放手又怕再次会出现挖墙脚的事。考虑到画廊的开放式店面并不太好收纳越来越多的学生,他又租了一幢两层小楼,一楼做画廊,二楼做培训。

历经三年,培训的业务基本稳定了,日常几百名学生在此接受艺术培训,但张凯却觉得距离当初的梦想越来越远了。他把这一块业务交给夫人去打理,自己歇了两个月,认真思考未来该怎么办。

追梦

走到这时,张凯已经认识不少艺术家了。思来想去,他决定还是回到原点,开画廊,做策展,为艺术家们服务。2011年下半年,他成立了江苏大川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举办了几次展览。虽然这些展览不具备太大影响,但好歹赚了吆喝,到2014年,公司业务开始向良性方向运转。

在一次活动中,一位媒体朋友对张凯说:“你一直花钱、花精力为别人开展览,宣传别人,为什么不宣传宣传你们自己呢?”张凯一听,有恍然大悟感,是噢,我为什么不打造自己的品牌呢?没有品牌,怎么有影响力?

从这时起,张凯开始着力打造大川的品牌,宣传自己的核心业务。以前就像打怪升级似的做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业务,主营项目一直没有凸显出来,现在可以整合了。

大川很快举办了一次具备重要转折意义的活动。

2014年10月18日,“墨彩清韵———当代实力派中国画名家展”在常州米图空间隆重开幕。这次画展张凯邀请了刘佳、李伟、高荐、赵建军、王乘、谢岩和杜松儒等7位当代知名画家参展,画家们为这次画展特意创作了70多幅作品。张凯没有再像以往那样把画展都放在美术馆或者艺术中心展出,而是选址在米图空间创意园内。创意园的后现代风格与传统的中国画风邂逅,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展感受。画家们也对大川文化的精心策展和盛情接待感到满意。

这次活动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这次以后,2016年6月11日,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5-2016)暨《中国当代水墨年鉴2015-2016》新书发布活动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这次活动是张凯和谋道文化的出品人张宗喜合作推出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家们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寻求创新,水墨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外延也慢慢扩大,这些探索中的形式被冠以新文人画、实验水墨、抽象水墨、新工笔、新水墨等各种概念性名称。举办这次年鉴展,张凯就是想试图解说、归纳以上形色各异的词汇,让人们感受一下何为当代水墨。年鉴书籍则以个体为条目,记录了83位当代水墨艺术家在本年度的展览履历、最新作品等信息,力求客观集中呈现当代水墨的当下状态。

此后,“以书带展,书展结合”的形式成了大川文化的一个重要活动品牌。除一年一度的当代水墨年鉴展,“中国紫砂艺术年鉴2017-2018”的展览以及书籍同紫砂大师们一起亮相于2018年11月举办的上海艺博会上。

除此而外,“艺术常州”也是张凯重点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至今,这项品牌活动已经向社会推荐了众多优秀艺术家、艺术作品。一年一度的“艺术常州”展览及书籍全面梳理,总结了常州艺术圈的年度发展面貌,具有重大的记录意义。

在宜兴,张凯还设立了一处名为“Morning21”的基地。在这里,可以穿越山林,自我探索,也可以进行艺术创作。据说人的灵魂有21克,那就在这里倾听自己的内心吧。

张凯又在南京成立了南京有版有衍传媒科技有限公司,除与艺术家们合作,运营版权、提升品牌,同时还对一些开放的公共版权进行保护和开发。

从一名理科生,到画廊业主、策展人,再到今天的艺术出品人,这一路走来,张凯从来都是把艺术家、艺术品牌、工作团队等推在前台,自己隐身在幕后。他的宗旨是:我是为艺术做服务的人。

猜你喜欢

张凯大川年鉴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基于现实需求的多维互动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痴情追爱牵出案中案
办公室爱上不该爱的人,原是上司下的套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宣城“一号质监官”的腐败之路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双色人生
恋上你的床
中国雕塑年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