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守护认领”行动值得推广
2018-11-19针未尖
针未尖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推出的“文物守护认领”模式,获得了2018年福建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荣誉。按照思明区文体出版局的规定,认领文物的志愿者,每个月要对认领守护的文物点进行两次以上的巡查,并及时做好记录和反馈。“文物守护认领”行动于2016年10月發起,目前共有近350人参与了这项行动,思明区内199处未定等级不可移动文物点的日常状况都能得到及时巡查和反馈。
思明区推出的“文物守护认领”模式,值得推广。一方面,保护文物,社会公众义不容辞。文物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为它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载体的存在,有助于后世的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感知人类的创造力量,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再加上,文物不可再生,不可移动文物也不可复制。因此,保护好每一件可移动文物、每一处不可移动文物,是各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义不容辞的使命。
另一方面,单纯依靠相关部门来保护所有文物不现实,必须打一场保护文物的“人民战争”。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文物浩如烟海,体量巨大,而相关部门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有限,难免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特别是古建筑物、传统村落、古市街等不可移动文物,更需要公众来保护。据统计,我国仅不可移动文物就有76万处,而散落在各地、未登记在册却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更是难以计数,此时就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保护作用了。
从思明区开展“文物守护认领”行动以来的实际看,这一模式的保护成果有目共睹。那些认领文物的志愿者就相当于文物保护工作的“线人”,这就延伸了相关部门的视角。目前思明区内199处未定等级不可移动文物点的日常状况都能得到及时巡查和反馈,作用明显。
“文物守护认领”行动对文物保护有较大促进,志愿者也是在共同守护城市的灵魂。不可移动文物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当灵魂灰飞烟灭,我们的城市、地区和民族又何来历史记忆,何来历史文化?“文物守护认领”行动是在一传十、十传百地提高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是在传承历史文化。那些文物保护志愿者,既要有热爱文物的情怀和文化担当,还要掌握必要的文物知识,才能深入了解文物价值,进而守护好文化遗产,甚至影响身边人。
期待思明区能发动更多志愿者加入文物保护的队伍,让文物保护工作“走入寻常百姓家”。当然,最好是老百姓能够主动加入,将对文物的喜爱转化为保护的自觉。也期待有更多地方开展“文物守护认领”行动,让老百姓一起来守护城市的记忆,传承城市的文脉,为文物保护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