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勾云形类玉器类型谱系演变
2018-11-19沙新美
沙新美
摘要:本文主要对勾云形类玉器进行了分类,认为勾云形类玉器可以划分为简单齿形玉佩,动物面齿形玉佩,勾云纹玉佩三类,并在这三类玉器的基础上进行了型和亚型的划分。同时,本文对玉器样式比较丰富的鹗面鸟喙齿形器、卷勾勾云单体非对称玉器和鹿茸形玉器的器型演变序列进行了探索,发现器面鸟喙齿形器的演变序列呈现出合流、分流、交叉等复杂的形态,卷勾勾云单体非对称玉器的形成受到蛙形器的影响较深,而其演变序列与鹿茸形玉器相同,都呈现出直线式的特点。
关键词:勾云形类玉器 类型 谱系 演变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9-0106-05
引言
勾云形类玉器是红山文化较为典型的玉器类型之一,自第一件勾云形类玉器出土至今,已有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诸多精辟的论点。然而,纵观有关红山文化玉器的研究文章,笔者发现在对勾云形类玉器的分类以及各类玉器原型的考察,极其形制的演变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对勾云形玉器的分类不够合理,把形制大约相同实则为两种类型的玉器归为一类。第二,对玉器分类的不合理导致了对勾云形玉器原型认识的简单化。第三,对各类玉器形制的演变序列还不够清晰详尽。基于此,本文将对出土、收集和传世的勾云形类玉器依据其主要原型进行分类,并对每种类型玉器的演变序列进行排列。
勾云类玉器实际上包括通常所说的“勾云形佩”、“有齿兽面纹佩”、“钩形器”等。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中心镂空作勾云状盘卷,或四角多作卷勾状”。尽管勾云形类玉器具有上述共同特征,但实际上它们形体结构的主体部分以及其构件之间的结构关系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这里的“勾云形类”只是说明了这些玉器具有相同的结构构件——即勾云盘卷状或卷勾状纹饰,但并不能说明它们在玉器形态和结构的一致性,所以对它们进行重新分类是为必要。
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勾云形玉器的发现不会晚于20世纪40年代。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遗址发现一件勾云纹玉佩。以后,勾云形类玉器陆续得以发现。1973年,在辽宁省阜新化石戈乡胡头沟忙牛河东岸的断崖上发现一件勾云形玉佩。同年,在辽宁省凌源县三官句子红山文化层中出土了一件大型勾云形玉佩,并于周边百姓手中收集到另外两件大型勾云形玉佩。1976年至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内蒙古赤峰大句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中,发掘出两件勾云形玉器和一件钩形器。人们认为这是红山文化的遗物。其后,辽宁省牛河梁墓葬、内蒙古巴林右旗等地陆续又有发现。另外,国内外公私收藏机构或个人也有收藏的勾云形玉器。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的勾云形玉器数量目前约有60多件。
如上文所述,勾云形玉器这一命名所揭示的只是这类玉器的“勾云形”结构构件,并不能反映出结构构件的特征及其构成关系。因此,如果要对勾云形玉器有一个更为深入而合理的认识,必须要依据它们的形式元素和結构中的形式逻辑进行更为合理详尽的归类划分。器物的结构,应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构成器物的结构构件,如本文玉器中的勾云形、卷勾形、兽齿形等。第二,各构件之间的构成关系,即各形式元素中的位置关系、穿插、组合的形式等。对玉器的构件和构件构成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发掘隐藏在器物背后的意识形态,从而进一步探索玉器设计者的生存状态。艺术设计,其终极目标是为人类营造艺术化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它关注的是人类的生存状态。因此,我们今天研究艺术设计的历史,就是要从玉器的形式中发现先人的审美观念、设计理念、工艺技术等,并由此透视出先人的生存理念,从而为今天的艺术设计提供值得借鉴的内容。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勾云形玉器进行分类,并对各器型之间的演变关系进行推测,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根据玉器的主体构件和构件之间的结构关系,笔者认为勾云形玉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大类:1.简单齿形玉佩,2.动物面齿形玉佩,3勾云纹玉佩。
一、简单齿形玉佩
原始齿形玉佩在整体上较为光洁,上面有钻孔,应为系挂带时所用,具有动物齿形,简单的卷勾形等形式元素。具体可分为A型、B型、C型三种形态。其中A型上部中央有一小孔,底部为两个对称的卷勾,卷勾中央底部有一凹沟,其中右边有一没有钻透的圆形小孔。笔者认为圆形小孔、卷勾末端和底部的凹沟构成了一个简化的动物头部形象,根据眼睛所占的比例较大,且为圆形,以及喙部略微长伸,整个形象憨态可掬,这很可能是熊的头部形象(如图1-1)。B型器底部出现了兽齿形,左上方有小突起,右上方有一直径较大的小孔,旁边有一个浮雕式的圆形眼睛(如图1-2)。C型器呈长而窄的椭圆形,上部中央有一个小孔,中央有两个较大的圆孔,底部有三个兽齿形。从整体形象上来看,A型器与B型器呈椭圆形,C型器与A型器、B型器相比较为狭长。由此,笔者认为A型器与B型器的相隔时间较短,C型器与A型器、B型器的相隔时间较长。而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由粗陋到精致的发展规律,简单型玉佩的时间序从早到晚依次为:A型器、B型器、C型器(如图1)。
二、动物面齿形器
动物面齿形器为勾云形器的主要类型,它是在简单型玉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顶部中央有一个小孔,为佩戴时系绳所用。玉佩上部一般钻有两个对称的小孔,两个小孔和周围的圈纹构成了类似动物的眼睛的形象,或是由两个卷勾形的纹样卷曲而成两个小孔,从而形成类似动物眼睛的形象。其下部带有动物齿形,齿形数目
有三个、五个、六个、七个等。对于这种玉器,田广林先生认为“有齿神面玉器,实际上也是鸟纹玉器,人们通常所说的齿牙本质上是鸟的尾羽,只是在构图设计上,被以高度抽象的形式,作成齿状,与其上的巨形旋纹圆眼相接,从而构成一个较为具象的神面鸟身形象。”本文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因为玉器上的齿形在较为原初的简单形玉器B型器上已经开始出现,所以玉器齿形有其他的来源,而不是鸟的尾羽。至于“巨形旋纹圆眼”,则不止是鸟的眼睛,有一些具有兽眼的神态,还有一些是由卷勾纹形成的圆孔构成的对称性的形式美。根据玉器的具体形态,这一类玉器可以分为三个型,即鸮面鸟喙齿形器、勾云复合齿形器和兽面齿形器。
(一)鸮面鸟喙齿形器
鹗面鸟喙齿形器是动物面齿形器的典型器物,出土的数量和样式最多。其典型样式的上部有两个小孔,两个小孔的直径较小,距离较近,小孔周围有圈纹。玉佩上面两角有两个对称的卷勾形,下面两角为两个弧形对称勾形,在卷勾形和弧形对称勾形之间有各有两个突出的细尖状条形物,玉佩下部为动物齿形。之所以将该型玉器命名为鸮面鸟喙齿形器是因为笔者认为玉器上部的两个小孔,其原型为鸮的眼睛,这将会在下文鸮面鸟喙齿形器样式的演变中得以验证。而其两边突出的细尖状条形部分与鸟喙相象。与这种型的玉器相关的样式共有11种。这11种式的玉器存在着较为清晰的演变序列。
A式玉器的制成时间最早。玉器整体呈略扁的椭圆形,上部有两个小孔,小孔上部有两个弧形的镂空部分,下面有一阴刻纹与弧形镂空部分构成一圆形。下部有一齿形,但长度较短,形式较为原始(如图2)。B式玉器是在A式玉器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在A式玉器的基础上,两边出现了卷勾纹的雏形,两边玉器两边出现了裂缝。在与B式玉器出现的同时,出现了一种C式玉器。C式玉器是玉鸮的变体。两边为展开的翅膀,下面为尾羽。结合B式玉器与C式玉器的特征,D式玉器得以产生。D式玉器的整体形式来源于B式玉器,上部眼睛的处理则直接来源于C式玉器。为了符合整体形式的要求,C式玉器双翅的直线方形外轮廓在D式玉器中变成了曲线弧形(如图2)。由D式玉器又演变出了E式玉器。E式玉器在形态构成上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在整体形态上,相比D式玉器的沉稳与庄重,E式玉器的则表现为灵活,具有张力。上部的双翅则变得像鸟喙的上半部,下部齿牙两侧的卷勾,宽度变窄,也弯曲度更大,具有张力。
在鸮面鸟喙带齿形玉器中,还有一种F式玉器。这种玉器的典型特征是两边的鸟喙的长度较短,圆孔两边的环带形镂空部分一直接近底部,两圆孔的中间有瓦沟形纹,直到玉器底部形成初期的齿形,玉器上部两角上的勾云与玉器上部呈一条直线,无突出的两个突起,整个玉器形态显得较为内敛,似为初期形态。从玉器的勾形纹、瓦沟纹、鸟喙的形式来看,F式玉器应晚于B式玉器,但是两者不存在直接的演变关系。而F式玉器和E式玉器共同催生出了G式玉器。其中,E式玉器的鸟喙上部演变成了G式玉器中的类龙首形和鸟喙上部的复合体。而G式玉器的主体部分和其上的浅瓦沟纹来源于E式玉器的圆眼、齿形和下部的勾形和F式玉器的瓦沟纹。G式玉器经过一系列的演变,最终又发展出了H式玉器。相对同类型其他式样的玉器,H式玉器的形态较为紧凑。两个眼睛之间的距离较小,玉器上部中央有一尖圆形突出部分,上面有一小孔,用于系绳带。两边的鸟喙较长,下部的齿形及两边的勾形构呈弧形排列。
事实上,还有一种样式的玉器——I式玉器也是受E式玉器和F式玉器的共同影响发展而来的。由(图3-1至图3-3),我们可以看到I式玉器实际上是F式玉器的进一步发展,而下部齿形和勾形部分是借鉴了E式玉器的形式。而在l式玉器和G式玉器的共同作用下,J式玉器得以发展出来。J式玉器上部两端的卷勾的花瓣形翘起部分来源于I式玉器,卷勾上端的突起和瓦沟纹则由G式玉器的上部两端的突出部分发展而来。玉器中部的眼睛是G式玉器的形式。鸟喙和下部的齿形和勾形则是采用了I式器,因为I式玉器和J式玉器的鳥喙都较短,最重要的是鸟喙与下部勾形之间的槽较短,且略呈三角形,而G式玉器的鸟喙长度较长,鸟喙与下部勾形之间的槽较长,呈线形。
除了J式玉器,由G式玉器和J式玉器还衍生出了K式玉器。与J式玉器相同的是,K式玉器上部两端卷勾形式来源于G式玉器。但是,不同的是,K式玉器的中间眼睛部分由I式玉器发展而来,只是相比I式玉器,K式玉器的圆孔直径较小,弧形镂空部分的宽度较窄。而两边的鸟喙和下部的齿形和勾形部分则是来源于G式玉器。由J式玉器向前发展,又出现了L式玉器。L式玉器与J式玉器的形态差异较大,这是由于各形态元素的形式差异所造成的。与L式玉器相比,J式玉器的勾形、齿形和卷勾形都较为圆润稚拙。眼睛的上部有三道条纹,条纹以内为镂空部分,中间为勾云形,勾云中间有一小孔。(如图3-7)本文认为这正是从J式玉器的眼睛周围镂空部分向下延伸、发展而来的。
(二)兽面带齿型器
兽面带齿型玉器应为动物带齿类玉器的晚期发展阶段。其形态整体感较强,玉器上的雕饰较少。与鸮面鸟喙带齿型玉器相比,它的中间的眼睛和下部的齿形构成了兽面的形象。这种玉器的资料,笔者共收集了三件,它们的样式各不相同,即A式、B式和C式三种样式(如图4)。
其中,A式玉器整体为非对称的形态,玉器上部左边伸出一乌龟头部形象,右部有一竖起的外卷勾云形,似为乌龟的尾部。下部为三个齿形,从左到右依次变小,左角有一月牙形。玉器中间的两个眼睛的镂空部分为圆弧形,眼睛周围有较浅的环形瓦沟纹。B式玉器整体呈长方形,中间有两个各由三个圆形构成的眼睛。眼睛上部有一个由折线形镂空部分和外部槽沟形成眉弓。眼睛下部有一道两端翘起的沟槽形成嘴部。上部两角有两个乌龟头部形象,下部为勾形和齿形,两边有鸟喙形。C式玉器整体呈扁斧形。中间有两个镂空部分,镂空部分中央有一勾云形,勾云形中间有一个小孔。两个镂空部分中央的勾云形向背。整个镂空部分形成了兽面的眼睛。兽面眼睛下部有一向上翘的略呈弧形的镂空线,形成了兽面的嘴部。
兽面带齿形玉器的三种样式并不存在演化关系。而从时间上来看,A式玉器与B式玉器的时间间隔较短,应当比C式玉器的时间早。A式玉器和B式玉器中的齿形、勾形和镂空形的眼睛,都是源于鹗面鸟喙齿型器。不过,不同的是,它们的工艺技巧要比鸮面鸟喙齿型器要更精致一些,而其形式已经被弱化了,甚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A式玉器与B式玉器应当在鸮面鸟喙齿形器发展的末期阶段。相比A式玉器和B式玉器,C式玉器形式则更为简化了,时间应该会更晚。
(三)复合带齿型器
这一类型的玉器,笔者搜集到了三件(如图5)。卷曲的勾云形、齿形和卷勾形仍然是其最重要的构成元素,但是它们与鸮面鸟喙齿形器的构成元素在形式上有较大差异。与前两种形式的玉器相比,勾云复合齿形器的动物面形象有所减弱。尤其是B式,和C式,它们已基本上没有动物面的形式。其中,B式玉器是由卷勾形,璧和齿形构成的复合型玉器。C式玉器则是由卷曲的羊角形,鱼形和齿形构成,形式较为柔美。与兽面带齿型器相类似,它们的时间也应是在鸮面鸟喙齿型器发展的末期阶段。在时间上,A式与B式玉器的时间顺序较难判断。而对于C式玉器,笔者认为它应该比A式玉器和B式玉器的时间要晚一些,因为C式玉器中的卷曲的羊角形,各构成元素形式的柔美在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中是不多见的,笔者推测它应产生在红山文化时期以后。
三、勾云纹玉佩
勾云纹佩是勾云形玉器的另一种主要类型,其主体为勾云或卷曲勾云,周围附以卷勾形、齿形、鸟喙形、动物头部形象等。勾云纹佩的数量较多,其类型也比较复杂。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笔者将勾云纹玉佩又进一步划分为勾云型、勾云鸟喙齿型、勾云动物型、鹿茸型、方形勾云型五个类型。其中,卷勾勾云型玉佩包括单体非对称型、单体对称型、双体勾云复合型三种亚类型。勾云动物型包括勾云龟型和勾云蛙型两种亚类型。
(一)卷勾勾云型
卷勾勾云型玉器的中间主体部分为勾云型或卷曲勾云型,四角有卷勾形。根据其形制特点,又可将其划分为单体非对称型、单体对称型、双体勾云复合型三种亚类型。
1.单体非对称卷勾型
单体非对称型的玉佩成熟形式的中间主体部分为卷曲勾云形,上部两角为卷勾形,下部左边为两个连续的卷勾形,下部右边又有一卷勾形。此种类型的玉器共有六种样式,这六种样式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线形演变序列。而事实上,单体非对称型玉器的A式玉器与一种卷勾孔式玉器的整体形态极为相近,本文认为A式有玉器的整体形态即来源于这种卷勾孔式玉器,而这种卷勾孔式玉器则来源于一种蛙形玉器。在论述A式玉器与卷勾空式玉器和蛙形玉器的关系之前,本文先论述单体非对称式玉器六种样式之间的形式演变关系。
在单体非对称式玉器六种样式中,A式玉器是其最初始的样式。A式玉器出土于辽宁省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M21。中间主体部分为勾云形,形似鸟首,上部两角有较为原初的卷勾形,且与整个玉佩连为一体,没有单独成形,下部有左边有一个原初的卷勾形连接着一个弧形,下部右边为一个原初的卷勾形。(如图6-1)。B式玉器与A式玉器整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中间的镂空部分较大,四周的卷勾形弧度略微加大。C式玉器的卷勾形的弧度继续加大,卷勾形开始与玉佩整体相区别,形成独立的形式。而到了D式玉器,中间主体部分的外部已形成较为圆滑的弧形。上部两角的卷勾形上部变得较为突出,下半部分开始变尖,形似动物头部。玉佩的下部已经形成了左边为两个连续的卷勾形,右边又有一个卷勾形的格局。最后,单体非对称式玉器发展到了E式玉器,其中间主体部分演变成了卷曲的勾云形,上部两角的卷勾形中间形成一凹槽,至朝外部分末端,分为上下两半,形成类似动物嘴部的形象。E式玉器经过发展演变以后,并在其上下两组卷勾形纹之间加上鸟喙形,又形成了F式玉器。在这里,F式玉器的卷曲勾云的尾部和身体部分相连,并在末端中央形成了一个圆形小孔,而卷勾的形状也显得较为扁平。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A式玉器是单体非对称玉器的初始形态。然后,经过B式玉器、C式玉器和D式玉器,成熟形式的E式玉器得以形成。最后,由E式玉器又发展出了F式玉器。
卷勾孔式玉器与A式玉器的整体形态出了中间的孔形与勾云形的区别之外,其他部分都极为相近。两者的四角都有原初的卷勾形伸出,而且底部的突出部分数目相同,都是三个。不过,A式玉器的中间突出部分是在底部的中间部位,而卷勾孔式玉器的中间突出部分在玉器底部的右边。而这一点正说明了A式玉器与卷勾孔式玉器的关系。不过,在具体阐述A式玉器与卷勾孔式玉器的关系之前,需要先分析卷勾孔式玉器与蛙形器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图六中的蛙形器a、蛙形器b和卷勾孔式玉器,我们可以发现这三者的主体中间部分都有一圆孔,而在主体部分的四周都有配饰性的元素,这说明这三者在形式逻辑上是一致的。蛙形器b的主体部分的形状为稍有变化的蛙形,其整体上趋向于圆,应是由蛙形器a的蛙形演变而来。卷勾孔式玉器则是蛙形器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卷勾孔式玉器与蛙形器的这种关系,可以从卷勾孔式玉器底部的一个小突起推知。而这个小突起实际上是蛙形器的一部分,这在蛙形器a中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蛙形器a发展出了蛙形器b,而蛙形器b又进一步发展出了卷勾孔式玉器。
结合上文对单体非对称型玉器的各样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在蛙形器的基础上出现了卷勾孔式玉器。在卷勾孔式玉器形态的影响下,出现了卷勾勾云形玉器的原初形态A式,而在A式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B式、C式、D式、E式和F式。
2.单体对称卷勾型
单体对称卷勾形玉器中间主体部分通常为勾云形或卷曲勾,四角为对称的卷勾形。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对此类型玉器的命名中,“对称”一词是指玉器四角卷勾形的对称,而不是指玉器整体上的对称。这类玉器,笔者共收集了四种相关样式的玉器资料。这五种样式的玉器,直接的演变关系并不明显。A式玉器的中间为鸟首形勾云,四周为卷勾的雏形。根据单体非对称型玉器的演变规律,A式玉器的勾云形经过发展演变后,变成了C式玉器和D式玉器的卷曲勾云形。同时,B式玉器的卷勾形的形式演变成了B式玉器和C式玉器的卷勾形的形式。其中,B式玉器的底部应用了单体非对称型玉器的连续卷勾形。而由C式玉器又发展出了D式玉器(如图7)。
3.双体复合型
双体勾云复合型器是两个单体勾云形器的复合形式,而且多数为两个单体非对称型玉器的复合体。单体勾云型器的组合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单体勾云形玉器并列复合,另一种形式是兩个单体勾云形器上下位置互换后的复合。在笔者所收集的玉器资料中,有四种样式是并列复合形式的,即(图8)中的A、B、C、D四式玉器。有两件是上下位置互换后的复合形式,即(图7)中的E式玉器和F式玉器。在并列复合形式的玉器中,A、B、C三式玉器是上文所述单体非对称勾云形玉器的复合形式。从卷勾云、卷勾的形式变异的程度和雕刻技法的精湛成熟程度来看,c式玉器与A、B两式玉器相比在时间上较晚。D式玉器则应是由另一种鱼形勾云形器并列复合而成。其勾云形和卷勾形的变异程度更大,时间应该比D式玉器更晚。E式玉器是由两个单体非对称勾云形器上下位置互换后复合而成的。形成E式玉器以后,单体非对称式玉器的连续卷勾形没有了,在E式器的上部中央形成了一个平面,用以钻孔系绳,在其下部中央则形成了一个卷勾形。E式玉器的两个勾云纹经过发展演变,成为一个横向的“S”形,卷勾形演变成了三角形的装饰。
(二)勾云乌喙带齿型
如同卷勾勾云形器的形式结构,勾云鸟喙带齿型器的主体也是勾云形或卷曲勾云形,有的还是两个勾云形。上部两个角上为卷勾形,下部由两角对称的勾形和齿形构成,在卷勾和勾形之间为鸟喙形。在本文所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中,这种类型的玉器可以分为A、B、C和D式四种样式。其中,A式玉器的形态较为原初,其主体勾云呈鸟首形,四角的卷勾还未成形,与中间的主体为一体,上面有两个弧形缺口。鸟喙形也较短,上下两部分张开,左边的鸟喙比右边的短,下部的勾形和齿形较为原始。B式玉器中间的主体部分为两个勾云形。勾云的形状还具有鸟首的形象,但是已开始呈卷曲状。其卷勾的形状较为成熟,形似弯曲的花瓣,中间较为低凹,边缘突起。鸟喙的形式与A式玉器大部分相同,唯一不同的是,B式玉器右边的鸟喙上下部分的中间有连接部分。其下部的勾形和齿形也较为原始。从整体形态的对称性和形式上的优美程度来看,C式玉器和D式玉器应该发展到了更为成熟的阶段。C式玉器的主体勾云纹呈鸟首形。卷勾的形式与B式玉器的卷勾形式相似,鸟喙的长度较长,末端比中间较粗,上下两部分也在末端结合,左右两边对称。下部的勾形与上部的卷勾形式相近,中间齿形上下一样宽,排列整齐。相比C式玉器,D式玉器的形态显得较为清秀玲珑。中间主体为卷曲的勾云,其首部与勾云的右上部相衔接形成一个圆形的小孔。鸟喙形内粗外尖,上下部分之间有一条缝,长度比C式玉器短。下部的齿形上宽下窄。
由于勾云乌喙带齿形器的四种样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着直接的线性的演变关系。根据构成形式元素的特点,本文认为A式玉器的时间应该最早,它的勾云形、卷勾形、勾形和齿形都处在较为原初的阶段。B式玉器应比A式玉器的时间晚,因为B式玉器的勾云形已经开始向卷曲勾云形发展,且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卷勾形。C式玉器和D式玉器应又在B式玉器之后,因为C式玉器和D式玉器在整体形态上已经充分体现出了对称性,其齿形、卷勾形和勾形的形式都已经成熟。而对于C式玉器和D式玉器,本文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确定的时间次序,但是根据D式玉器的卷曲勾形首尾相衔接和整体形态清秀玲珑的特点,本文猜想D式玉器应在C式玉器之后。
(三)勾云动物型
勾云动物型玉器整体类似动物形,中间主体为勾云形,顶端有两个圆孔,形似动物的眼睛。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之所以将其命名为勾云动物型器,是因为它们的整体形式类似动物形象,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类型的玉器形象来源于某种动物。根据玉器整体动物形的特点,勾云动物型玉器可以划分为龟形器和蛙形器两个亚类型。其中,龟形器有四个种样式,蛙形器只有一种样式。
1.勾云龟形器
龟形器整体上呈略扁显方的圆形,顶端的两个圆孔较小,距离也较近,似为乌龟的眼睛。根据勾云形的形式特点、卷勾形的形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本文将龟形器划分为四种样式。A式器是这一类型玉器中的原初形态。中间的勾云整体上为方形,上部的两卷勾大小有差异,下部左侧卷勾似乌首形与玉器底部在一条直线上,右侧卷勾接近直角,两者中间为突出部分。B式玉器的勾云为卷曲的鸟首形,顶端的两个小孔间距较大,两旁各有一个向外撇的突出部分。其下部左端的卷勾与A式玉器的右端卷勾的形式相仿,只是B式玉器的向外突出部分较长细,向下突出的部分角短细,下部右端为一卷勾形,中间突出物,像龟的尾部。C式玉器的勾云呈鸟首形,周围四个卷勾以玉器水平线的中垂线为轴呈轴对称关系,与B式玉器相同,下部两个卷勾之间有一突出部分,似龟的尾部。D式玉器的中间主体依然是鸟首形,四周共有五个卷勾形,玉器上端两个,下端三个。卷勾形式似鸟首,鸟首都朝一个方向,形成逆时针旋转的形态。玉器上端有一个像乌龟头部的突出部分,中间有凹陷,上面有两小孔,似乌龟的眼睛。
根据龟形器整体形态的变化,本文推测出了龟形器四种样式的发展演变序列。时间最早的是A式玉器,它的整体形态还较为原初,呈方形的勾云形式尤其说明了这一点。其次是B式玉器,它将A式玉器呈方形的勾云纹发展为略微卷曲的鸟首形,在A式玉器的基础上又增加衍生出了更丰富的细节性装饰。经过进一步发展,形成了D式玉器简洁规则对称的形态。后来,又发到E式玉器的具有运动感的形态特征。
2.勾云蛙形器
勾云蛙形器主要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下部为鸟首形勾云,两边有卷勾形,上部有两个圆孔,圆孔上面有两个突出部分,两者中间有一缝隙。玉器的整体神态酷似蛙,故本文将其命名为勾云蛙形器。需要说明的是,勾云蛙形器与上文中的蛙形器不是同一概念,上文中的蛙形器是由蛙形演变而来的,而勾云蛙形器并不一定是由蛙形器演变而来,只是在神态上与蛙相似。至于这种类型玉器的源头为何种玉器,还有待于相关玉器的新发现。
(四)鹿茸型器
鹿茸型器的中间主体部分为卷曲勾云形,环绕卷曲勾云形的周围为卷勾形。伴随着鹿茸型玉佩各种样式的演变,卷曲勾云和周围的卷勾呈现出不同的形式。首先是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的A式玉器。A式玉器的主体为卷曲勾云,上部轮廓整体呈平面,平面左边有一个向里凹的斜切面,接着是勾云形的弧线,在左边中央有有两个条形横穿而过,在平面的右边伸出一个部分,其顶部为一个未成形的卷勾,上部较大,下部较小。在勾云的末端亦有一个未成形的勾云与之相连(如图12-1)。B式玉器为鹿茸型玉器的成熟形式,本文认为它是由A式玉器演变而来的,A式玉器的斜面和两斜条变成了B式玉器的卷勾,A式玉器右边伸出的部分变成了B式玉器上部靠右和玉器右边向下弯曲的卷勾,其中向下弯曲卷勾上有一个小突起,突起中间有一小沟。相比A式玉器,B式玉器在勾云的上部多了两个相对的向上弯曲的卷勾和一个向右弯曲的卷勾,在勾云的右下角也多了一个卷勾。C式玉器则在B式玉器的发展与简化。C式玉器的卷曲勾云上部没有卷勾,而在右边有两个向上弯曲的卷勾,其中,下面的卷勾连接着卷曲勾云的尾部,在其尾部与卷曲勾云相交的部分还有一个卷勾。同时,C式玉器也有一个与B式玉器相同的小突起。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先将B式玉器上部两个相对的卷勾和靠左的一个卷勾去掉,让上部靠右的卷勾反方向弯曲,将B式玉器右边的卷勾移至小突起的上面,并使卷勾向上弯曲,将B式玉器卷曲勾云末端的卷勾去掉,然后将B式玉器的卷曲勾云向下向右拉伸并使其向下弯曲,同时,将卷曲勾云的尾部向右弯曲,结果B式玉器会变成c式玉器的样式,而这正是B式玉器向c式玉器演变的过程。
(五)勾云方形器
勾云方形玉器整体上呈正方形,中间为勾云形,玉器上面有参差不齐的的微型齿形,四个角有附件,或如兽首,或为卷勾形。这种玉器共有三种样式,这三种样式之间,A、B两种样式的玉器存在着演变关系,B式玉器是由A式玉器发展演变而来的。由(图13),我们可以看出,A式玉器的整体形式不够规整,下部有方形的突起。在B式玉器中,玉器的整体则较为规整,也更为简洁和秩序化,显然是由A式玉器发展而来的。C式玉器在形式逻辑上与A、B两种样式的玉器相同,但是其四角和底部附件的形式与A、B两种样式的玉器相差甚大,因此,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着严格的演变关系。由于从整体形态上来看,C式玉器更为规整,且已经意识到了对称美,所以本文认为C式玉器应在A式玉器、B式玉器之后(如图1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勾云形玉器包含着种类繁多的类型与样式。根据构件的形式及构件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其分為三大类即简单齿形玉佩、动物面齿形玉佩和勾云纹玉佩。其中,动物面齿形玉佩又可划分为鴞面鸟喙带齿型器、兽面带齿型器和复合带齿型器三个型。勾云纹玉佩中可划分为勾云卷勾型器、勾云鸟喙带齿型器,勾云动物型器、鹿茸形器和勾云方形器五个型。其中,勾云卷勾形器又可划分为三个亚型,即单体对称卷勾型、单体非对称卷勾型和双体复合型。而勾云动物形器也可进一步划分为勾云龟形器和勾云蛙形器两个亚型。
本文对各种型或亚型玉器的样式演变进行了探索。在上述各种类型的玉器中,鴞面鸟喙带齿形器的样式最为丰富,各种样式的演变发展规律也最为复杂,呈现出合流、分流、交叉、线形等多种形态。其次是单体非对称卷勾亚型器,其样式的演变基本上为直线型,但是在前期,它的整体形态受到了一种蛙形玉器的影响。各样式之间演变关系比较明显的还有鹿茸形器,其各样式之间存在着直线式的演变形态。其它各型的各样式之间基本上都不存在明显的演变关系,有的器型各样式之间的时间早晚顺序可以推测。
通过对玉器的分类和演变关系的梳理,本文认为成熟形勾云形玉器即动物带齿形器和勾云形器的原型最初包含了简单齿形器、蛙形器和鸮形器。这说明勾云形器的造型来源至少包含动物牙齿、蛙、鸮等,这无疑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勾云类玉器的功用和文化内涵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