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水电站调压井及压力管道竖井优化探讨
2018-11-19王长生郑爱军
蔡 瞳,王长生,郑爱军
(西藏开投金桥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西藏嘉黎852400)
1 工程概况
金桥水电站是易贡藏布干流上规划的第5个梯级电站,是西藏自治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也是西藏自治区“十三五”的能源接续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嘉黎县境内。电站属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生态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发电,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左岸堆石混凝土坝、泄洪冲沙闸、排漂闸、右岸岸边式电站进水口,引水发电隧洞、调压井、压力管道、地下发电厂房及开关站等建筑物成。首部枢纽建筑物最大坝高26 m,电站总装机容量66 MW(3×22 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3.57亿kW·h,保证出力6 MW,年利用小时5 407 h。调压井和压力管道竖井位于厂房上游约120 m。
2 调压井设计方案优化
2.1 调压井整体布置优化
根据引水发电系统的总体布置,按照NB/T35021—2014《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中有关调压室的设置条件,金桥水电站上游调压室可采用的方案主要有气垫式调压室、阻抗式调压室两种。
2.1.1 气垫式调压室方案
气垫式调压室可布置于厂房上游约120 m处,设计尺寸为80 m×11 m×15.5 m(长×宽×高),阻抗孔直径D=2.5 m。气室内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板的设计,钢筋混凝土厚度为120 cm。气室边墙、顶拱及端墙布置平衡混凝土内、外压力的系统平压孔。气垫式调压室布置详见图1。
图1 气垫式调压室布置
图2 阻抗式调压井布置(单位:m)
2.1.2 阻抗式调压井方案
阻抗式调压井布置于厂房上游约141 m处,调压井轴线与压力管道竖井轴线为同一轴线。调压井自上而下分为3部分:上部穹顶和大井,高47.4 m,大井开挖直径14 m;小井高68.23 m,开挖直径4.9 m;阻抗孔高17.6 m,开挖直径3.65 m。阻抗孔下接压力管道竖井,压力管道竖井高66.47 m,开挖直径5.2 m。阻抗式调压井布置详见图2。
2.1.3 方案对比
气垫式调压室方案的优点是施工通道较为便利,缺点是后期运行及检修等工作繁琐,设备费用及运行管理维护成本高;阻抗式调压井优点是土建投资可节省约3 900万元,且后期运行管理简单、费用低,缺点是上调压井道路难度较大。从施工、投资、运行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最终确定采用阻抗式调压井方案。
2.2 调压井衬砌结构优化
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调压井进度滞后;虽然对调压井开挖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节省了工期,但与发电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鉴于此,对调压井衬砌方式进行了优化。
调压井原衬砌结构均为常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钢筋制安、模板支立、模板拆除等工序较为繁琐,备仓耗时较长。鉴于此,为缩短工序用时,调压井下部的阻抗孔、小井衬砌调整优化为Q235钢衬(钢衬厚度16 mm),混凝土调整优化为C25素混凝土;上部大井衬砌结构不变。
调整优化后,调压井小井、阻抗孔衬砌备仓节省了钢筋制安、模板支立、模板拆除工序,衬砌施工进度显著提升。
3 施工方案优化
3.1 开挖施工方案优化
阻抗式调压井和压力管道竖井位于同一轴线,原开挖施工方案为:调压井施工道路修建→调压井通气洞施工→调压井穹顶开挖支护→在调压井穹顶开挖支护完成后形成的3 438.5 m平台布置反井钻机→先导孔施工(调压井3 428.5 m平台至压力管道下平段)→反井钻φ1.4 m导井施工(压力管道下平段至调压井3 428.5 m平台)→从调压井上部平台3 428.5 m平台自上而下扩挖至压力管道下平段(竖井底部)。调压井及压力管道竖井剖面示意详见图3。
图3 调压井及压力管道竖井剖面示意(单位:m)
3.2 总体开挖施工方案优化
在调压井施工过程中,受围岩破碎、设备故障、地方火工材料管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导井施工完成时,调压井整体工期滞后较为严重。为加快调压井施工进度、保证发电目标工期,需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优化。经过参建各方多次讨论,确定以压力管道上平段为分界高程,将调压井和压力管道竖井分为两个作业面同时进行施工:其上部的调压井大井、调压井小井、调压井阻抗孔扩挖,由调压井3 428.5 m高程平台自上而下进行施工;其下部的压力管道竖井,由压力管道上平段底板自上而下逐步进行扩挖施工;上部、下部作业面均用反导井作为溜渣通道,上部作业面从压力管道上平段出渣,下部作业面从压力管道下平段出渣。总体思路确定后,对具体的扩挖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
3.2.1调压井、压力管道上、下分作业面开挖施工方案一
方案一是在压力管道上平段与调压井阻抗孔、压力管道竖井交接处布置防护盖,以防护盖为分界,将调压井和压力管道竖井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作业面,完全避免了上、下作业面之间的干扰,可24 h 同时施工,具体如下:
(1)在压力管道上平段底板(3 325.0 m高程)与导井相交部位布置防护盖,防护盖结构:采用20b工字钢将导井井口覆盖,然后在工字钢上方浇筑35 cm厚C20混凝土。考虑到防护盖对下方岩塞的压力较大,为保证防护盖稳固,防护盖直径放大为3.45 m。
(2)在压力管道上平段左侧布置一条弧形施工导洞,导洞大小为1.5 m×1.8 m(宽×高),导洞长16.77 m,其平面半径为14.33 m。为保证防护盖岩塞厚度、确保防护盖有足够的支撑力,导洞采取26.57°向下坡度,其末端与导井相交于3 320 m高程,顶部与防护盖之间岩塞厚度为5 m。导洞布置见图4、5。
图4 导洞平面布置示意(单位:m)
图5 导洞剖面布置示意(单位:m)
(3)导洞上方调压井按照设计体形进行扩挖、支护,材料主要通过调压井顶部的天锚+卷扬机系统进行运输,开挖至调压井阻抗孔底部时,材料可以从压力管道上平段运输。导洞下方按照设计体型进行扩挖、支护。材料主要从导洞运输,开挖至引水竖井底部时,材料可以从底部运输。
(4)上、下作业面开挖完成后,最后进行剩余的阻抗孔开挖。
3.2.2调压井、压力管道分上、下分作业面开挖施工方案二
方案二是在调压井扩挖作业面的导孔上进行防护。制作一个直径3 m的防护盖,防护盖采用20b工字钢和1 cm厚钢板焊接而成,布置在调压井扩挖作业面导孔上方。
在调压井作业面进行钻孔、装药、支护等工序时,防护盖盖上,上方的调压井作业面和下方的压力管道竖井作业面可同时进行施工;只有在调压井进行爆破、出渣作业时,防护盖打开,下方的压力管道竖井作业面暂停施工。
3.2.3调压井、压力管道分上、下分作业面开挖施工方案对比分析
方案一的优点在于上、下作业面完全不会产生干扰,可24 h同时作业,同时施工安全更有保障;缺点在于需开挖导洞,措施投入相对稍大。
方案二优点在于措施投入相对较小,缺点在于上、下作业面仍存在一定的干扰,不利于进一步缩短工期。
为确保施工安全,更快的进行扩挖施工,经综合对比,采用方案一进行施工。
3.3 调压井扩挖方案对比选择
调压井、压力管道上、下分作业面施工方案确定后,针对上部作业面的调压井扩挖方案进行了分析、选择。
调压井穹顶开挖完成后,上部作业面调压井扩挖包括:直径14 m、高39.4 m大井扩挖,直径4.9 m、高68.23 m小井扩挖。调压井扩挖方案有两种:
(1)调压井扩挖方案A。自上而下逐步施工,大井扩挖、支护一次性成形,然后再进行小井扩挖支护。其优点在于自上而下一次性扩挖成形,支护可紧跟开挖作业面,进行爆破钻孔时可同时进行锚喷支护的锚杆孔施工,缩短支护工序时间,且施工安全更有保障。缺点在于大井面积较大,为避免反导井溜渣发生堵塞,须加密爆破孔布置,钻孔量相对较大。
(2)调压井扩挖方案B。首先自上而下进行大井、小井扩挖,扩挖直径均为4.9 m;然后再返回上部进行调压井大井二次扩挖,二次扩挖至设计体型;扩挖完成后进行支护。其优点在于大井分为两次扩挖,二次扩挖时溜渣井断面较大,不存在堵塞情况,爆破孔间排距布置可相对放大。缺点在于一次开挖完成后不可及时进行完整的锚喷支护体系施工,施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必须放在首位,通过增加钻爆人员和设备投入缩短工序用时、确保工期,综合对比方案A更为可行。
4 结 语
西藏水电站建设与我国其他省份相比处于起步较晚的状态,但近年发展迅速,处于水电建设上升期。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造成工期滞后,作为水电建设者,我们需要把以往水电站建设积累的经验与藏区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特有的人文环境等相结合,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才能保证水电站建设工期目标顺利实现。金桥水电站调压井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调整优化,对藏区水电站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