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权信息量与GIS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2018-11-19胡芹龙王运生
胡芹龙,王运生
(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0 引 言
GIS技术已经普遍运用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管理中,特别是区域滑坡空间分布规律与易发性评价中。将滑坡的影响因子储存在GIS中,借助数学模型可实现有效分析与管理。大批学者对三峡库区滑坡易发性进行研究[1-5];石菊松等研究了清江隔河岩库区滑坡分布规律[6];许冲等对汶川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7-10];在云南、西藏等地质灾害高发区,也有很多学者结合GIS和各类模型对灾害分布进行预测评价[11-15]。目前,运用较多的模型有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等,但部分模型存在一定不足,如层次分析法过分依赖于专家的主观经验;信息量模型则忽略了专家的丰富经验;而加权信息量模型则避免了上述模型的缺点,吸纳了两者的优点,将客观的信息量与专家观点同时纳入评价体系。
本文选取丹巴县城及其周边区域为研究区,基于区内滑坡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运用GIS与加权信息量模型,对滑坡易发程度进行评价,为当地减灾防灾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评价提供依据。
1 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
1.1 研究区概况
丹巴县位于四川甘孜州东部,在地貌上属于我国三大阶梯中第一、二阶梯的过渡带,为典型高山峡谷地貌,局部地形变化复杂,属青藏高原型季风气候区,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年降雨量波动较大,且随海拔高程变化明显。区内包含大渡河等数条主要河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典型灾害如丹巴县城后建设街滑坡[16-17]。研究区地理位置见图1。
1.2 评价方法
信息量法由晏同珍首次在国内运用到滑坡灾害的预测中[18],用各影响因子的信息量值来预估滑坡产生难易程度,可用下式表达
(1)
式中,S为研究区单元数量之和;N为发育滑坡的单元数量之和;Si为影响因子Xi中包含的单元数量之和;Ni为评价因素Xi内所对应的滑坡单元总数。某一评价单元的信息量值可表示为
(2)
式中,Ii代表相应评价因素的信息量;n为评价因子数量。该评价因素的信息量值代表该因素对滑坡易发程度贡献大小,值越大代表该因素对滑坡发生越有利。
层次分析(AHP)法主要根据层次决策各个因子的权重占比,其优点是根据专家打分,使得专家经验能够参与决策过程。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构造判断矩阵。对于X1,X2,…,Xn个评价指标,由专家组将各个指标两两作对比得判断矩阵X。
(2)确定权值。假设存在某相同阶数的正向量A,使XA=λmaxA成立,λmax为X的最大特征值,A为λmax的特征向量。解矩阵方程X,其各分量解即为所对应的X1,X2,…,Xn的权值。本文将AHP法与信息量模型结合,即得到评价因子的加权信息量模型,进而运用到滑坡的易发性程度评价之中。
2 基于GIS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2.1 因子选取
滑坡通常由自身地质环境控制,外部动力环境因素诱发。前者主要指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后者主要指降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本文选取岩组、斜坡结构、坡度、地质构造、河流水系、变形迹象、人类工程活动等7大类因子。
2.2 评价指标体系
(1)工程地质岩组。根据研究区岩组工程地质特征,可分为5大岩体,即坚硬类岩体、较坚硬类岩体、较软弱类岩体和软弱类岩体以及松散类岩体。不同工程地质岩组分布见图2。
图2 不同工程地质岩组分布
(2)斜坡结构。研究区滑坡多发育于松散土体、顺向坡中,根据斜坡结构特征,将斜坡按斜坡类型划分为松散体坡、顺向坡、斜交坡、横向坡、逆向坡等5大类。斜坡结构因子分级见图3。
图3 斜坡结构因子分级
(3)地形坡度。坡度不同,地表水的径流方式及应力分布也不同,这对滑坡影响较大,将地形坡度分为[0,20)、[20,30)、[30,40)、[40,50)、[50,90)等5个区间。地形坡度因子分级见图4。
图4 地形坡度因子分级
(4)地质构造。研究区先后经历了多次造山运动与地壳抬升,在GIS中根据断裂构造带的影响距离进行分级,按0~100、100~200、200~300 m以及>300 m分级。地质构造因子分级见图5。
图5 地质构造因子分级
(5) 河流影响。河流侵蚀对两岸滑坡起到了重要影响,按河流侵蚀切割影响距离,分0~100、100~200、200~300 m以及>300 m等4级。河流因子分级见图6。
图6 河流因子分级
(6)变形迹象。研究区发生某一滑坡后,常在其附近形成某些新的滑坡。为此,将已发生滑坡的变形迹象纳入局部区域评价指标,据斜坡变形发展状况将其划分为强变形、中等变形、弱变形、无变形等4级。变形历史因子分级见图7。
图7 变形历史因子分级
(7) 人类工程活动。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公路修建,边坡开挖诱发崩塌滑坡,按距离道路距离分0~10、10~20、20~40 m以及>40 m等4级。人类工程活动因子分级见图8。
表2 因子权重的配对比较矩阵
图8 人类工程活动因子分级
2.3 滑坡易发性分区
根据AHP法,专家对各个因子两两对比打分,得到判断矩阵,再基于MATLAB对判断矩阵进行求解,经归一化处理即得各个因子权重。因子权重的配对比较矩阵见表2。
本次判断矩阵解算得λmax=8.352、一致性指标CI=0.05、 随机一致性指标RI=1.14、CR=CI/RI=0.04。由CR<0.1可知,该判断矩阵具备满意的一致性。结合加权信息量模型,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对研究区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滑坡易发性评价见图9。从图9可知:
图9 滑坡易发性评价
(1)高危险区。位于丹巴县城、大渡河及其主要支流两岸边上的斜坡,面积0.582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0.27%。该分布段缓坡较多,沟口冲洪积扇适合人类居住,人口较多,城镇建设活动较多,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共同导致滑坡灾害发育。
该区内发育滑坡6处。其中,小型滑坡1处,中型滑坡2处,大型滑坡3处。
(2)中等危险区。多分布在高程2 000~3 100 m的斜坡带,面积12.16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5.74%。该区内人类工程活动明显减弱,主要是一些农业耕植和零散的房屋建设,滑坡少有发生,一般不具危害性,区内发育滑坡4个。
(3)低危险区。分布于丹巴县城5大水系周边海拔高度3 000 m以上地区,包括丹巴县各乡部分地区,面积120.69 km2,占总面积的57%。该区内滑坡很少发生,一般不具危害性。
(4)极低危险区。分布于丹巴县5大水系较远的海拔高度3 000 m以上地区,面积78.47 km2,占总面积37%。该区内滑坡不发生,一般不具危害性。
2.4 评价结果精度
选用ROC曲线对结果进行精度评价,ROC曲线是以假阳性率即1-特异度为横坐标,以真阳性率即灵敏度为纵坐标绘制而成。1-特异度即未发生灾害单元被正确预测的比例,灵敏度即灾害单元被正确预测的比例。使用曲线下面积(AUC)来衡量评价预测精度,AUC值越大说明模型应用越成功、预测效果将越好[14]。在MATLAB中输入加权信息量模型的预测值和诊断值,并绘制得到ROC曲线(见图10)。从图10可知,AUC值达83.6%,认为该评价结果精度较高,效果良好,可用于该地区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图10 滑坡易发性预测的ROC曲线
3 结 语
本文选取了岩组、斜坡结构、斜坡坡度、地质构造、河流水系、变形迹象、人类工程活动等7大类因子,在GIS平台中建立影响因子数据库,对丹巴县滑坡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2)将AHP法求解得到各指标的因子权重结果与信息量模型进行结合,得到了既有专家经验,又遵循客观数据的加权信息量模型,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奠定基础。
(3)基于GIS与加权信息量模型,实现了对研究区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高危险区与中等危险区分别占总面积的0.27%、5.74%,绝大部分地区(94%)为低或极低易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