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德煤矿81505综放工作面下行通风方法的应用分析

2018-11-19孟范喻

陕西煤炭 2018年6期
关键词:支管风流管路

孟范喻

(神东煤炭集团通风管理部,陕西 神木 719315)

0 引言

保德煤矿回采工作面通常采用上行通风方式进行回采,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抽放管路95%无法回收,全部压入采空区内,不仅造成浪费,还在采空区遗留大量金属材料产生隐患;回采期间二号回顺巷道变形严重,导致抽放管路变形漏气,管路维护和为保护管路而进行的巷道维护费较大,因此,从安全和经济方面考虑,决定在81505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这样做,一是瓦斯管路位于81506二号回风顺槽内,巷道所承受的矿压较81505二号进顺小,瓦斯管路维护量小,支管切换方便,抽放半径可调节性大;二是采空区抽放主管可以全部回收利用,节省管材费用,抽放支管不需延伸到上一个联巷,节省2/3的支管管材及安装费用;三是下行通风后,可以减少一条下顺槽(二号回顺)的掘进工程量,即只保留胶顺和一号回风顺槽即可[1]。

1 矿井概况

保德煤矿由原保德县“东关镇煤矿”和“桥头煤矿”技术改造整合而成。是神东公司唯一的一座高瓦斯矿井,井田南北走向长14.0 km,东西倾向宽5.7 km,面积55.9 km2,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煤层倾角3°~9°,平均5°,采用“一采二掘”组织生产,开采8#煤[2]。矿井采用分区抽出式通风,六进二回;总回风量28 500 m3/min。当前,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在110 m3/min左右,采面绝对涌出量在20 m3/min左右,瓦斯含量梯度2.82 m3/t·100 m,瓦斯压力梯度0.50 MPa/100m[3]。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2010年5月提交的《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保德煤矿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报告》,推算81505工作面煤层原始瓦斯含量范围3.92~4.83 m3/t,平均4.38 m3/t,工作面瓦斯地质储量2 500万m3。81505综放工作面长240 m,走向推进长度1 856 m,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沿8#煤底板回采,工作面设计采高3.6~3.8 m,放煤高度4.0~3.8 m,采放比为1∶1.1~1∶1。81505综放工作面从4月9日开始回采,工作面入风2 100 m3/min,采空区抽放430 m3/min,回风隅角瓦斯浓度最大0.60%。

2 81505综放工作面各系统分析

2.1 通风系统

通风方法:81505综放工作面采用“三进一回”的“U”型通风,即81505一、二号进风顺槽入风,经过81505工作面后与81505胶顺的入风汇合,通过最近一个联络巷进入81506二号回顺,如图1所示。

图1 81505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

风量:81505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配风量2 100 m3/min,包括采空区抽放量400~500 m3/min,工作面瓦斯0.30%左右。

存在问题及优化方案:①通风路线长,通风阻力大,不利于采空区防灭火。由于81505工作面与81506切眼串联通风,导致最大阻力路线的路程较上行通风增加近600 m,直角拐弯处增加7处,且顺槽通总回段由于风量增加1倍,该段阻力增加3倍,导致刘家堰主扇负压由2 500 Pa增加为2 700 Pa[4]。优化方案—将81505工作面和81506切眼通风方式调整为“W”型,即81505工作面与81506切眼并联,回风流在81506一二号回顺汇合后进入五盘区总回;②受负压影响,81504采空区瓦斯可能从胶顺防火密闭或联巷煤柱裂隙处泄漏,导致81505工作面进风流瓦斯浓度超过0.4%[5]。优化方案—在81504胶顺2联巷开始每隔一个联巷的防火密闭上留设了一个φ108措施管,采空区卸压半径定为150 m,即每隔300 m将一道防火密闭上的卸压管路连入81505一回预抽干管上,当靠近工作面300 m范围内进风流中瓦斯达0.4%时,通风队综采专职瓦检员将最近的两处卸压管打开;当工作面300 m范围以外进风流中瓦斯达0.4%时,通风队系统瓦检员将瓦斯达0.4%的巷道范围内的卸压管打开。以上操作必须由瓦检员提前汇报通风队值班室,并做好阀门开关记录,当巷道瓦斯浓度降到0.2%~0.3%时,瓦检员立即将阀门关闭,防止采空区自燃;③胶顺防火密闭施工工效低,仅为0.6 m3/工。由于辅助运输受采空区抽放主管影响,只能人工跨瓦斯管路倒2次料,导致施工工效低,同时作业现场的标准化程度低,需投入较多人工。优化方案—优化密闭工艺,取消砼墙施工,改为闭前喷浆500 mm厚;改造工程车的马槽,便于人工卸料;81307采空区瓦斯管路改到下帮布置,每个联巷支管设置龙门,从而实现联巷行车需求,避免人工倒料,提高施工工效;④81506一、二号回顺14-18联巷段变形严重,导致通风断面不足4/5,81505工作面风量减少。优化方案—对巷道变形段进行补强支护和起底工作;将81505工作面和81506切眼通风方式调整为“W”型,避免了对81505工作面通风系统的影响。

2.2 瓦斯抽采系统

抽采系统:由于81505工作面将采用下行通风,邻近工作面(81504)采空区涌出的瓦斯将通过81505二号进顺进入81505工作面进风流,将增大81505工作面瓦斯涌出量[6]。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如图2所示,81505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平均为15.8 m3/min,瓦斯来源为:30%工作面割煤涌出(4.8 m3/min)、28%采空区涌出(4.37 m3/min)和42%临近层涌出(6.63 m3/min)[7]。

图2 81505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随工作面推进的规律

81505工作面预抽:81505工作面的预抽钻孔布置方式为在81505一号进风顺槽布置平行钻孔,在81505胶运顺槽布置斜交钻孔,因工作面注水需要,平行钻孔提前工作面200 m拆除,斜交钻孔提前300 m拆除。

采空区抽采:81505采空区抽放利用刘家堰地面低负压抽放泵站进行抽放,泵站型号为2BEC87,额定流量为900 m3/min,混合抽放量400~500 m3/min,抽放瓦斯浓度1.5%~3.0%,瓦斯抽放量为4~10 m3/min。

抽放管路:①主管路从刘家堰地面泵站→刘家堰风井DN1000瓦斯管路→五盘区总回风抽放主管路→81506一号回风顺槽总回口;②采空区抽放干管靠81506二号回风巷正帮敷设,主管在每个联巷口留设DN800/DN500/DN800三通分别与联巷间DN500抽放支管连接,干路DN800碟阀安设在20、10联巷,最后一个碟阀安设在通总回口处;③抽放支管20趟,第一趟支管从81506二号回风22联巷处开始安装,最后一趟支管在3联巷,每趟支管长度为24 m左右,共计480 m。支管与主管通过三通连接,支管在主管路上方布置,支管碟阀安设在三通弯头处。

抽放支管切换:工作面初采期间不进行抽放,当工作面回风隅角推过胶顺22联巷20 m左右,且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后,通风队跟班瓦检员负责逐步打开22联巷的抽放支管蝶阀和主管蝶阀进行抽放(50 m左右时阀门全部打开);当工作面推过胶顺21联巷20 m时,逐步打开21联巷的抽放支管进行抽放(50 m左右时阀门全部打开);当工作面推过回顺20联巷20 m时,逐步打开20联巷的抽放支管阀门(50 m左右时阀门全部打开),并逐步关闭21联巷支管蝶阀,以此类推,抽放半径为50~100 m。

存在问题及优化方案:在无采空区抽放条件下,老顶初次来压期间隅角瓦斯涌出异常。优化方案—修改工作面采空区抽放设计,从切眼正对的联巷开始布置抽放支管,老顶来压前运行采空区抽放系统,解决初次来压期间风排瓦斯困难的隐患。

2.3 防尘系统

供水管路:81505工作面一号回风顺槽安装直径100 mm防尘管路供水、81505胶运顺槽安装直径159 mm防尘管路供水。

供水系统:桥头地面静压水池→桥头风井→一号主运大巷→集中主运大巷→五盘区主运大巷→81505胶运顺槽;五盘区主运大巷→81505一号进风顺槽顺槽→清水泵站。

煤层注水及防尘:采用静压、一次多孔注水方式进行注水,每次注水孔的数量为1组12个,注水钻孔采用距离工作面最近的一号回顺预抽钻孔。喷雾洒水系统由采煤机内、外喷雾、工作面架间负压除尘喷雾和防尘网、转载点喷雾和进回风巷防尘水幕、防尘网组成。

存在问题及优化方案:因静压注水压力达2 MPa,注水孔孔口和其他未注水钻孔存在漏水现象,影响注水效果并导致移变列车段积水。优化方案—造成上述原因是钻孔封孔质量差和上下行钻孔穿孔较多,今后预抽钻孔封孔均采用“两堵一注”方式,增加钻孔间距,避免设计上下顺槽钻孔或分别靠近顶底板施工。

2.4 防灭火系统

注浆系统:刘家堰地面注浆站→五盘区一号总回风→81505一号进风顺槽1联巷→81505二号进风顺槽→采空区。灌浆方法采用踏步式埋管灌浆,即随着回采工作面推进向采空区内埋设管道进行注浆。

注氮系统:注氮站→81506一号回顺1联巷→81506二号回风顺槽→81505胶运联巷→81505采空区。管路总长度为2 000 m。

束管监测:在81505胶顺密闭施工前,将单芯束管设置在联巷内,将滤尘器固定在胶顺口,束管从81505胶顺防火密闭向外延伸3~5 m,将滞后工作面300~400 m的束管联入束管在线监测系统,实现24 h在线监测。在81505二号进顺密闭施工前,将单芯束管设置在联巷内,将滤尘器固定在距一号进联巷口,束管从81505二号进顺向外延伸150 m。

存在问题及优化方案:注氮、注浆和老采空区卸压管路均布置在上顺槽(不保留巷道),则布置的3趟管路均无法回收,且无法保证注氮半径在氧化带。优化方案—将下行通风工作面的注氮管路布置在下顺槽,不仅实现注氮半径随意切换,还可以作为下个工作面的注浆管路进行复用[8]。

2.5 监测监控系统

81505工作面信号传输路线为:康井地面中心站→康家滩辅运平硐→康孙辅运大巷→五盘区辅运17联巷→81505一号进顺移变列车→81505工作面。

回风流和回风封闭点的信号传输路线为:康井地面中心站→康家滩辅运平硐→康孙辅运大巷→五盘区辅运17联巷→81506一回绕道→81505回风流。

分站设置:在81505一号进风顺槽顺槽移变列车上安设3台分站,分站编号为141、142、143号,分站电源取自移变列车660 V移变;在81506一号回顺机电硐室安设2台分站,分站编号为148、149号,分站电源取自五盘区辅运17联巷变电所移变。

传感器设置:①在81505胶顺距工作面<10 m范围内设置综放工作面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各1台;②一号回顺移变列车上风侧10~15 m设置甲烷传感器1台;③在81505综放回风隅角设置综放甲烷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各1台;④回风流传感器设置在风流混合联巷以里10~15 m处,例如,当工作面推进到距离81505胶顺20联巷15 m时,立即将81505胶顺19联巷双闭打开作为风流汇合点,将81505胶顺20联巷以里10~15 m的回风流传感器移设至在81505胶顺19联巷以里10~15 m处,为确保风流改为19联巷汇合,通风队在20联巷胶顺侧吊挂一道风障;⑤混合回风流传感器挂设在81507一号回顺2联巷以里10~15 m处,设置甲烷传感器、粉尘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⑥在81505一回移变列车设置断电器6台,实现瓦斯电闭锁;从移变高馈头九芯接线盘引出无源馈电触点,实现断电反馈状态监测;⑦在工作面回风隅角挂设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一氧化碳和氧气测定器各1台,在后部运输机机头上风侧挂设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⑧当81505二号进顺和81506二号回顺联巷进行封闭时,在封闭联巷处安设封闭点甲烷传感器1台、一氧化碳传感器1台、氧气传感器1台;⑨采空区抽放管路安装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在81506一回通总回段安装瓦斯、CO、温度、负压、流量5个传感器。

存在问题及优化方案:①机头端头过渡架始终滞后工作面支架1~2 m,导致回风隅角传感器的吊挂位置几乎处在采空区气体中,瓦斯浓度较高。 优化方案—缩短抽放半径为30~100 m,提高抽放负压对隅角范围的作用效果,同时,综采队拆除端头架侧护板,提高传感器吊挂空间的风量,保证隅角瓦斯稳定不超限;②工作面回风流传感器的通讯线从进顺布置,随着工作面推进,冗余的线缆不断增加,生产期间存在等高作业隐患。优化方案—上行通风的工作面回风流传感器位置是固定的,而下行通风回风流传感器布置在工作面最近一个风流汇合的联巷,随着工作面推进线缆不断冗长,因此将工作面回风流传感器的通讯线改为从81506二号回顺的分站引出,每次变更风流汇合联巷时进行一次倒线。

3 结论

(1)保德煤矿81505综放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经济上合理,安全上可靠,瓦斯抽放和采空区的管理更加灵活,优势明显。

(2)针对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防尘系统、防灭火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优化方案,确保了81505综放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的生产安全,从而达到经济上合理、安全上可靠的目的。

猜你喜欢

支管风流管路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数你最风流
新型根系状脱水管的构造参数研究及脱水模型构建
某型铁路货车120-1阀连接支管失效及改进方案研究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昆钢6#高炉热风炉支管波纹补偿器技术改造
留白——不着点墨,尽显风流
兼职者的风流史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