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奥苏伯尔同化论的“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与传递”复习课教学设计

2018-11-19陈金锋

生物学教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电位传导目标

彭 艳 陈金锋

(浙江省缙云中学 丽水 321400)

1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奥苏伯尔同化论将有意义学习分为表征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五种类型,分别有不同学习条件。根据新旧知识间的关系,设计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现知识的构架[1]。基于此理论对“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与传递”复习课进行任务分析: ①分析教材和学生,确定核心素养教学目标;②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 反射和反射弧对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是上位关系,后三者是相互并列关系;③分析不同类型学习的条件,揭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决条件,即使能目标及其顺序关系(表1);④确定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学生起点状态: 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与传递环环相扣,学生缺乏系统深入认识,综合运用能力不足,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重点,区分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两图是难点,明确了学生的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后,从“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和反射弧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这个概括性的观念分化出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相关的概念、命题,围绕“敲击这个外界信号如何转为身体内部信号并引起伸肌收缩”展开教学,落实课堂核心素养目标。

2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 通过体验膝反射,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形成“生物能适应环境,维持稳态”的生命观念;通过运用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相关知识分析情境,解释敲击引起膝反射的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 通过探讨动作电位的实质,对比分析“产生”与“传导”图,解释动作电位在神经肌肉接点处的传递,归纳概括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与传递过程,逐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 认同和自觉提高健康生活理念。

3 教学过程

3.1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在教师指导下,敲击同桌膝盖下方肌腱,观察同桌反应,设问: 此过程叫什么?结构基础是什么?整个过程体现了神经系统的什么功能?立足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用奥苏伯尔同化论中渐进分化的原则进行下位学习[1],从“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和反射弧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这个具有概括性的观念分化出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相关的概念、命题并书写板书(图1)。当学生难以区分甲乙两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看横纵坐标。

3.2 动作电位的产生 结合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利用填表格、画图形、变式训练等方法把“动作电位的产生”的单纯材料意义转变为学生的心理意义[1],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①明确图1甲图各状态、过程及离子机制;②探讨静息电位实质。-70mV有两层含义: 外正内负的原因,-70mV是K+的平衡电位;③探讨动作电位实质。动作电位指从极化状态恢复到极化状态的整个过程。明确去极化过程的斜率由Na+内流速度决定,动作电位的峰值+40mV是Na+的平衡电位,复极化过程与K+的关系;④尝试在甲图上画出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时的曲线(图2),随后完成表2的填写。

表1 不同类型学习的条件与本节课使能目标及顺序

图1 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图2 动作电位的产生

项目静息电位绝对值动作电位峰值Na+增加Na+降低K+增加K+降低

3.3 动作电位的传导 教师讲解传导的方式与特点。让学生明确图1乙图各状态、过程及其离子机制。并判断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向。轴突上的每一点受局部电流刺激后都会发生动作电位的完整过程,设计图3,A区域先发生动作电位,已经恢复到极化状态,B区域在复极化,D区域在去极化,局部电流还未传到E区域及之后的点,综合分析图1乙可确定传导方向及刺激位点。

3.4 区分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图 根据传导的双向性特点,在图3中画出刺激位点左边的“传导”图,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图对比分析,突破难点。呈现题目“关于以下两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及时反馈,培养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A. 甲乙两图都能判断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向

B. 升高膜外离子K+的浓度,将会增大乙图A点电位的绝对值

C. 甲图③⑤之间的轴突膜,Na+大量涌出膜外,此过程不耗能

D. 甲图中处于①③之间的轴突膜上的点正处于乙图中DF过程

图3 动作电位的传导

3.5 动作电位的传递 分析教材“动作电位在神经肌肉接点处的传递”实例,并向同桌解释敲击这一外界信号如何一步步信号转化最终引起伸肌收缩。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

3.6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情境 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 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 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进一步设问:

(1) 刺激①处,②收缩,整个过程你获得了什么知识?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归纳总结主要内容。

(2) ②肌肉是否同时收缩,是否叫反射?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立足生物学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根据奥苏伯尔的同化论进行任务分析和教学设计,找到学生的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围绕一条清晰的课堂教学主线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由于课时有限,将电位表两极同时放在不同点的膜外,同时放在不同点的膜内,一极放膜内、一极放膜外的曲线可让学生课后思考。

猜你喜欢

电位传导目标
有关神经传导检测表述的建议
测量模拟土体zeta电位的简易流动电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同步中断条件下恒电位仪运行状况对通/断电位测量准确性的影响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简析线性电路电位与电压的关系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2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