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珍稀濒危鸟类的守护者杜洋

2018-11-19张斌

记者观察 2018年36期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丹顶鹤鸳鸯

文/张斌

一、工作之初 与鸟类结缘

2006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杜洋在北京动物园饲养队负责园内的种群管理工作。北京动物园是中国最大和饲养展出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园,饲养展览动物500余种,5000多只,海洋鱼类及海洋生物500余种,10000多尾,同时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动物园,每年接待中外游客600多万人次。北京动物园圈养的濒危野生动物数量众多,有着大量难得一见的国内外珍稀动物。杜洋在工作中发现,很多动物的标识、档案和谱系不清,已经成为制约北京动物园以及国内动物园行业发展的瓶颈。在他的积极建议下,北京动物园牵头开始进行全国动物园鸟类环志的制作,他成为了此项目的负责人,从此和鸟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潜心研究 做珍禽的守护者

2011年,升任繁育组主管的杜洋,参与了动物园野生鸳鸯繁殖生态学项目,承担了课题大部分的重要工作,如:鸳鸯的引种、人工孵化、育雏、放归、野外监测以及论文的编写。鸳鸯种群数量稀少,是全球性濒危鸟类。鸳鸯一般在天然形成的树洞或者其他动物遗弃的洞穴筑巢,本身不会开凿新的树洞。但是在自然环境下,只有古老的树木才能为鸳鸯提供合适的筑巢场所,鸳鸯巢成为了鸳鸯种群扩大的制约因素。根据多年对动物园内鸳鸯的饲养经验和习性研究,杜洋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了一种用于招引鸳鸯的人工巢箱。这款人工巢箱是根据鸳鸯的体型大小及筑巢习性制作的,制造和安装非常方便,可以在鸳鸯的繁殖区域内,在城市公园、保护区、林龄较低的次生林区等进行悬挂,为野生鸳鸯繁育提供必要的巢址资源,有利于野生鸳鸯种群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目前,这项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各大公园、动物园和自然保护区得到了推广使用。其凭借制造安装简单方便、成本低、节约经费、极具经济效益等优点,为中国野生鸳鸯的种群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5年,作为野生动物饲养和研究专家,杜洋受邀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人工繁育丹顶鹤的野化放归与追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尊重首创精神,鼓励自由探索,只有对社会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的项目才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根据中国动物园协会对丹顶鹤数量的调查,全球野生丹顶鹤数量为1694~2044只,中国动物园圈养丹顶鹤数量为1000只以上,而野生丹顶鹤不足500只,且持逐渐下降趋势。因此,开展丹顶鹤野化放归研究,探讨野化放归丹顶鹤的繁殖育雏技术,摸索培育放飞鹤适应野外生存的方法,比较不同野外放飞地的优劣,跟踪监测放飞后丹顶鹤的迁徙路径,总结出丹顶鹤野化放归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今后中国动物园大规模丹顶鹤野化放归奠定基础,这对减缓乃至遏制丹顶鹤野外种群数量下降趋势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杜洋和他的研究团队深入向海国家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鱼类及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为鸟类的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饵料)、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越冬池,每年在此越冬的丹顶鹤有800只左右)和扎龙湿地(我国面积最大的鹤类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种群)进行丹顶鹤的饲养、野化训练、放飞和追踪检测工作,摸索出了适合野化放归丹顶鹤繁殖和育雏的方法以及培训放飞鹤野外生存能力和适应性行为的创新方法,并且首次通过PTT卫星追踪设备,探讨了野化放归丹顶鹤的迁徙路径。本次研究是中国动物园行业异地保护与就地保护首次密切配合,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具有示范效应,极具社会效益。

杜洋的重要研究成果集结成论文《重引入丹顶鹤野放初期活动范围及变化规律》和《重引入丹顶鹤在黑龙江林甸和江苏盐城成功繁育后代》先后发表在《野生动物学报》和《动物学杂志》上,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杜洋还受邀在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论文《重引入丹顶鹤野放初期活动规律及野外存活状况》,与业内专家交流学术成果。

杜洋常说,选择了野生动物饲养研究事业,就注定了与动物、青山相伴,尽管缺少了城市的繁华,但他从不后悔,他会坚持做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守护者!

猜你喜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丹顶鹤鸳鸯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
三只丹顶鹤
欢天喜地配鸳鸯
丹顶鹤受伤,3D打印来帮忙
科研管理者在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服务成效提升策略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English Abridgement
丹顶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