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山东创新插上翅膀
2018-11-19本刊编辑部郭蓓蓓
文/本刊编辑部 图/郭蓓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十九大报告中提及“创新”一词超过50次,17次提到“科技”,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从产品品类的更新迭代,到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从产业模式的置换再造,到管理方式的蜕变转身;从商业形态的进化升级,到文化理念的跃进升华;从微观层面的制度重塑,到宏观视域的强国富民……携带着巨大创新能量的科学技术已经并将进一步向人类经济与社会肌体进行更为宽泛与更加深入的渗透,其最终牵引出的是排浪式创新热流、普惠式智慧成果以及持久性改良动能。
科学技术被称为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而科技创新则是影响与决定着一国的经济与综合实力的核心支撑。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期间,即对山东创新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山东产业体系完备,基础扎实,企业求新求变愿望迫切,近年来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目前全省已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36家和17家,均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全省建有国家高新区12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61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1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4家、国家农业科技园19家,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塑造新的产业优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7年末,山东收获捷报——济青烟获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这意味着,山东能够在重点领域探索政策创新,支持产业发展,这为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重要机遇。
此外,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山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也将成为解决难题的政策保障。
利好的政策、加速运转和扩建的孵化平台、频繁举办的技术转移转化大会、更大力度的“引智”措施,以及对产学研紧密合作的高度重视,这一切,都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助其在齐鲁大地落地开花,也将成为创新山东的新动力,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