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过五关”
2018-11-19周二中江苏常州
文_周二中(江苏常州)
3月23日,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编研部、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工办、淮安市委共同主办的“周恩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会在淮安市恩来干部学院举行。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会议当中的所见感人至深。
会上,外交部原司长、退休干部张宏喜先生上台发言,说着说着老人便泣不成声。老人说,虽然周总理没有直接领导过他,但在外交部工作,他时时都会感受到总理卓越的学识才华、高超的领导艺术、独特的人格魅力等,总理的影响无处不在。老人在发言结束时大声呼吁,要加强对周总理外交思想的研究等等。会场上十分安静,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一个70多岁老人的心声。
在恩来干部学院,我们处处都可以感受到总理的气息,似乎他并没有走远。在学院里漫步,学校正中是一尊总理厚重的雕像,总理目视东方,表情严肃庄重。在学院西边的小园中,笔者突然看到有五座石门,上边分别写着思想关、政治关、亲属关、社会关和生活关。原来这是周总理在一次家庭会议上用“过五关”来教育家族晚辈,告诫他们要安分守己。
在小园里,有几处石刻台历,上面刻有总理当年的记事日历。笔者发现,在一张台历上,总理写着晚上11点多还要会见客人。笔者惊住了,要知道,那时的总理已年逾古稀,但依然忘我工作。曾经有人问过总理,意思是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地工作。总理认真地说,在革命战争中,很多先烈为了建立新中国而牺牲了,他要将烈士未完成的任务接过来。他是一身而担天下之任啊!
周恩来虽然离开我们40多年了,但全国人民始终牢记他“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的谆谆嘱托,在他的伟大精神和崇高风范感召和激励下奋勇前行,不断谱写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新篇章。
会议结束已经多天,但笔者总是想到那五座石门,那是五道难以攻克的关隘啊。为了革命工作,周总理一生兢兢业业,操劳不已,在廉洁从政方面,他更是为世人做出了表率啊。
在淮安周总理纪念馆,有仿造的中南海西花厅,我曾经参观过,里面的陈设非常简单。工作人员对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搬进了中南海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西花厅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湿阴冷。身边工作人员于心不安,多次提出修缮,但他坚决不同意。
1959年年底,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时间较长,工作人员对西花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他回京一进门就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谁叫你们修的?!”他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他的要求,撤掉了新添置的地毯、沙发、窗帘、吊灯等陈设。事后,对这次“修房风波”,他主动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三次检讨,向到会的副总理和部长们说:“你们千万不要重复我的这个错误。”
在现在一些人看来,这是小题大作;但在总理看来,这不是小事,是可以“影响一大片”的大事。
再说对待身边的亲人吧,邓颖超是早期中共党员,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凭她的能力、贡献、资历、经验和声望,完全可以胜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但是,周恩来始终不予考虑。他说:“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1974年筹组第四届人大领导班子时,毛泽东批准提名邓颖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被周恩来给压下来了。当年定工资时,蔡畅大姐是3级,邓颖超是5级,到周总理那儿就给邓颖超划到了6级。国庆十周年上主席台前,周恩来看到名单里有邓颖超,又划掉了……古人尚有“内举不避亲”之说,但周恩来坚决不这样做。
思想关、政治关、亲属关、社会关和生活关,关关都考验一个人的党性与立场啊!周总理说的这“五关”,你过了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