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18-11-19◎吴

团结 2018年5期
关键词:处理厂工业园区水体

◎吴 勇

当前,虽然我国水污染防治已初步取得积极进展,水环境质量在持续改善,但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2018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未来三年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七大攻坚战。其中,后五项属于涉 “水”攻坚战。

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污染源种类复杂

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小镇常住人口逐年增多,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倾倒入周边河流水体,致使相当多的乡村河系是黑臭水体,河床中堆积污泥,严重影响水资源和水环境的质量。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作为农家肥使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污染。比如,都市度假农庄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水污染问题。因为,在农庄模式下,农村居民的聚居模式逐渐由原先的分散状态发展为相对集中的生活方式,生活污水量大大增加,但污水收集设施和处理能力明显滞后,致使黑臭水体增加。加之在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逐年增加,无害化垃圾处理技术相对缺乏,未对生活垃圾中有毒有害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大多采用填埋方式处置生活垃圾,并且由于当地相关部门的疏忽,填埋场长期处于粗放管理状态,致使垃圾填埋场有大量垃圾渗滤液产生,渗滤液中的成分复杂多样,各类污染物加剧了对周边流域的水环境的污染。其中,增加尤为显著的是化学需氧量 (COD)、生化需氧量 (BOD)、氨氮、总磷和粪大肠菌群。此外,工业园区污染源复杂,大多数工业园区收集各类企业污水经混合后进行集中处理,难以实现分质分类处理。

2.水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一是产业布局与结构不够合理,结构性污染的状况没有彻底解决。部分行业比如废旧塑料加工、酿造行业企业数量多、环保设备工艺落后、生产规模小,而且治污设施简陋,管理粗放,容易造成污染。多数乡镇工业园区基本无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有些环保处理设施也是只建不用。二是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抗生素)凸显,畜禽养殖污染有效处理率低,畜禽养殖业发展与污染物处理滞后的矛盾突出。小散乱高污染企业布局随意无序,偷排直排污水现象严重,成为城乡河流水体主要污染源。三是河道整治缺乏系统性,存在河流整治应急行为,对河道结构、功能、生态系统等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全域清流、全域配套、全域修复、全域规划、全域设计的 “五全”理念尚未完全落实到位。水污染防治治理标准和工艺太单一,细化分类不够。四是存在拖延整改、敷衍整改、表面整改等现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不适应需求,规划的新 (扩)建项目落地“邻避”效应较为突出。五是环境风险隐患压力较大,环境容量不足,环境资源约束增强。

3.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切实际需要

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具有水质成分复杂、差异性和波动性较大等特点,尤其在农村地区,节假日水质水量出现不可控因素,传统的单一式的收水模式无法保证进水水质水量的稳定,也难以实现对排水进行有效监控。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分类、分质收集方式,以保障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此外,对于企业排放的污水,目前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没有从技术角度对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也没有从工业污水的特征污染物入手提出污染控制思路,而是主要照搬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思路,在建设过程中缺少预处理及废水水质调控手段两个重要环节,给污水处理的整体达标排放造成了很大困难以及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有的污水处理厂自从建成后就一直无法达标排放。目前大多环保工程项目重工程设施建设,严重缺乏后期设施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的资金基础。

4.工业园区管理机制不畅导致效率不高

目前,园区水污染防治体系主要涉及废水预处理、排入管网和集中处理等多个环节,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管理部门均不同。废水预处理装置一般由企业自行建设和运行管理,园区污水管网由市政部门建设和运行管理,企业纳污管由市政部门审批管理,污水处理厂由第三方企业运行管理,预处理装置排放口和污水处理厂排放口由环保部门监管。这些是典型的多头管理。比如,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时,污水处理厂通常会把责任推到管网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时水质不符合设计标准要求,认为环保部门对排污企业监管不到位,导致预处理未能达标。是否允许企业污水排入网管系统由市政部门决定,而排放达标与否是环保部门监测与确定,即使企业被监测到未达标排入管网也是后话。不能强制要求企业在每一环节自设监测设备,环保监测部门也容易出现管理空缺和漏洞,这些让后端处理企业难以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并启动应对措施。这种多方监管机制,使得政府管理与监督部门、污水处理厂运营商和园区企业之间职责不清,未达标排放问题难以根除。

水污染防治的建议

1.控制新污染源

工业园区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预防污染。严格环境准入,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农业区宜改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灌溉和施肥方式,实施节水滴灌技术,实行科学施肥,增加有机复合肥和生物肥料使用,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油剂农药的使用量,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减少农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量。增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管控,严格要求处理后达标排放。规划新 (扩)建项目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在环境容量约束下实施资源科学开发与利用。

2.开展河道生态修复

一是采取人工清淤、环保清淤相结合措施,清理河道历史沉积污染,防止底泥上浮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二是建设具环保功能的生态河滨带、集景观和去污功能的生态坡岸等多功能的生态湿地系统,进一步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组分,作为地下水补给来源,提升河道生态水位,去除污染物,提高水体透明度,营造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环境。

例如,成都市浦江县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镇成佳镇对小河道黑臭水体采取絮凝处理,并在河道两边种植湿地植物吸收氨氮,大大降低了磷组分,并恢复了河道的生态功能,有效防止了黑臭水体返黑返臭,为黑臭水体治理做出了范例,也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打下了技术基础。

再如,成都市龙泉山森林公园设计利用冲沟-山区河流湿地+森林生态环境体系 (含河流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森林-湿地-野生动物-人类四者和谐共处的复合生态系统。采取生态护岸改造技术,构建多功能生态湿地系统,集景观和去污功能一体,具有地下水补给功能、环保教育功能、科普基地+生态旅游体验等功能。公园区拟建设具环保功能的溢流坝系统,在去除部分污染物的同时,改善河水水质,为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良好生态环境;生态河滨带统筹河道岸边步行道、绿化带和污水截污管网,既能够有效拦截初期雨水,还能拦截生活垃圾对内河水体的污染和破坏,减少面源污染直排进入河道,从而保持了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实现湿地系统内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良性循环。

3.根据污水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处理方式

污水的收集、处理方式以有利于污水处理厂运行和管理为出发点,以实现集中管理达标排放为基本目标,对不适合混合处理的污水,建议分质分流收集、分类处理,以避免不同性质污水混合导致的混合污染或形成更加难以处理的污水,降低污水整体处理成本,优化处理效果。不同类工业污水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对特殊类工业污水,建议选取影响严重的特征污染物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具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处理方法;对水质单一的工业污水可适当考虑接入周边生活污水管网,既可改善周边环境质量,又可通过吸纳生活污水提高污水本身的生化效果,降低运行费用。蒲江县成佳镇麟凤村生活污水选取适合当地的处理方式,以多孔介质和水工结构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自然界水质净化机理的模拟和放大,利用多孔介质的物理作用、微生物作用及潜流型人工湿地生态措施处理生活污水,缓解农村地区水污染问题,有助于农村环境改善,有利于土地复垦,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征地数量,为解决农村分散居住型一家一户生活污水处理难题,改善大区域的水环境质量提供了案例。该处理系统具有小型化、水处理效果好、建设投资低、能耗小、运行费用低和管理维护方便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农村的分散点源生活污水。

4.明确职责,建立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为做好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工作,需要明确有关各方的职责,必须构建 “政府部门发挥监管职能、污水处理厂运营商承担治污责任、企业支付环保成本”的三方管理机制,形成各方之间相互制约、监督和促进的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机制,为园区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建议预处理装置和管理由污水处理厂承担,以实现污水处理厂对进水水质的掌控,避免排污企业私设暗管偷排,还可以通过收取服务费提高治污企业效益。同时,建立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协调机制,机制下的各单位应共享污水管网图、企业纳管和排污信息等资料,预处理和集中处理阶段排污情况出现异常应立即启动协调机制,共同应对并降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环保风险。

猜你喜欢

处理厂工业园区水体
污水处理厂应急响应与措施
污水处理厂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应用分析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试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相关要点
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示范——苏州宿迁工业园区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向台资台企抛出“橄榄枝”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背诵
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