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暮气”侵蚀担当

2018-11-19赵海碧

党课参考 2018年19期
关键词:莫让干事党员干部

〉〉〉〉〉赵海碧

“我是老同志了,这些工作还是让年轻人去做吧,他们需要多锻炼、多磨砺。”

“我年纪不小了,没多少奔头了,保护好身体,过好自己小日子才是正事。”

………

当下,动不动把“老”挂在嘴边、暮气沉沉的党员干部并不鲜见。而这些言必称“老”的同志,许多其实岁数并不大,较之于年轻人,只不过是在岗位上多待了几个年头,或是年长了几岁而已。

为什么正当年的时候就开始言“老”,甚至还说成了口头禅?这样的错误论调很有代表性:现在工作太多、要求太高、压力太大,弄不好还要被问责。看来,“老”只是一些人不想担当、不愿作为的借口。遇到问题就让年轻人往前冲,自己在背后“呐喊助威”,美其名曰“甘当绿叶”“提携后人”“把机会让给年轻人”。然而,年轻人如果干得不好、出了岔子,他们不是耐心地帮忙分析原因、传授经验,反而指指点点、指责痛斥。另有一些人则认为自己过了提拔重用的年纪,再折腾也没啥用了,不如浑浑噩噩熬退休。一口暮气沉沉的腔调,一副未老先衰的做派。

这样的党员干部果真是“服老”、真的是“不争”吗?当然不是。表面上是看淡一切、与世无争,可一遇到提拔重用的机会,往往比任何人都迫不及待地表功:“论资排辈也该轮到我了吧?”“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这样的暮气沉沉实在要不得。因为这样的党员干部往往工作不创新、生活没激情,无所事事,也无所作为。说重点,就是精神懈怠,是党性锤炼不够,显然与入党誓词中“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相背离。更为严重的是,此风一旦蔓延,必会殃及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让一些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学着推诿扯皮。

为人民服务要有永不言“老”的精神。周恩来同志用一生践行了“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誓言;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林场,义务植树造林直到病逝,体现了退休不褪色的共产党人本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入暮年,他们真老却不言老,老有所为,即便在急难险重工作面前也不退缩、不让步。对比他们,正值壮年却暮气沉沉的干部有何颜面谈老?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只要信念不滑坡,什么年龄都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任务繁多,哪有时间混日子“等老”?在全党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前行的新时代,岂能未老先衰、无所作为?

莫让“暮气”侵蚀担当。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是一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每名党员干部都应时刻秉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年轻的心,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要一日在岗,就多干事、干实事,只要一息尚存,就坚守信仰,把责任担当作为自己的标签,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猜你喜欢

莫让干事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生查子·秋夕
“忠诚许国,老而弥笃”——“干事创业敢担当”评论之一
忠心耿耿,不知咋整;本领不够,“虚活儿”来凑 莫让基层干部从“本领恐慌”变成“本领荒”
职务纵有“天花板”,干事也没有
放开干事创业的“手脚”
“李云龙式”干部如何发现,怎样用好——这也是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重要标尺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