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状元炒作有望终结

2018-11-19宋金波专栏作家

支点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考状元状元教育部

宋金波(专栏作家)

又到高考季,又到了高考状元“满天飞”的时候。

在我读书的1990年代初,高考状元就很流行。他们是骄子中的骄子,不但老师疼学校爱,甚至地方政府都与有荣焉,豁得出银子奖励。至于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有的连之前几年本省高考状元来自何地哪所学校都如数家珍。

据说这样的好处是增加精神食粮,激励考生,但如何起到作用,也不知其所以然。

在那之后,高考状元愈加炙手可热。进入新世纪,状元们更成为媒体争抢的对象。从省到市乃县级高考状元都被“开发”出来,并被包装成“教育明星”。

这种现象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在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从文件上看,教育部要求对状元现象进行冷处理,至少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当年明确提出叫停“炒状元”,高校也不得对新生成绩进行排名。但事实上,高考状元仍是高考前后最引人注目的话题。

但从目前来看,在中国持续多年的“炒状元”现象有望得到有效遏制,因为“时势异也”。

任何需要禁止的事,背后都潜藏着需求,甚至是强烈的需求。当然,这绝不表明该种需求合理合法,比如吸毒。

多年来,围绕高考状元的过度宣传,甚至形成了一系列利益链,不同的利益方都有动机推动这种早被叫停的炒作。其中最强的两方,是学校与家长。媒体与公众,不过是顺势卷入。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逐步深入,高校招生办学的主动权、自主权大幅增加,考生对高校的选择空间也随即增大。与此同时,招生与报考的双方,都面临着改革过渡期体制转轨的问题,如信息不充分、不通畅、不够权威等。因此,高校、中学希望能借助高考状元来证明自己的含金量,考生也愿意从状元这个最具象的指标来评估学校。

在双方都有强烈需求的情况下,一般意义的叫停很难落地。

但是,局面在近期有了微妙变化。教育主管部门的决心当然更为坚决,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迎来了最大的契机——人口因素。早在2016年,就有权威专家提出,中国已迎来“刘易斯拐点”,适龄入学人口数开始平稳下降,而且这个趋势非短期可以逆转。

生源减少了,尽管理论上高校可以同步降低招生规模,但实际上,这么多年持续投入的教育资源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降下来的。与此对应,高等教育资源持续稀缺的状况也必然得到缓解。相关数据也可佐证这一趋势:全国高考人数自2008年达到1050万人的高峰后,一路下滑,到2017年已降至940万人。与此同时,高考录取率从2008年的57%一路上升至2017年的74.46%。

市场供需形势变化,意味着考生、学校对状元宣传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这一趋势更可促成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以打破利益链条的盘根错节。

既有“三令五申”,又有“釜底抽薪”,高考状元的漫长剧目或许有望走向剧终。

猜你喜欢

高考状元状元教育部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高考状元经验分享:虔诚耕耘 淡定收获
“高考状元”的冲刺经验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请别再捧杀“高考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