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自然辩证法学习刍议
2018-11-19季永亮吴丹
文/季永亮 吴丹
认知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动力,对于承担“传道、受业、解惑”这一光荣而繁重的工作的教师而言更是如此。高校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从学习方式与内容的角度分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鱼”,还需要教授给学生“渔”,拥有丰富而良好的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都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从上述角度出发,解答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就可以将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作为首要的路径或手段。
一、自然辩证法内涵
关于自然辩证法的认知和理解实际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辩证法下了科学的定义: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然而,对于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却存在着比较多的歧义,一般认为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的哲学概括。”通俗地讲,自然辩证法可以从两个维度对其内涵进行理解:一个维度是自然观,一个维度是自然科学观。
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式
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是需要付出一定的辛苦和努力的,既需要知识经验的储备,也需要思维方式的训练。
(一)相关知识的储备
正如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所说,任何哲学理论的发展都需要经历曲折的发展过程,从一个又一个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达到某一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正确的标准和要求。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前提是需要认真研习西方古典哲学的主要观点,同时也需要阅读东方古典哲学的文化典籍,更需要进行大量关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巨著的阅读,有的时候根据研究和学习的需要,还应当去阅读“杜林”的文章和作品,追本溯源,知己知彼,才能够真正地从知识储备层面完成自然辩证法学习的奠基工作。如果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无法达到基本要求,那么学习者只能在一个又一个哲学思想的争论中陷入无限的困惑和迷茫,根本无法进行深入、正确的后续学习和思考。
(二)思维方法的训练
哲学知识的储备是为了构建思维大厦,而构建思维大厦的另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力的工具,也就是需要进行正确、有效的思维训练。思维训练的方法有许多种,利用类似“白马非马”“ 薛定谔的猫”“人能否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等一系列的著名哲学公案,可以较为有效地为思维训练提供良好的案例和载体。
三、学习自然辩证法需注意的问题
学习自然辩证法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学习活动的效果和效率。概况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事求是
学习自然辩证法一定要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尤其是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陷入“诡辩论”等陷阱,在“当局者迷”的时候要积极听取教师的建议,遵从教师的指引,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使自己在没有指引和依据的思考中陷入思维的泥潭。
(二)循序渐进
自然辩证法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哲学体系,学习者需要拥有平和的心态、审慎的态度、精密的思考和勤奋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繁琐而且辛苦的过程,需要学习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学习,切忌急于求成、不求甚解的态度和学习方式,循序渐进、逐步提升才是理想的做法。
(三)反思自省
学习自然辩证法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会让学习者的思维发生剧烈的变化,有时却很难改变学习者早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点和经年累月所塑造的思考习惯。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学习者就需要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通过躬身自省、反求诸己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认知,避免陷入“自我中心”。哲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认知过程,因此自我反思非常必要,且切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