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秀式调研想起“最幸福灾民”
2018-11-19江苏盐城
(江苏盐城)
此前看到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这次批示中再次点名10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其中第二种表现就是“走秀式调研”。
什么是“走秀式调研”?总书记说得很明白:有的单位搞形式、走过场,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是同一条路线,访的是同一批对象,听的是同一套说辞,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
笔者联系实际,想起了过去知道的一些典型事例,其中最有趣的是当年安徽那个“最幸福的灾民郑继超”的事例。2007年夏季,安徽发生洪灾。为了淮河防汛大局,蓄洪区群众作出了巨大牺性。灾后在政府帮助下,灾民重建家园。李郢村一个名叫郑继超的村民,被网友形容为“最幸福的灾民”。他从2007年11月中旬至2008年1月中旬,在自己的新建房先后接受了从村到省部级领导的7次探望,每次都基本按照“标准答案”“圆满作答”,成“接受慰问专业户”。
据说,许多地方接待领导调研,都培养了专门的“一带一路”,培育了接待专业村,甚至有专门的“接待演员”。当上级领导来调研时,按照自己设计的“一带一路”调研,能够把本地最好的“亮点”和“典型”都得以展示,就是供领导“访问”的家庭也是精心选择的,而接待的农民则是对那些能说会道的人进行培训的结果,他们回答领导的话都是事先给出的标准答案,甚至有派人入户“担任”家庭成员的。如果没有这些准备,让调研的领导随便走,随便找老百姓谈心,谁知道村民会说出什么;要是把本地的问题捅出来,岂不是丢丑,那会影响自己的仕途的。
或者我们要批评这些基层干部弄虚作假,欺骗调研的领导。其实,仔细研究一下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的意思,似乎主要并不是批评下面的干部,而是批评我们下去调研的领导。事实上,下面的干部弄虚作假,正是上面调研的领导诱导的结果。现在一些部门领导到基层调研,不是亲自到实地考察、实地询问、实地感受,而是一级一级下发通知,将调研题目及需要准备的资料一级一级传到基层,让基层收集整理素材,形成调研文章;有的虽然下到基层,但不到一线,只是坐在宾馆里听基层负责人的情况汇报;有的虽然到了一线,但调查对象却让基层确定,调查路线、日程也让基层安排;还有的本末倒置,带着既定的结论去调研,让基层按照结论找证据,基层就会冥思苦想、生拼硬凑。在这样的情况下,下面弄虚作假,说到底不过是迎合上面的需要罢了,是“上下配合”,演出了一场调研的“双簧”。
需要追问的是,这种“走秀式调研”有意义吗?我们的领导到基层调研,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今后的决策更符合实际,或者检验我们已有的决策是否符合实际。如此热热闹闹走过场,岂不是欺人自欺,岂不是劳而无功?其实,这些“走秀”的领导,他们调研的初衷就不是为了深入实际,就不是为了联系群众,而是为了表演,为了向别人,特别是给上级做做样子。意思是说,看,我在调研了,我深入基层了,我的作风多么踏实啊。
怎样解决“走秀式调研”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一个根本问题是“成果要由老百姓评判”:“春江水暖鸭先知”,有没有变化,老百姓体会最深。诚然,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最终只会“欺上”,并不能“瞒下”,其往往会伤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