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少数民族语言在促进边疆“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018-11-18岩栽

记者观察 2018年9期
关键词: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文明

文 / 岩栽

我国有56个民族,拥有80种以上的语言以及形态各异的文字。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历史的结晶,也是民族的象征,是保证民族文明繁荣昌盛必不可缺的内容。“两个文明”是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民族语言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主要体现在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四个方面上。

一、少数民族语言对民族政治建设的作用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接受了汉语教育,但是偏远地区半数以上的居民,尤其是老人是不懂汉语的,如果应用汉语来开展政治工作势必不可行。建国之后,全国出版了20多种民族文字的各类图书,让少数民族群众能通过自己熟悉的语言了解到国家的方针政策,紧跟社会改革步伐,利于政府开展制度建设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媒介,更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多年来传承下去的基础,与民族的精神、尊严、政治紧紧相关。现如今,在人大代表会议上,已经有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的翻译文件和同声传译,意味着少数民族政治地位的提高和民族平等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二、少数民族语言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少数民族的语言建设能够有效推进“两个文明”的建设,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和经济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全球化工业革命的席卷,农牧渔林等行业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普及相关科技知识,引进相关设备,大力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技术的提高。但在汉语言文字不通的地方,难以开展相关技术、机械和农业知识的普及,这无疑是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和发展短板。因此,双语的开展不仅能够保证当地的特色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更能够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技术,推动当地“两个文明”的全面建设。

三、少数民族语言对教育的重要性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升华,而教育则是一切萌芽和传承的基础。只有抓好教育才能不断为国家和社会输送经济、政治人才,才能促进国家的长期发展和进步。利用少数民族语言大力发展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对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水平来说十分重要。

目前,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广泛开展了双语教学,让学生利用母语学习汉文化的同时,也能不忘民族传承,从而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更好地回报社会和国家。通过社会扫盲教育,帮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团结,也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长远的发展和后代的优良,促进民族平等和中华民族的和谐稳定。

四、少数民族语言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民族精神文明的建设必须建立在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少数民族精神文化的建设需要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开展文化活动,由此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比如可以通过电影、电视、报纸、广播或者新闻的形式来拓展文化熏陶,其中,民族语言作为基础媒介,是不可替代的。

我国正处于社会文化教育的变革期,也处于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大环境当中,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应该如何在变革中改革、进步、传承、守护、发扬自身的民族文化这一问题极为重要,同时,伴随着改革的机遇,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明建设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对此我们需做到:首先,少数民族地区必须重视和贯彻当地的民族语言政策,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民族语言政策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对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语言是保证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核心问题。其次,还应该积极做好民族语言细节和相关工作。

总而言之,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如果少数民族语言衰弱而过于重视汉语言,将严重影响各个民族文化的传承,而反过来,如果忽略了汉语言文化的教育,少数民族地区将难以融入到民族的团结建设当中,将严重影响当地经济、教育和政治工作的开展,造成当地经济和政治的落后和封闭,不利于当地的发展和各民族的融合和平等。长期来看,少数民族语言的建设有利于整个国家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建设,也有利于民族平等和团结,关系到民族“两个文明”的建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兴盛。

猜你喜欢

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文明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对不文明说“不”
浅谈如何有效地实施农牧区藏语文双语教学
对合唱艺术中民族语言影响因素的分析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