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路
2018-11-18李鹏
文 / 李鹏
家乡的路走了很多年,路在变人也在变,路越来越好,而我对家乡似乎也越来越陌生,面对这样的变化,心中有欣喜也有惆怅,但不变的是我对家乡的热爱。
我的家乡是有着北方青城之誉的内蒙古呼和浩特,这次回家,最明显的感受之一就是家乡的路更好了。去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我虽然身在他乡,但也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各种变化。听父母和那边的朋友说为了迎接大庆,整个呼和浩特市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市容改造,而最明显的就是城市交通道路的改造。
前几年每次回去,基本到处都能看到修路的工地,整个交通显得很不通畅。而就在去年,各类道路扩容改造都按期完成,还建设完成了呼市绕城高速和二环快速路,整个城市的交通格局一下子就变大了,道路选择更多了也更通畅了。就拿父母住的小区来说,进入小区的那个又长又窄的小巷子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巷子两边的各类简易用房和小商户全部进行拆除,原有路面进行拓宽和重新硬化处理。路两边的外墙全部进行了粉刷和装饰,整个面貌焕然一新。现在车可以很容易的开进去,而且里面还有较大的空地可以停车。说到这里想起了一件令人发笑的小事,父母养了六七年的小狗虎虎,以前跑出去玩不管多远都能自己找回来。自从巷子改造完成后,好几次跑出去玩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爸几次都是在巷子口找到它后才把它领回去,估计它是找到了巷子口但又不敢认这就是原来的巷子,把我们全家人都逗乐了。
除了城市,郊区农村的道路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家的村子里,不但所有的大路,就连每条小胡同都全部进行了硬化处理,而且完全不留死角。路的两边用方砖砌至各家各户的院墙边。记忆中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农村道路,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各条道路两旁的住户外墙,全部粉刷了统一的涂料,还有各式各样的装饰画和文化墙。看起来,整个村子的面貌完全变了一个摸样,道路平坦干净,路边也竖起了路灯,还配置了清洁工和垃圾箱。整个农村的面貌与城市的区别越来越小了。
不仅如此,由于城市的发展,由城市到达农村的距离也变的更短了,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近郊的农村已经改造成为了城区,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工具和道路条件的改善,走完同样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也变得更短了。记得上中学时,骑自行车去市里得近2个小时,坐车也不是很方便。现在基本上家家有私家车,出去走个亲戚,找同学玩,最多也就半小时的车程。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拉近了。
说到这里不由的又想起了小时候家乡的路,记得刚上中学时,从家里到学校有8里路,骑自行车正常要走40分钟,中间要经过一个叫太平庄的村子。每次下雨,那个村子里必走的一条路上都有很深的积水。每次经过积水时都必须鼓足勇气硬着头皮一口气骑过去,中间一旦停下轻则小腿以下泡水,如不幸摔倒肯定就是全身湿透。出了村庄到中学的路又是一条碎石屑铺成的沙石路,印象很深刻的是路边隔一定距离就有一小堆用于维护道路用的碎石。每次有汽车经过就会有大量的扬尘,骑到学校时往往都是灰头土脸的。如果不幸摔倒,皮开肉绽是再正常不过了。我还清楚的记得一次去学校的路上,因自行车链条突然断裂导致摔倒,把脸都摔破了。而就是这样的路,我走了整整6年。现在所有村子里的路都是混凝土硬化路,村子到到学校路则是平坦的柏油路,道路完全改变了。
这次回家乡坐的白天的航班,又一次从高空看到了家乡的面貌。比起前几年的景象,现在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增加了很多纵横交错的道路了。宽阔的道路上,各种车流往来却没有一点的拥挤和堵塞。道路的延伸之处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开发区和郊区。记得就在5年前,整个呼市还没有一条市区的高速公路,如今已建成包括绕城高速、市里快速路在内的多条高速公路网,形成了整个城市的交通主动脉。返程时的夜班航班上,又领略了家乡的夜景。当然最耀眼的还是各条明亮的道路,犹如一条条五彩的巨龙在家乡的地图上,舞动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家乡的路走了很多年,路在变人也在变,路越来越好,而我对家乡似乎也越来越陌生,面对这样的变化,心中有欣喜也有惆怅,但不变的是我对家乡的热爱。愿家乡建设得更美好,家乡的路修得更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