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智立德,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18-11-18莫桂兴

记者观察 2018年15期
关键词:课外德育内容

文 / 莫桂兴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实现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就需要让学生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和态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以德育为主要出发点,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引导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突破学科之间的限制,结合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爱人、主动去爱人,把知识的传授和完善学生的人格结合起来,有效进行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做好学习的主人,学会关爱集体,关爱他人。

(三)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基础教育的领域中,语文教育已经逐步体现为以学生的多元发展为主题,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承担着巨大的使命和责任,既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效整合途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情境,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

比如,在讲《草地夜行》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朗读课文,然后给学生讲解课文: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名掉队的小红军,自己却不幸牺牲,让学生体会到老红军舍己救人、忠于革命的崇高品德,以及小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引导学生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二)作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效整合途径

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应该具有开放性,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不断将思维中的细节体现在文字表达上,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在作文的评价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语文阅读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效整合途径

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和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的运用,并且通过阅读的过程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古文阅读,由于古文阅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注意节奏,并且古文、古诗所涉及到的德育内容主要是我国传统美德,需要与现实的学习生活相比较,进而加强学生的理解。其次,教师在对阅读课程进行引导时,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因为课外阅读的范围和资源更为广泛,可以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在学习到更多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对德育有关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四)课外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有效整合途径

实践是检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实践中还能考查学生的智慧和道德水平。笔者所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外实践整合对德育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研究。比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举行“我的长征”演讲比赛,不仅考验学生在语言组织方面的能力,同时可以在这个主题演讲中让学生充分感受“长征”的意义和情怀,不断激励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克服困难、永不放弃。通过实践能够真正将学生的智慧和品德加以提升,真正实现“立智立德”。所以,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是德育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学生的根本原则也应该是先树德再教学。小学语文是德育教育的基本起点,在此阶段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创新德育教育手段和内容,使德育教育步上一个新台阶。小学语文教师要立智立德,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外德育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主要内容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