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18-11-18贺斌
文 / 贺斌
一、幼儿礼仪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礼仪教育方法不当
首先,在幼儿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大多幼儿教师不能对幼儿进行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其次,教师习惯对幼儿进行“灌输式”的礼仪教育,这样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呢?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可以先给幼儿普及一些相关的礼仪知识,之后再带幼儿进行相应的实践。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幼儿自发地探索良好的礼仪行为。
(二)幼儿园教育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脱节
幼儿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多幼儿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回家之后受父母行为习惯的影响,或者是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致使幼儿在家与在幼儿园中的表现截然不同。这些现象造成家长与教师的教育产生分歧,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很多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缺乏与孩子及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对策
(一)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启蒙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文明习惯。同时,幼儿园还可以根据文明礼仪的含义、教师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教师个人及教学礼仪等,制定一些关于幼儿教师自身的文明礼仪的规则。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应该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礼仪方面的培训,强化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从而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由于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从细节问题着手,纠正自身在生活中的一些不好行为,做到时时处处为幼儿做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情感认知。
(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及其教师的文明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比起“说教式”的礼仪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对幼儿的礼仪教育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带幼儿参与实践活动时,也应该对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如安排“礼仪小标兵”,就是安排两个或多个幼儿带着“礼仪小标兵”的绶带站在幼儿园门口,有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小标兵”要和他们互道“早上好”“再见”等。同时,每个班级的幼儿轮换做“礼仪小标兵”,争取让每个幼儿都能当到。幼儿通过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体会老师工作辛苦的同时,还能增强其任感,有助于养成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性格。
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各种节日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节日礼仪教育。如“三·八妇女节”,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事,或者亲自给妈妈准备一份礼物等;“世界地球日”,教师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捡垃圾、树叶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重视家庭礼仪教育
为了保证幼儿礼仪教育的持续性,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
首先,家长应重视礼仪教育。幼儿园可以设立家长开放日,给家长宣传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从而真正地实现“家校同步”式的幼儿教育。
其次,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工作。家长要及时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情况,以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避免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脱节。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时,家长应该与幼儿教师一样对幼儿进行言传身教,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规范行为,为孩子做好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和启发,给幼儿营造礼仪教育的良好环境,需重视幼儿教师的榜样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开展家园共育,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