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2018-11-18孙勇
文 / 孙勇
一、以物流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开展教学工作
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应当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核心,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能够有效培养的岗位群包括:仓储管理相关人员、理货员、货运企业的运输业管理者、报关员、企业计划和采购人员等等。这些岗位群对于物流人才也有着相应的能力要求,譬如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使用计算机和英语的基本能力,要拥有仓储管理、物流机械、单证处理、客户管理等专业能力。
物流管理涉及到了非常多的专业项目,其中大部分专业能力在高职院校当中都能够通过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专业课程的课时较少,这便使得学生无法将相关技能学精、学透,在职业技能的培养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围绕着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技能需求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理论能力进行培养,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同时,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积极地重组和优化,突出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目的。院校要构建起集理论教学、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专业物流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期间得到最好的培养,拥有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工作能力。
二、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物流专业改革的重点
高职物流专业是以培养基础操作和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学生步入社会后需要进入到一线的物流行业内,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教学中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且物流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在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能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现阶段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多渠道地解决教育经费紧缺的状况,更需要有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开展校园内外实训,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训氛围,强化学生的实训能力。对于物流专业,学校特别需要在港口、货运和仓储配送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和当地的铁路货运部门进行联系,带领学生到货运部门进行实训演练,让企业中有经验的货运师傅为学生讲授实际工作中的货物摆放、违禁品检查和货物运输的经验,进而使学生对物流运输有更多的了解。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办学能优化资源,也能节约学校资金投入,使用现有资源能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强化,也能构建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才是高职物流专业改革的重点,更是培养出一线操作管理人员的关键。
三、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能够在教学工作当中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先进的理论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训练当中得到最为有效的技术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最好的基础资源。因此,必须要加强现代化、专业化的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由于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立和发展的时间都十分短暂,因此高职院校自身必须要面对物流专业教师群体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在理论上也有待提高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更加重视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物流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充分融合理论知识开展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师培养上,要积极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方式,让教师能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在企业当中进行实践锻炼,学习当前最为先进的物流专业实践能力,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了解物流专业的内部运营机制以及对岗位人员的具体需求。另外,在教师培养工作中,也应当有效地使用请进来的方式,要求企业领导者和专业人员来到学校开展讲座或者兼任教育职务,与教师展开有效沟通,为教师输送经验,提高教师的能力。同时,学校内部也应当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让人才培养工作能够在内部顺利开展。
四、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机构,更要时刻关注市场的需求,重视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一些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也是用人单位急切需要的。总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需要为企业输送物流人才,更要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