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分析

2018-11-18张芳菲吴梦婷

记者观察 2018年30期
关键词:流入地所在地户口

文 / 张芳菲 吴梦婷

一、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 现状分析

在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中,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有随迁子女1367.1万人, 农民工子女随迁率达40.4%,其中,随迁子女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由2009年的6.43%提高到2015年的9.76%,几乎占到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总数的十分之一。越来越多的随迁子女跟着父母进城读书,流入地政府和城市公立学校将面临更多压力,随迁子女在城市入学、就学和升学方面面临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入学公平问题

当前人员迁徙按照市场规律展开,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涌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政府根据户籍人口数量进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导致随迁子女无法分配到教育资源,造成了一系列入学教育问题,包括学校接收随迁子女不积极,入学条件苛刻,费用高,公立学校教育资源紧张等。

(二)就学过程融入困难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城市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进行义务教育的格局,而忽视了城乡文化冲突的因素。政府政策导向不明确致使城乡文化融合教育面临诸多困境,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社会,还面临着学习不易、心理失衡、社交障碍等问题。

(三)异地升学难问题

由于户籍制和中高考制度不匹配,导致随迁子女需要回到户口原籍参加中高考。部分有能力孩子的可以去城市的公办或民办高中就读,大部分不愿意回乡的孩子就读职业学校,或辍学打工。而中断城市教育,返乡读书的孩子,需要适应家乡的教育,导致他们得不到好的教育资源。

二、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原因分析

(一)教育财政体制不健全

家庭经济困境导致随迁子女难以接受高质量义务教育,国家规定每个适龄子女拥有自己户口所在地的义务教育经费,而流入地政府无权使用你的义务教育经费,使得流入地政府教育财政压力大。户口所在地和读书所在地政府都不愿意承担相应的教育成本,导致随迁子女即使有义务教育经费和“两免一补”政策优惠,却不能使用。另外,随迁子女读书所在地政府为了减少财政开支常常向随迁子女收取较高的借读费,以补偿教育经费的不足;制定各种条件,提高对随迁子女的各项要求。

(二)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流出地政府与流入地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随迁子女户口所在地和读书所在地这两地政府的责任不明确,导致随迁子女学籍信息的登记传达协调不到位,难以合理配合。

(三)城乡二元结构未消除

改革开放后,我国废除了旧时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建立了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由于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导致城乡二元结构依旧存在,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以高考为例,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与高考制度不配套,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后还需面对又一次的升学抉择,外地户口学生不仅不能享受本地学生相关待遇,还要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这种岐视性政策给随迁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与教育公平原则背道而驰。

(四)社会舆论环境和农业转移人口自身因素

一方面,由于人们的传统思想和意识水平不高,对农民工人存在歧视。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随迁子女父母又大多数是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程度偏低。家长不懂教育投资的重要性,以及难以承担经济压力,致使随迁子女因为父母的原因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三、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的解决路径

(一)加快城乡一体化制度建设

(二)健全义务教育财政管理制度

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教育财政支持体系;二要提高中央政府在义务教育投资中的比例。

(三)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一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新生入学登记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二要统一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的入学条件,降低随迁子女入学门槛,防止乱收费的现象发生;三要保证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在校享受平等待遇,公平公正地对待随迁子女,让他们能切实体会到受教育的权利,做到不排斥、不歧视;四要完善教育结构,在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和办学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四)加强对随迁子女的引导,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要借助舆论媒体的力量;二要重视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三要加强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

猜你喜欢

流入地所在地户口
高考生5月24日前须返回报名所在地
政策解读 曾在不同省份工作过,退休后在哪儿领取养老金
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农村城镇化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给失管无名道路上“户口”
户口
人社部明确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地等问题
八类『黑户』 可登记户口
八类“黑户”可登记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