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思考

2018-11-18姚青刘潇阳

记者观察 2018年30期
关键词:宜居群众生态

文 / 姚青 刘潇阳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民群众对于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工作不够重视

在乡村建设工作中,人们的认知程度不高,且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于生态宜居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高。一方面,人们认为如果注重生态,自己的经济收入就会受到影响,例如以前农村中有一些大型的工厂,如鞋厂、油毡厂等,由于环保工作的开展,这些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的工厂大多被叫停,进而使得很多工人因为工厂关闭而失业了。另一方面,人们认为生态宜居工作是一项政绩工作而与自身的利益关系不大,进而影响了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工作中的乡村整体特色不够鲜明

在我国大多数的乡村中,一个区域的乡村大多是千篇一律的,缺乏自身的特色。例如不同城市的多个村落的房屋排列几近相同。其中传统农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的生产合作化、经营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业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较大,例如农业生产经营中化肥的使用等。

(三)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工作中村民的整体参与程度不够高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整体参与度不高,不够积极主动,没有切实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大多数人都认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领导们的事情,而自身的作用不大。

二、加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长效的治理机制

一是要加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多元化的项目投入机制的建立,有效发挥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能,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有效合作,积极地将社会中的其他资本引入到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工作中,形成政府、社会以及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从而根据不同地区的真实情况加快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二是要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工作过程中加强对乡村中已有设施的保护力度,并且建立健全生态宜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的规章制度。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地区乡村的不同特点采取具有特色的管护形式。三是要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评估运行机制,对建设成效进行科学的考评并将评价结果发布出来,同时做到市级和县级两个级别的独立评估,从而形成一定的约束。

(二)做好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宣传组织工作,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要让人民群众自觉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一是要加强工作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宣传方式。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村民更加直观地想象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规划蓝图,同时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手段让村民改善对生态观念的看法,从而从内心接受生态宜居乡村的建设。二是要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让乡村治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将自身的工作落实到建设中去,使得领导班子成员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引导人民群众积极配合,进而提高全体人民对于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观念意识。

(三)坚持创新理念依靠技术的引领,加强对乡村生态的系统整合

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这就需要一些创新理念的支持。比如在集中进行乡村中的土壤防治工程时会用到新型的农业循环技术,这就需要运用创新理念来改善传统农业中对土壤污染的局面。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技术型人才的积极参加,可以有效地利用当地科研机构以及专家等资源,加强对系统工程的集中整治,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整治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宜居乡村的建设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还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推进工作的进程,就要坚持创新理念,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工作中来,并且建立长效的治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建设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

宜居群众生态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多让群众咧嘴笑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