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研究
2018-11-18李爱琪
文 / 李爱琪
信仰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个人信念的支撑,只有拥有了某种信仰才会产生出足够的奋进力量,从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懈奋斗。信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国家发展的导引,崇高的信仰能够形成足够的民族向心力和建设凝聚力,保证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为了祖国的繁荣和昌盛而勇攀高峰。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信奉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经过了改革开放的历程,我国的综合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力得以飞速发展,经济能力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人民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这都是市场经济带来的正面影响。但是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激发下,一部分人对于物质的追求过分热衷,致使对长期指导我们前行的马克思主义也产生了怀疑。当代大学生是我们伟大祖国建设的主要支柱,是保证中国梦早日实现的根本动力,因此必须不断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保证大学生的发展、祖国的发展的源源动力。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习近平的话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各大高校应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现状出发,找到其存在的不足,对症下药,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心目中的扎根,使其成为指引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向标,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指导。
目前,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由于受到全球化多元信仰、大学生信仰的理论创新乏力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仰的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成了一个地球村,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都能瞬息而至。信息资源海量化、信息渠道多元化、信息载体多样化一方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另外一方面多渠道、无过滤的各种信息泥沙俱下,给身心发育尚不成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是接触科技前沿、使用网络和推特的最主要群体之一,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当一些不良的信仰信息以一种全新的包装如电影、动漫等形式出现时,大学生往往沉浸其中,无法进行辨别和筛选,导致大学生信仰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些信息减弱了他们正在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出现了信仰多元和信仰偏差,如果不及时纠偏,会对其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二)大学生信仰的理论创新乏力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学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教与学出现了严重的分离,再加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的特点,导致课堂教学的教条化,违反了哲学教育的目标,使得马克思主义教育变得僵化,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甚至还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反感。再加上部分教师素质低下,对马克思主义课程缺乏科学的认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对该学科的重视度不够等,都导致其课堂氛围枯燥、教学效率低下;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机械地依照教材进行讲解,缺乏相应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实用性产生了怀疑;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未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地进行信息的传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这些因素均导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出现了形式化、教条化等问题。
(三)信仰脱离实际化严重
当代大学生普遍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国取得的骄人业绩和突出的成就,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改革开放的民主富强道路所取得的,但是真正涉及到实际生活和实际工作,很多大学生则失去了正确的认识,普遍表示马克思主义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的工作并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人生的指南,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一点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也仅仅存在于理论层面上,脱离实际化严重。换言之,当代大学生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但是真正涉及到具体的实际问题时,又失去了真正的应用能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立时显现出来。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存在问题的根源
(一)大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当前的社会状态下,各大中院校都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涌入社会,给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极大压力。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感受到了社会竞争的激烈与残酷,面对着评优评模、升学、就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为了让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优势,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就只能把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学习以及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时间用来进行专业的强化,或者用来复习,以考取更多的可以让自己获得岗位的资格证书。正是学生的这种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学习,才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水平较低的结果出现,失去了正确的思想理论作为武装,头脑阵地自然会被那些不科学的、不正确的、不先进的思想占领,因此当代大学生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乏、迷失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代大学生需要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需要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适应更高水准的职业需求,所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需要独自应对的困难越来越大,所以大学生普遍会产生极大的心理乏累感,也会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但是大学生因为性格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同学关系问题等多方面原因,不可能完全主动地向教师寻求疏导,向同学寻求帮助,不能及时对心理进行有效的调试。这种原因造成了部分大学生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却对迷信很相信的现象出现。
此外,一些大学生缺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即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学习活动,也是在应付评优评模和考试、工作的功利性状态之下。正因为大学生的这种被动学习,才让他们在学习中不能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更加深刻的领悟与理解,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理论指导,甚至可能让他们产生一定的逆反情绪和排斥心理,致使较难树立起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念。
(二)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原因
首先,各大院校还没有形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的长效工作机制。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中,教师普遍认为大学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培养与技能培养的场所,只要确保学生学有所成,能够在工作当中游刃有余就可以了,所以对信仰方面的培养就严重忽视了。这种情况造成了高校教学当中各门学科的教师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体系,不能协同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责任完全落到了思想政治教师身上,导致思政教师独木难支。其次,高校教师对各自任教的专业知识素养的提升较为重视,教学、科研的方向也是以本专业为主,过分重视教材内部知识内容的讲解,忽视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忽视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念的渗透,导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能有效形成。然后,教材的针对性不足,使用的教材一般为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统一设置课程内容,并统一印制的标准教材,不能切合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并且课程内容当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贯彻不是十分明显、十分深入,导致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也受到了严重制约。最后,尽管全国的各大高等院校都已经开设了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却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设置专门针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研究的课程。
(三)社会形势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构建过程中,改革对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市场经济兴起的同时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了较大冲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同经济接轨,把经济利益、物质利益当做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却不能把其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作出的贡献为标准来衡量。其次,当前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兴起,许多新型的产业、新兴的行业不断涌现,少数年轻人凭借一些投机取巧的方式就获得了经济利益,实现了所谓“自我价值”,造成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出现了偏差。最后,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过,在某些地方和单位当中,存在极大的“四风问题”,在党内也好,在社会上也好,“潜规则”不断盛行,使得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也正是这极少数人的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党和人民政府在群众心目当中的光辉形象,导致我党的威信严重受损,因此当代大学生也受到了这种情况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丧失了信心。
三、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策略
(一)打造一支政治敏感度高、马克思主义信仰强的教师队伍
想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必须要有一支业务熟练、信仰坚定的教师队伍。首先,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当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切实开展德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起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帮助学生形成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进步、解决问题的观念和能力;同时还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把奉献社会、建设祖国的主题活动开展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念培养的第二课堂,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其次,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在专业教学中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养活动,把德育教育同专业教育融合于一体,以身为范,立德树人,用自己丰富的学识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的言行举止、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来影响学生,激励学生的不断前行。最后,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在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过程中的指向性作用,在为学生服务、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密切结合起来,善于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理念来解决在升学、就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实际魅力。
(二)持续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理解
要保证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形成,还必须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理解。
首先,大学生需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进步性,并不是和时代脱轨、和发展脱轨的、陈旧的思想,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理念。
其次,大学生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审视马克思主义信仰。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刚刚建党的二十几人,逐步发展壮大,最终引领中国人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立、自主、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发展到了今天党员数量超过8600万人的庞大规模,实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持续攀升,取得了在国际上的超然地位,都是因为我党能够坚持走马克思主义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理念作为自己的信仰。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时代,更需要树立牢固的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更加明确而深入的认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最后,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从贫下中农和工人阶级中走出来的政党,以解放全人类、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信仰,是人类信仰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信仰把崇高的道德、高贵的品质、规范的言行、美好的心灵以及生命的意义作为实现信仰的追求,同时又对情感的健康、思想的科学、历史的真理、社会的规律进行理性的剖析。有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更深认识,才能保证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有效形成。
(三)大力构建有利于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形成的环境
实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有效形成,还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有利环境。就拿今天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说吧,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也融入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当中,大学生的思想进步,因此接触互联网的频率更强,程度更深。因此各大高校和教师应当广泛、深入运用网络技术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活动,向学生宣传正能量、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以此慢慢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促使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例如思想政治教师、各专业学科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深化课程改革,从社会发展新形势中和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形象、新问题中总结规律、开展研讨,和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交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性,保证马克思主义思想能够占领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提高信仰教育的实际性和实效性,保证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早日形成。
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无比宝贵的人力资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小康社会的完美构建都系于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只有不断坚定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贯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活动中来,才能保证祖国的繁荣昌盛,实现祖国的长治久安,才能保证中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