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大战”引得来更要用得好
2018-11-18本刊编辑部
文 / 本刊编辑部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说的一段话。
针对“第一资源”,全国各大城市掀起新一轮抢夺战。在2018年这个春天,没有什么比各地频繁曝出的“抢人”新政更能撩拨大众的神经。
例如,西安开通学历落户绿色通道,网上登记申请落户,只需在客户端上传相关信息,半小时即可办好集体户口卡或准迁证,并直接邮寄给个人。这落户便捷程度简直太惊人,足不出户就变成“西安人”,可见西安抢人的决心。
再例如,天津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租房落户”、武汉以低于市场价20%买房、南京40周岁以下且取得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可直接办理落户……而继西安、天津、武汉、南京等20多个城市打响“抢人大战”,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近日也出台政策瞄准高端人才引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可以说各大城市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里面既有求贤若渴的企业,更有谋求发展的地方政府;不仅仅是各地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意识的觉醒,背后更有着产业升级换代、新旧动能转换的焦虑。因为,在这场大战中,谁吸引的人才多,谁就能引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尤其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成为热词。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是关键!产业升级靠什么?当然是人才。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怎样才能吸引人才聚集呢?
美国著名社会思想家乔尔·科特金曾说,知识人群在哪里聚集,财富就在哪里聚集;哪里环境好,精英就在哪里聚集。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放大招”凸显了各地广聚天下英才,激发竞争活力的期冀。但纳贤不是一锤子买卖,打造“人才高地”也并非一日之功,引得进更留得住并用得好,才能破解创新密码。
曾经的“逃离北上广”与“重返北上广”值得深思:一线大城市平台好、资源优、机会多,是许多优秀人才的理想舞台,但高企的房价、堪忧的空气质量和一纸难求的户口逐渐令一些人选择退居二三线城市。“退居”之后,“落差感”却无处不在,相对狭窄的择业通道与较低的科技天花板、不够灵活的体制机制与复杂的关系法则、精神文化资源较为匮乏,让不少人重感困惑。更有一些地方,引进人才却技不对位、束之高阁,短期看不到效益就将人冷落一边,这样缺少存在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状态,又怎会是人们渴望的“诗和远方”?在这样的往返流动中,难为的是人,浪费的是才。
留住心才能留住人,这需要城市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让高端人才留下来、智慧活起来,还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暖环境上去。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自我价值实现。较之物质奖励,价值认同、自我实现感更能打动人心。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上升空间才能留得久。适配的岗位、周到的政策配套、充足的资金设备资源、对知识产权充分的法律保障都是关键要素。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地方需有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的智慧,有舍其所短、取其所长的策略和维护公平法治的能力。
往往,一个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可以带来一个全新产业的蓬勃发展;一名顶尖人才的到来,可以改变一个行业的面貌;一群大学生的集聚,可以提升一个产业的层次;一大批技工人才的集聚,足以让原有制造业的水平升级。
有人认为,要真正打赢“抢人大战”,不要单纯比拼对人才补助的多少。集聚人才资源,引得进仅仅是第一步。要最终赢得对人才资源的竞争,还是得好好学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那句话:“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句话里其实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聚,一个是用。往往多数地方在“聚”上大做文章,在“用”上则心思不够。
留住心才能留住人,这需要城市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让高端人才留下来、智慧活起来,还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暖环境上去,让他们在合适的环境下,才能为地方发展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对待人才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唯有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才能让人产生“吾心安处即故乡”之感,才能激发人才红利、提供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