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互联网+”时代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

2018-11-18陈怀芳

记者观察 2018年33期
关键词:市场营销院校互联网+

文/陈怀芳

一、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的基本状况

(一)课程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不符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对综合应用型人才加强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在工作实践当中,应以此目标为中心,对课程培养方案进行科学的编制。但就高职院校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仍有很多学生在毕业以后无法在本专业当中进行顺利就业,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不符合市场的具体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对相关课程培养方案进行积极的改进,导致学生对于“互联网+”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无法适应市场营销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教师的“互联网+”意识不强

很多高职院校当中的任职教师年龄都比较大,他们对“互联网+”时代缺乏认识,对相关思维的学习与应用更是不够敏感,更愿意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加以应用,这导致高职院校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市场营销教学存在较大的难度,进而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三)教学过程中未能对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虽然发生了些许改变,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即便有所创新,也只是单纯地应用多媒体播放器展示相关信息,并没有在课堂当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院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加上高职院校在教学经费方面较为有限,对教学设备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实训期间无法对“互联网+”方面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优化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以“互联网+”为基础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加以确定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市场消费的环境以及相关行为都在发生着改变。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传统形式的市场营销业务进行转型,而这对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能力方面,如沟通协作能力、渠道运作能力、相关交流平台操作能力等。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要想确保自身的人才输送质量,就要积极地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及时地掌握市场当中的人才需求情况,以“互联网+”为基础,确立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对教师的“互联网+”思维进行强化

高职院校应该从多种渠道入手,对教师团队加强培养,使其能够具备较高的“互联网+”意识,同时要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使教师团队能够有效应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此外,还要积极地引入高素质的教师,并加强新老教师的交流学习,让新教师可以从老教师身上学习相关教学经验,让老教师能够从新教师身上学习“互联网+”思维,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以此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使“互联网+”思维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当中得到有效的渗透,从而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三)对信息化技术教学方法加强应用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并在市场营销课程当中进行有效的普及,如果在经费方面存在限制,可以应用相关软件系统,通过现有技术资源对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进行强化。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教学特色,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院校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而企业为高职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使高职学生能够深入到一线工作岗位当中进行学习,了解市场营销行业,并掌握相应的工作经验,进而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认识到自身在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方面的不足,从多种途径入手,对其进行不断的强化,以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确保自身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市场营销院校互联网+
新发展格局下建筑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促进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