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连四海 歌大同
2018-11-18李之端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一18班
文:李之端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一18班
驼铃声声, 回望长安。建元二年,巍巍长安城楼下,一行人中,手持节者率众人面朝皇城再拜而别,那持节出使的人名唤张骞。筚路蓝缕,用双脚丈量土地;凿空西域,涉千山远达彼岸。从此,声声驼铃,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舶交海中,郑和远航。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航船络绎不绝。这条路上,人们或哼着异国小调,或细嗅一嘬刚炮制的茶叶,或手抚一段细滑的丝绸……站在新疆交河故城,是何人高吟“葡萄美酒夜光杯”;在西班牙一座古老的小镇上,是何人搅动着白而稠的纸浆。这些迥异的人文风情因为这通衢而交织融合,散发着各自的独特魅力,令无数异国人向往与歌颂。
丝绸之路,跨越千年,这条路所展现出来的各国互通互助精神愈显珍贵。2017年5月的中国北京,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齐聚一堂,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盛况空前。从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到“一带一路”经济区逐步开放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相互交流,为彼此注入新鲜血液。“一带一路”便是一条可以给彼此带来新动力的人类共同利益之路,而这样的路就是真正的大同之路。
《礼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其中的“大同”精神正是当今全球化所必需的精神养料。今天,在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新时代,各国的友好交往更是以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异质文明。相互尊重,互相合作,共同继承丝路精神,共同迈向大同之路。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将“一带一路”定义为“世纪工程”,他强调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这条大同之路从来都经得起考验,“一带一路”并非独美其美,另起炉灶,而是美美与共,优势互补,共同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共享发展成果。正因如此,“一带一路”在时代的洪流中,赢得各国的支持,取得丰硕的成果。“一带一路”所秉持的精神前承“大同”精神,后应时代主题。“一带一路”满载人类文明的星辉,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凿空”各国交流的桎梏,这条路的意义已经跨越国界,跨越民族。在世界各地,“丝路精神”化作一缕历久弥新的香,绕进每个人的心中。未来可期,前路光明,这条路必会带来人类文明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