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志前行 打开扶贫新天地
2018-11-18袁国华齐尧友
文|袁国华 齐尧友
2018年第一季度,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农信社”)发放农民小额贷款16.3亿元,覆盖2.68万户。尤其是在金融扶贫攻坚道路上笃力前行,发放扶贫贷款3900余万元,走在了全省金融机构的前列。一季度省农信社实现存贷款和清收“开门红”,特别是扶贫工作交出漂亮的成绩单。省农信社一季度各项数据逆势上扬,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这是省农信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结果,也是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扛起金融精准扶贫的重任和担当的结果,更是农信人与海南百姓同声相应、心手相牵的真实写照。
党建引领金融扶贫
扶贫强不强,要看党建强不强。加强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关键一招。
如何让党建在精准扶贫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省农信社在年度工作报告中给出了答案:稳步推进“支部建在网点工程”,让每一个镇、每一个村、每一户贫困户都有服务的抓手和着力点。2016年,省农信社开始提出“支部建在网点工程”理念;2017年,全省农信系统全面推进,设立了网点的支部达188个,占省农信社支部总量的七成以上;建立支部的网点占全省网点总数的四成多。
有了党支部这个强力抓手,金融精准扶贫的先锋模范效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一方面,党支部书记走在前头示范,领任务、指路子、谋产业;另一方面,支部党员和普通员工铆足干劲,进农户、搞培训。
精准扶贫,党建引领,三级联动,全省农信系统在行动。
海口农商银行成立金融扶贫党员先锋队,通过“金融服务+党建下沉”模式,把党建活动、金融扶贫专题宣讲和结对帮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培训进村入户,把资金送到田间地头,市场信息传递精准快速,通过产业引导推动长效脱贫。
乐东县农信社心系贫困户,县联社党委书记张理平带领班子成员及“一对一”帮扶人员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每到一家贫困户,他都会仔细讲解扶贫贷款的各项优惠政策,与贫困户一道算账,包括政府贴息将会让农户发展生产、做强产业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等,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许多贫困户怕贷、惧贷心理,增强了贫困户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儋州市农信社发挥产业脱贫的“火车头效应”,利用自身资源,牵线搭桥,引导和推动农业龙头企业把生产基地建到贫困乡镇、贫困村去,组织贫困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既解决单一贫困户单打独斗发展生产面临的市场弱势地位问题,又帮助贫困户掌握了技术、传递了信息、打开了市场,同时贫困户还能依靠劳动投入等在合作社获得分红,贫困户打心里欢迎这种扶贫模式。
省农信社的扶贫攻坚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受到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2018年2月,省委主要领导在全省市县党委书记2017年度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上,指出省农信社积极参与扶贫工作,有新办法、新成效。
把金融服务站建到每一个贫困村去
“银行开到家门口了,真是方便啊!从今往后,我们再也不用跑那么远去存取款、转账、缴纳电费和电话费了。”这是省农信社村级金融服务站覆盖到贫困村后,村民和贫困户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儋州市农信社南罗村级金融服务站,每逢征缴社保和医保时,远近的村民就会来金融服务站进行咨询和业务办理。值班人员耐心细致地作出解答,人手紧张时,还会抽调当地网点人员支援。
与之前便民服务点不同的是,金融服务站是升级版的便民服务点,重点向贫困村倾斜,有专门的服务场所和值班人员。在这里,金融知识宣传、信息咨询、小额转账结算等金融服务功能一应俱全。对很少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的贫困户来说,现在方便多了。
村级金融服务站的建立是省农信社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贫困地区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贫困地区基本金融服务水平的具体举措。截止目前,全省农信系统已投入2000余万元,建立了670家村级金融服务站,覆盖了323个贫困村,为贫困户的脱贫奔小康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金融平台。
在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过程中,省农信社先后推动实施了物理网点的乡镇全覆盖、自助银行的农场全覆盖、便民服务点的行政村全覆盖。伴随“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进程的推进,村级金融服务站也在不断向偏远贫困村延伸,真正让金融服务贫困户的“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
大数据助力精准脱贫
在一些人眼里,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都是高大上的东西,似乎与扶贫离得很远。实际上,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共享、高效、便捷的特性,在提高农村金融的可获得性、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全面性、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特别是助力贫困户精准脱贫等方面大有作为。
“我们把科技运用到扶贫中去,充分利用大数据提高扶贫的精准度和便捷度。”据省农信社科技部门负责人介绍,省农信社已为全省11.6万贫困户建立起数据信息库。
说起11.6万贫困户信息档案库,琼中小额信贷总部副主任符圣杰非常自豪,“我们的数据库之所以建得这么完备,得益于省农信社党委高度重视,强化顶层设计,快速推动建设,效果十分明显。我们动用全省农信系统的资源,借用小额信贷技术员地熟人熟的优势,深入全省每一户贫困户家中,进行信息采集,依托后台科技支撑,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全面完成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采录工作。近年来,省农信社金融扶贫工作卓有成效,与大数据运用息息相关。”
“有了贫困户的数据库,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就像有了作战地图,该向哪里走,该往哪里打,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心里就明白多了,也会少走很多弯路。”省农信社普惠金融部高级主管曾雪介绍。
将“小鹅”“小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在省农信社2017年上半年经营分析(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农信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利光秘强调,农信社下一步要着力打造一支“双千队伍”,即1000名小额信贷技术员和1000名基层信贷员,专职为农民和贫困户服务。
小额信贷团队成立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却满载荣光,特别是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受到社会各界赞誉。其中,省农信社基层行社助力金融精准扶贫的骨干力量,被群众称作“小鸡”队伍,长年累月扎根在乡村,最熟悉当地村情和社情,是广大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的知心人和贴心人。由省农信社的数百名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则被称作“小鹅”队伍。11年来,“小鹅”们带着金融和农业技术知识,踩着乡间小路,将一笔笔贷款送到农村。
在金融精准扶贫攻坚战中,省农信社的两支队伍形成竞合之势。2017年,发放农民小额贷款63亿元,向3.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8.9亿元。不但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扶贫任务,而且投放额度占全省总投放的82%。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省农信社提出打造“双千”队伍,这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高度吻合。新形势下,省农信社又提出,要用“工匠精神”培养和壮大“小鹅”“小鸡”两支队伍,形成了扶贫攻坚的“两个抓手”,用金融的力量去书写“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海南“三农”新篇章。
如今,省农信社的“小鹅”团队已拓展到650余人,“小鸡”队伍发展到530余人,“双千队伍”已成形成势,推动着农信社优质金融服务资源不断向弱势群体和农村薄弱环节覆盖。深入推动金融扶贫攻坚,一枝一叶总关情,省农信社与困难群众永远心连心、手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