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做好党报微信公众号的三大抓手
——以池州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

2018-11-18刘方婷

中国记者 2018年8期
关键词:池州日报微信

□ 文/刘方婷

内容提要 本文以池州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探索新时期党报微信公众号如何以品牌化效应、创新化表达、互动化社交为抓手,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有效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一、品牌化效应

脱胎于《池州日报》的池州日报微信,自带党报基因,始终坚持客观、真实、理性的原则,秉持求真、扶正、祛邪的精神,不媚俗,不盲从。加上她的“根”和“魂”都深植于池州本土,时刻以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市民关心的焦点为己任,且拥有一支专业采编队伍,因此品牌化效应与日俱增。

(一)重大事件独家发布,是池州日报微信塑造品牌形象的一大利器

今年1月27日《紧急扩散!东至县11袋融雪工业盐疑似被“顺走”,吃了或致命!》的微信线索,就是编辑从微博上的只言片语里发现的。由于不少人担心这些工业盐会流入食品领域,报社记者立即跟进,迅速发布,不仅抢到了独家,还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天下午,东至县有关部门组织力量,紧急寻找丢失的工业盐,警方也初步锁定一个村民组开展工作。1月31日,丢失的融雪用工业盐全部找回。

在这次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池州日报微信的报道客观权威,有始有终,及时消除了群众的恐慌心理。另一个独家发布的典型案例,是2017年发生在青阳县的8 6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由于该事件并非在一天集中爆发,而是几天陆续浮现出来,起初并未引起主管部门注意,但报社记者却从蛛丝马迹中窥到了不同寻常,第一时间报道了事件发生始末及最新进展,安徽省卫计委随后派专家前来青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涉事酒店也停止了营业。这次对社会公共卫生事件的监督,大大提升了池州日报微信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

(二)遏制谣言权威发声,是池州日报微信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

2017年5月20日,针对池州人朋友圈疯传的城关小学秋浦分校搬迁一事,即使当天是周六,池州日报微信公众号也迅即作出反应,通过连线市教体局相关负责同志,用一篇短小精悍的《辟谣!城关小学秋浦分校即将迁址? 教体局这样回应……》报道,迅速抚平了家长们焦躁不安的心。一名微友留言评论:“谣言粉碎机,干得漂亮”!

2018年2月6日,《权威报道!六旬老人被遗弃住楼梯间?记者出击带你看真相!》一文,也是一篇典型辟谣稿。前一天晚上,朋友圈刷屏池州主城区一位老人遭遗弃,很多人出于对老人的怜惜,纷纷转发并表示对老人子女谴责,结果记者次日采访后发现,老人的子女却有苦衷,且对老人也算尽心照料了。人们关心老人的初衷是好的,但谣言的甚嚣尘上却让老人子女背负了极大的舆论压力。于是,记者以文字、图片、视频多角度客观、真实地报道了“老人被虐”事件,很快平息了谣言,也为老人的子女提供了发声的渠道。

(三)传递正能量,是池州日报微信朝着品牌之路发展的终极目标

2018年以来,但凡市里召开的政经会议、大型主题宣传、招商引资活动等,池州日报微信必在受邀之列。我们凭借党报记者在政务信息方面获取的优势,以主流之声传递正能量,以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引导舆论方向,吸引了大批高质量的忠实粉丝,市长也多次在朋友圈转发池州日报微信的新闻,并强力点赞“池州日报微信越来越给力”。

近两年,我们还加大了对本地暖新闻的报道力度,《了不起!池州这个女孩身残志坚,用鼻尖一年敲出两部长篇小说……》《一市民自掏腰包订100份外卖送环卫工人……风雪里,还有这些画面暖你心窝!》《那个在市救助站待了5年的流浪青年“小他”,终于回家了》……诸如此类的正能量新闻,有效增强了主流媒体的引导力和感染力。不为取悦受众而失向,不为吸引眼球而失真,池州日报微信很好地履行了党和政府正面宣传的“放大器”之责, 实现了政府和受众关注点的“同频共振”。

二、创新化表达

(一)加强可视化,让用户轻松看喜欢看,直抵信息核心

微视频小试牛刀。池州日报微信从今年4月底开始小试牛刀,与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合作拍摄了系列人物微视频《逐梦——讲述每一个平凡的故事》,前三期《池州80后美女在乡村读书、画画、喂猫、浇花,把日子过成了诗》《快来膜拜,贵池一9岁男孩跳街舞成了网红,粉丝量突破1 50万》《你有故事吗?池州这个女孩说了,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一经推出,留言区十分火爆,不少用户感慨“让屏幕中的画面成为美好生活的记录,叫人享受”。

H5遍地开花。2018年池州市两会期间,池州日报微信将长达一万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浓缩成一篇《别眨眼!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这样读!》的H5,形式新颖,通俗易懂,与会代表、委员纷纷惊叹池州过去一年的可喜变化,争相点赞转发。市两会结束后,编辑获悉旅行青蛙这款小游戏火爆朋友圈,紧跟热点,围绕池州热门景点策划了一期《你养的蛙来池州看雪了!t a去了这些地方……你可能想不到!》的H5,通过可视化表达,将文字、图片、音乐进行融合传播,极具趣味性和交互性,获得众多年轻用户的强烈反响。

(二)重点改文风,用百姓语言讲好池州故事

行文要轻松。最受本地粉丝欢迎的微信文章,不仅内容要过硬,行文风格更要直白、简练、活泼,让人产生阅读快感。今年池州市两会期间,《池州同学,别不好意思,把这六年的奖状拿出来数数呗!》这条微信开篇便话起了家常:“小编发现,六年来,我们这位叫‘池州’的同学品学兼优,斩获了不少奖项。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她都取得哪些成绩吧。”紧接着,后文以颁发奖状的形式,把池州六年来获得的荣誉一一呈现,引起了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的通报表扬。阅评组认为,这种娓娓道来、形式新颖的行文方式出自地市两会期间的地方新媒体,令人欣喜,值得推扬。

标题要口语。新媒体时代,“标题党”现象层出不穷,也许短期看可以赚取阅读量,但长远来说,容易损害媒体的公信力。池州日报微信深知,公信力是媒体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对每篇文章的标题制作都会慎之又慎——既不虚构,也不添油加醋,重点突出口语化和传播性。以《雍成瀚当选市人民政府市长,金庆丰当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认识一下这些新当选同志……》为例,日报原封不动地将市领导当选公告做标题,但池州日报微信却没有照搬照抄,而是尝试以口语化标题拉近市领导与群众间的距离。

故事要有温度。在这个讨厌说教的年代,学会用故事表达思想,让用户感受到你是在和他们交流,而不是灌输,能够更好地体现主流新媒体记录时代之变,反映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传播目的。近年来,池州日报微信推出了大量有温度、有品质的故事报道,既富有时代气息,又独具新闻视角。《刚刚从池州高三教室拍下的,看哭多少人!》《背井离乡只为爱 内蒙汉子来池创业卖起了……》,这些充满人情味、泛着十足亲和力的文章,让广大用户拍手叫好。

三、互动化社交

主动打通壁垒,与日报开展荐读互动。2017年起,池州日报微信在《池州日报》B 1版开设了“微友热议”“新媒扫一扫”等栏目,将用户后台精彩留言呈现于报端,有效地搭建起了党报和用户间互动交流的平台。同时,报纸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池州新闻网微信页面,可以直接浏览到大量的图、文、视频、H5、直播等内容,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

重视留言回复,努力融入互联网新媒体环境。无跟帖,不新闻。2017年,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因“刚刚体”名声大振,除了标题的独具创意外,最大的亮点来自于文后的评论区。“小编”颇具娱乐精神的后台回复,俏皮地与用户进行了互动,不仅增进了与用户的感情,也提升了品牌形象。池州日报微信对此十分认同。平时,我们要求编辑第一时间将用户留言放出,积极回应用户诉求,让用户感受到媒体对他们的关注。以《@所有皖R车主!车上有这个东西的,交警呼吁尽快拆除,因为……》为例,微信用户留言“天王盖地虎,段友自己找”,我们的编辑用“清风拂杨柳,敢问是段友”这种对仗手法调皮地予以回复,让人觉得他们面对的不是冰冷的账号,而是乐意与用户交流的人格化团队,显得可亲又可近。

善用投票功能,激发用户认同感自豪感。今年2月28日,一篇非头条微信《厉害了!池州这8所学校成为全国示范!快来支持你母校!》获得了8万+的阅读量,这在池州新闻网微信的历史上从未出现。编辑团队分析后认为,因 为我们在文末设置了投票环节,而投票涉及8个学校,大中小学均涵盖在内,很多池州人都是从这些学校毕业或正在就读,所以用投票来为母校打C AL L,对用户来说具有极强的代入感、认同感、自豪感,激发了大家去阅读、转发。可见,投票设置得当,也是一种不错的互动传播。

运作各类活动,提升粉丝数量与黏性。对于党报微信公众号来说,内容生产固然重要,但仅有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池州日报微信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以活动拉动关注,用活动提升黏性,多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比如“池州市首届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晒年味 寻找春节的精彩有奖随手拍”“美丽池州——我心目中的最美乡村评选”“选最佳留言送电影票”等,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与参与,迅速提升了粉丝的数量和活跃度。

猜你喜欢

池州日报微信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微信
灵感日报
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
La vie belle grâceàla technologie
灵感日报
微信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