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8-11-18卢守高

中国记者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体育

□ 文/卢守高

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网络环境下体育新闻报道中出现虚假新闻泛滥,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内容诱导性、暴力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本文从政府、媒介、从业人员三个角度提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引进专业人才,坚持职业操守,严控新闻质量,优化网络使用等对策,以期推动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良性发展。

全民运动时代的到来促使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无论是在产业化发展还是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方面,网络传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应对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主要问题

(一)虚假新闻泛滥

一直以来,我国体育新闻事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国家体育制度及相关信息的发布、推广,并通过面向社会的体育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最近动态的传播等,使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界,并在大众间得以传承发扬。2015年4月30日和6月1日,某专业报纸分别刊登了题为《“中国足球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任组长、蔡振华任办公室主任》《总局批复足协机构改革方案》两篇报道。报道中涉及足协内部改革的具体措施,且大多数内容采用捏造杜撰的手段,相关内容被有关部门认定为严重失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纵观近年来的新闻,不乏以标题来吸引读者,但细观内容,不难发现大多与所述事实严重背离,存在捕风捉影,肆意杜撰的现象。既侵害了公众的知情权,也是对媒体、对行业社会公信力的冒犯与伤害。

(二)过度娱乐化

在娱乐明星与社会大众之间的空间距离因网络作用不断拉近的同时,部分体育运动员也通过参与娱乐性较强的综艺节目,走进大众视野,在逐渐被大众了解、熟知的同时,个人隐私也随之暴露。前段时间,《张继科复出首战告捷,未见景甜但有迷妹,烈日下苦等不嫌累》的标题出现在南方某报体育报道的头条,借助某女星称号及风靡一时的“迷妹”称谓将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严肃认真的赛事娱乐化。

网络体育新闻媒体为吸引大众眼球,增加经济利益,在发布、传播体育动态新闻的同时,格外关注并大肆挖掘体育运动员个人隐私,网络体育新闻的传播环境愈渐混乱庞杂,诸多充斥娱乐性的体育新闻占据了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主要空间,使网络体育新闻呈现过度娱乐化状态。

(三)低俗化现象严重

低俗化主要体现在网络媒体在体育新闻的发布、传播时,主体内容无关体育动态事件本身,新闻内容充斥一些相关运动员私人事件的杂乱消息,部分媒体甚至把一些体育运动员的大尺度图片公然置于网页重要位置,着重报道非赛事新闻内容,如2018年6月6日在一些门户网站出现《贵圈真乱!詹娜拥吻名模弟弟 格里芬约会西蒙斯前任》,以及《3 7岁前国手赵蕊蕊近照!合影朱婷凸显好身材,网友:单身更丰满了!》等标题及内容,博取网民关注。此外,一些女性运动员在获得世界级比赛冠军时,部分网络媒体将真正有关体育赛事的新闻弃之不顾,转而开始大肆制作、报道涉及运动员的低俗新闻,大量挖掘其个人私生活,干扰了体育新闻事业的正常、文明发展。

(四)内容诱导性、暴力化现象严重

网络体育新闻内容的暴力化,主要体现在暴力煽动性语言、文字以及一些带有敌对意味和血腥场景的视频或照片的推送、传播等。部分体育新闻媒体人为博取大众关注、吸引大众眼球,通过对文字的不恰当使用,故意将比赛各方虚拟成“对战”“厮杀”“某某大战”等敌对关系;一些网络体育新闻标题用语充斥类似于“提刀复仇”“血债血偿”等血腥、暴力性措辞,相关赛事运动员也被冠以“仇家”“狭路相逢”等标签。如《曼联板凳暗藏杀招 为何娃娃脸杀手甘愿离开》《欧洲足坛掀起新一轮转会风暴,皇马米兰曼联巴萨只争国王》等等。

青少年是网络体育报道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诱导性、暴力化的传播会对青少年思想意识形成不良引导,有悖体育竞技精神,甚至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二、改进我国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对策

如何正确、得当地利用网络媒体优势,提升网络体育新闻报道质量,改善网络体育新闻的报道环境,推动体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是当前保证网络安全重要的议题。解决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可从政府、从业人员、媒介三个方面入手。

(一)政府: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政府应积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在充分保障网络媒体权利的前提下,为传媒权利的行使设置法律底线。纵观近年来国家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不难发现,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保证网络新闻媒体良性发展的规章制度。如《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配套规章、规划和政策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有助于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执法效率,加强对网络媒体这一平台的监管,保证我国网络新闻媒体事业迈向新台阶。

(二)从业人员:坚持职业操守,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新闻媒体的操作人员,坚持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做到自我规范和约束,是应对网络新闻媒体报道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

提升网络体育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可从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出发,首先要从道德素养的提升开始。如定期对体育新闻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在招收工作人员时,及时进行入职培训,注重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严格把控职业道德素养;实行奖惩制度,对于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新闻工作者及时给予表扬与奖励,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工作中出现严重违反道德法规的从业人员以严惩,要求其深刻反思。

其次,注重网络体育新闻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相关单位可定期聘请专家进行专业知识讲解,体育新闻工作者自身也要通过对专业知识,体育技能,新闻编辑等能力的不断学习,做到准确把握新闻事实,及时捕捉有效信息,深度挖掘事实真相,积极传播正能量。除此之外,相关单位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也是应对体育报道中的问题的一条捷径。2017年,由中央电视台承办的《一起说奥运》启用中国专业体育解说团队作为节目教师班底,与此同时,短道速滑奥运冠军王濛作为该节目的动作指导老师为参赛学员进行深入讲学,并解说花样滑冰、冰雪组及雪上项目组的解说人才选拔的标准。节目一出,立刻以独特的解说方式以及独到的节目构思,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媒体人表示,此种借助娱乐选秀的模式,以互联网为依托而进行优质解说是一种体育赛事解说界的又一全新尝试。善于挖掘新型解说人才,是对推动网络体育新闻内容更具价值性的重要一步。

(三)媒介:严控新闻质量,优化网络使用

要彻底根治网络体育新闻道德丧失现象,必须从根本上加强网络媒介的管理。而作为网络新闻媒介的管理者,必须制定有效的监管机制,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如通过技术管理过滤不良体育信息,网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网络中心建立不良词库,一旦发现网络体育新闻及观众评语中存在不健康词汇,则会将该文章或评论进行清理或自动屏蔽,借此优化网络新闻环境。其次,进一步优化网络体育新闻版面的结构,做到分门别类,即将体育类新闻继续划分为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各种体育赛事,并将赛事做进一步细分,如将排球划分为中国排球、美国排球、法国排球等,如此一来,增强受众人群对于体育海量信息的辨别。再次,优化对新闻超链接的设置,提高受众浏览效率。如将经常出现的材料链接及相关信息的无缝链接,加快了网民对于信息的查找。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体育新闻娱乐化发展研究——以《南方体育》为例
我为体育狂
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思考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