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鹧鸪园中发清音

2018-11-18汪枭枭

当代贵州 2018年16期
关键词:鹧鸪乡风农家乐

文 / 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汪枭枭

53岁的余必丽站在“鹧鸪园山庄”楼顶,门口的几百亩蔬菜大棚又让她想起了20年前坐火车去温州打工的情景:“经过湖南怀化时,我看到车窗外面全是蔬菜大棚。心想,鹧鸪园有那么多土地,我为什么不在家种蔬菜,还要出来打工?”

去温州不到10天,余必丽就回到鹧鸪园村开始小面积试种蔬菜。令人欣慰的是,蔬菜种植的收入逐渐增加。

2002年,余必丽当选兴仁县城南街道办事处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摆在余必丽面前的是一个“吃粮靠救济、穿衣靠救助、用钱靠贷款”的“三靠村”。当时的鹧鸪园村水、电、路都不通,吃水靠人挑,照明靠煤油,赶集踩泥巴……最严重的是当地思想观念仍然比较落后,很多人还质疑:怎么能让一个女人做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呢?

所有的质疑都没有影响到余必丽,她说:“既然做了党支部书记,我就一定要做好,谁说女人就不如男人?”

余必丽四处奔走,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金,2003年完成鹧鸪园村电网改造,2006年建成兴仁县第一条通村油路,并让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水、电、路通了,但鹧鸪园村的村民却没有富裕起来,地里种着粮食,手上没有钱花。为了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余必丽决定带着村民一起,大面积种植蔬菜。

有村民反对:“从来都是吃饭饱,不是吃菜饱。”

余必丽就挨家挨户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可是在村民的眼里,种菜靠不住,更何况建大棚还需要一大笔钱。说白了,村民看不到效益,无法建立信心。

“村民不种我自己种,让村民见到收益再发动就容易了。”2008年,余必丽贷款2万元建了6个大棚,种植西红柿、白菜、辣椒、茄子等蔬菜,一年收入6万多元。

看到余必丽种蔬菜挣了钱,村民纷纷到余必丽的大棚参观学习。在她的示范带动下,鹧鸪园村的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共计147个大棚,占地500余亩,一年为村民增收500余万元。鹧鸪园的蔬菜种出了品牌,供不应求。

“村干部必须带头富起来,这样才能形成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这是余必丽担任村支书16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为了把村里的荒山利用起来,余必丽又带领村民发展了60亩葡萄、1500亩高钙苹果、500亩核桃、500亩五星枇杷。立足鹧鸪园村山清水秀的环境,余必丽开设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鹧鸪园山庄”,如今村里开了8家农家乐。

当下余必丽正带着村支“两委”狠抓生态环境治理和乡风文明治理,一方面进行河堤改造、广场建设和民族文化展览馆的修建,让鹧鸪园村的生态环境更上一个台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民族风俗提升乡风文明,完善村规民约,把鹧鸪园村打造成为民族团结一家亲、邻里互助心连心的和谐乡村。

“我们要结合现有的农业产业优势和布依族特色文化,发展观光农业,把鹧鸪园村打造成一个能吃、能住、能看的布依特色村寨。”谈起未来的打算,余必丽说:“只要老百姓还让我干,我就继续干下去!”

猜你喜欢

鹧鸪乡风农家乐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
鹧鸪
鹧鸪
农家乐
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城口县左岚乡:提升乡风文明的“红与黑”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文明乡风聚人心